互动性城市公共艺术的特质分析论文_孙雨薇

互动性城市公共艺术的特质分析论文_孙雨薇

孙雨薇

鲁迅美术学院

近几年来,“公共艺术”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在城市规划、建筑和艺术领域,以公共艺术为名义举办的展览、研讨和其他活动也越来越多。公共意识离不开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公共空间,一是公众参与。公众参与中“互动性”尤为重要,互动性公共艺术作为公共艺术的新元素,在提倡互动性艺术的同时应注重人的参与,让人身临其境,乐在其中。使大众能在享受艺术与人、人与环境、环境与艺术“互动”的同时感受理性与感性,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关键词:公共艺术 互动性 公众参与

一、 表现形式的革新

随着国家的开放,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更多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进入人们的视野,影响着大众的审美,也满足了人民大众对于艺术的需求。所以,城市公共艺术正在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彰显文化的载体,成为城市的名片。虽然单一的广场雕塑和公园装饰雕塑依然存在,但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形式大众也渴望更多更新颖、更全面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互动性体验的城市公共艺术应运而生。传统公共艺术大部分的主题都是以历史人物事件或某一历史事件为主。庄严、正式是这类传统的主调,这就让公共艺术从造型或者材料的选择与运用都会使人们对公共艺术产生不可亵渎的神圣感,这就是传统公共艺术最大弊端之一。而公共艺术中的互动性城市公共艺术就与人间的互动和谐加上写实、重构、夸张等各种方法把互动性公共艺术变成常见的艺术形式,更具亲和力,让人更容易接受,让人认同它,主动接近或进入公共艺术中。

二、城市公共雕塑的互动性特点及作用

为了让更多人体会到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的创作意图,具有较强互动体验的公共艺术应运而生,而科技进步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这种公共艺术因为其与生俱来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注定了它一定要更加醒目和利于交流,艺术家们正在努力将这种交流变得更加外在、更加普及,或者说更加简单。城市公共雕塑不应该是冰冷艺术品,它的特殊性可以使之成为大众生活中的一部分,可以成为与人从各方面产生互动的沟通艺术品。城市公共雕塑是艺术家对城市的爱还是人与自然的互动者,是公共艺术的主要课题。随着城市不断创新与发展,公共艺术渐渐成为了城市构成的主要成员之一,它被称之为城市活着的灵魂,新鲜的血液,为我们营造了富有活力和文化内涵及趣味性的生活环境。城市公共雕塑是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空间语言、造型结构和新颖的材质,让人们从中感受到强烈的审美内涵。“互动”一词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意思,后来被公共艺术所引用。是指人与人或事物之间的产生关系和互动,从而让表情或动作在人与在事物之间产生交流。也可能是发生在双方之间的行为,但这种互动性的出现是建立在互动双方必须发生特定的时间关系,而且互动双方需具有发生相互作用的状态和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互动”在艺术领域得到了运用和高度的重视,而对于艺术品或创造作品公众已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的参与。互动性艺术作品可变性和多样性给城市注入了全新的源泉和活力,给公众带了不一样的新鲜感,而人们在使用和参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愉悦。可以更加有效的让人感受到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带给他们的轻松与愉悦,从而得到满足。

三、互动性城市公共艺术的人性化、小型化与多样化

3.1.人性化

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人本身的强化。注重自身需求和强调个人内心的共鸣是当代各种门类艺术的共同追求,所以以人为本是未来公共艺术的核心。“一广场一雕塑,造型高大全”将成为过去式,公共艺术品也开始像私人艺术品一样注重与人的情感互动,好的作品往往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而不是单一的价值输出或者政治宣传。综上所述,人性化是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共性,反映在互动性公共艺术作品上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更加强烈而且直接地作用于人的感官,可见、可触甚至可闻;二是易于操作性的增强,并且吸引你去操作;三是互动性紧跟潮流,不断翻新,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与新鲜感。

3.2.小型化与多样化

今年初国务院下发的意见中,推广街区制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可以想象,在将来,随着街区制的推行,大的广场和小型街区景观将会大量共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了超大型的城市雕塑景观,小型景观也会越来越多,公共艺术不再是大型雕塑甚至雕塑群独霸的时代,小型化的公共艺术非常受欢迎。且相对于大型交互型装置,小型装置明显更加适用、高效。新时期的艺术作品更加讲求科技感,一切新的技术都可以参与到艺术设计中,声音、光影、图像、文字、网络……艺术体验早已不再局限于视觉的享受,而是更加多元和立体。作为与大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共艺术,理所应当的在这方面走在最前列,互动性的公共艺术因其难以抗拒的魅力必将成为主流。

四、互动性城市公共雕塑的设计手法

城市公共空间放置雕塑小品的目的是服务和美化环境,雕塑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整体风格与城市的环境要协调,引起人的注意给人带来轻松,快乐,从而达到服务人群、美化环境、增加内涵的效果。要做好人与雕塑小品的互动,语言、动作、形象表达是重中之重。所以说雕塑都有一个暗示语言,这就要对设计过程中造型、色彩、材质这几个重要元素综合考虑。 4.1雕塑形象表达

雕塑形象表达多是艺术家生活的体验,为的是在记忆、感觉和幻想中再次找到生活的乐趣并感悟生活。像这样的雕塑就经常发生在生活中,平凡温馨又让人在与雕塑的互动中倍感亲切,留下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像这种带着温馨,真实的生活片段会激发人情感的认同,而生活在这样一个更加贴近生活的城市,能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生活,体会融入其中的乐趣。

4.2雕塑的颜色

不同的颜色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可以让人们从雕塑中感受到一种视觉语言。雕塑的颜色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情认同,可以激起或者改善人的心情,这便是人与雕塑之间的互动。以如火一样充满激情与奔放的红色,加上别具一格的造型,或如大海一样充满活力与自由的蓝色,都给人强烈的心灵暗示与视觉冲击。

五、对互动性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城市公共艺术有其特殊的社会性和公共性,这是同其他艺术形式最本质的区别,为追求公共艺术更好的发展,将社会发展与公共艺术两者相互平衡,建议从社会、公众和设计师三方着手开展工作。

5.1社会

公共艺术首先具有明确的社会属性,公共艺术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是建立完善的公共艺术制度。在国外很多国家的公共艺术已具备较为完善的法律规定,而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有关于公共艺术的法律规定。比如美国,政府引导专门成立了国家层面的艺术委员会、基金会和基金,专业部门来推进包含公共艺术中的视觉艺术及相关艺术类型的发展规划。推动我国建立艺术管理制度与机制,制定公共艺术审批办法,既有利于公共艺术设计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又是促进公共艺术作品不断完善和提高的重要保证,最大限度地避免不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公共艺术作品的产生。

5.2公众

公共艺术设计首先具有公众属性,要求公众的参与性,是以公众的行为和意识来维系的,公共艺术的氛围是由公共艺术设计来营造的,将公共的公德心、公益心和参与感进行内化并形成良好的行为轨迹,最终将社会与艺术形成互动良性效应。

六、结 论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大众对自我生存空间要求的提高,对艺术的需求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促进持续发展应当积极优化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优化管理体制、健全相关政策、提高公共艺术的魅力、创新城市公共艺术形式,从而有效提升城市公共艺术对大众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满《雕塑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空间特征》[J].雕塑,2005(3)

2.王岩松《对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现状的思考》[J].设计艺术,2009(58)

3.罗伟安《交互性体验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表现》

作者简介:(1994.10.14~),女,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学校(鲁迅美术学院),,学历(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旅游园区文化景观设计中的公共艺术语意研究。

论文作者:孙雨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3

标签:;  ;  ;  ;  ;  ;  ;  ;  

互动性城市公共艺术的特质分析论文_孙雨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