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164300
摘要:目的:分析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无痛消化内镜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抛硬币方法将最近几年前往我院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80例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静注丙泊酚,B组静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比两组患者的HR、MAP、SpO2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组间HR、MAP、SpO2对比,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高于B组的2.5%,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在无痛消化内镜中应用,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关键词: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无痛消化内镜;效果
无痛消化内镜由无痛胃镜及无痛肠镜两者构成,目前该技术被普遍应用在消化内科多种疾病诊治中,主要指检查开展前,给患者静注一种或多种安全麻醉药物,使其进入睡眠状态的一种诊疗方法[1]。无痛消化内镜所应用的麻醉药物不仅要求见效快、可控制性高,同时还要求无毒副作用及蓄积作用等等。当前临床使用静脉麻醉药中,丙泊酚为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麻醉效果,但是却能对患者的呼吸机循环系统形成明显的抑制影响,甚至在全麻诱导过程中,致使血液降低,静注过程中也时常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因此,无痛消化内镜时应用有效的麻醉药物,降低毒副作用很有必要[2]。本文作者对40例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应用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现对其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使用抛硬币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前往我院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80例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0例,男29例(72.50%),女11例(27.50%);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37.26±1.37)岁;行无痛胃镜检查者18例(45.00%),行无痛肠镜检查者22例(55.00%)。B组40例,男28例(70.00%),女12例(30.00%);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7.34±1.48)岁;行无痛胃镜检查者19例(47.50%),行无痛肠镜检查者21例(52.50%)。组间一般资料做对比,p>0.5,可进行对比。
1.2麻醉方法
护士术前均需要仔细询问两组患者的病史,并进行检查,常规做好麻醉前准备,并且禁止饮食、喝水8h。送入手术室后马上建立静脉通道,并对两组患者的HR、MAP、SpO2进行监测,同时将外周静脉开放、输液,给予鼻导管持续吸氧3 L/min,并且缓慢静注50μg芬太尼。A组静注丙泊酚:给予患者静注丙泊酚,维持1-1.5mg/kg的静注速度。B组静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给患者静注0.8mg/kg丙泊酚数秒后再注射0.2mg/kg依托咪酯,若检查时需要追加药物,则保持0.5mg/kg速度追加丙泊酚。
1.3观察指标
观察及记录两组患者的HR、MAP、SpO2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临床数据应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1时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麻醉前后HR、MAP、SpO2对比
组间麻醉后HR、MAP、SpO2对比,p<0.05,具体可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前后HR、MAP、SpO2对比(?X±S)
注:组间治疗前比较,●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A组患者麻醉后反流3例、呕吐4例、肌颤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B组患者麻醉后反流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
讨论
无痛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为当前消化内科比较推崇的一种诊疗技术,该技术可保证患者在舒适及无痛苦的状态下进行消化内镜诊疗,并且并发症(比如胃肠道出血及穿孔等)发生率低,但该技术在镇痛及镇静两个方面却存在极高的要求,再加上患者多数为门诊患者,床位周转速度很快,因此要求麻醉药物快速见效同时也迅速消除,从而确保患者苏醒又快又好,因此像丙泊酚或者依托咪醋之类的短效静脉麻醉药则被普遍应用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
尽管无痛消化内镜麻醉方法并不少,但丙泊酚却能够对患者的心血管及呼吸进行抑制,从而给患者带来危险,因此降低麻醉药物对患机体的影响是麻醉科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托咪酯酯为临床麻醉诱导及维持常用麻醉药物之一,并不会对患者的呼吸及心血管构成严重的影响,合适应用在循环功能较差患者的麻醉中,再者该麻醉药并无注射疼痛现象,虽然单独使用时肌阵挛发生较大,但术前给予阿片类镇痛药(比如芬太尼)时能够降低肢体非自主活动发生几率,再与丙泊酚复合应用时,减轻对患者呼吸与心血管的影响。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应用在患者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一方面可以预防单独使用依托咪酯导致肌颤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还能够促使丙泊酚诱发的心血管、呼吸抑制发生几率下降,在充分发挥依托咪酯优势的同时还能对震颤及肌颤毒副作用进行抑制[3]。本研究结果中,组间HR、MAP、SpO2对比,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高于B组的2.5%,p<0.05。
由上可知,无痛消化内镜检查过程中应用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可以取得明显的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沈浩、金路、李士通.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颈椎损伤者麻醉诱导中呼吸和循环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4,33(18):1705-1708.
[2]Hendrickx JF,Eger EI 2nd,Sonner JM,et al.Is synergy the ruleA review of anesthetic interactions producing hypnosis andimmobility[J].Anesth Analg,2015,107(2):494-506.
[3]余静,皮锋波.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15,28(17):874-875.
论文作者:张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0
标签: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药物论文; 方法论文; 芬太尼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