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2007/2008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综述_宏观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2007—2008》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经济论坛论文,竞争力论文,报告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球竞争力报告》(简称GCR)是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国际竞争力评比成果之一,至今已有29年历史。它通过对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多种因素进行跨国比较并排名,显示各经济体的竞争力强项和弱势,为企业领导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10月31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全球竞争力报告2007—2008》,本文对此做出总体述评。

一、WEF的评比体系调整

WEF评比全球竞争力的重要特点是,主要关注参评经济体未来5—8年的经济增长前景和竞争力变化趋势。WEF将竞争力定义为“决定一个经济体生产率水平的一整套制度、政策和影响因素”。

2004年以来,为了使国际竞争力评比体系能够包容更多因素,WEF邀请了哥伦比亚大学的萨拉·伊·马丁教授设计新的全球竞争力指数(简称GCI),并进行了试运算。如今,WEF的评比方法仍然处于变化调整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排名变化。

今年,WEF用新的12个支柱性因素代替了原来的9个支柱,即将原来的市场效率分拆成为3个独立因素,并增加了市场规模因素。与去年相同的是,仍将这些因素分别归为基本条件、效率提升、创新与成熟度因素3大子类指数。(参见表1)

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经济体而言,三类因素的重要性必然会有所不同。今年,WEF评比体系的另一变化是,基于回归分析的结果,部分调整了子类指数的计算权重。即,在要素驱动阶段,“基本条件”类别的占比上升了10%,其他两类指数占比各下降5%;在创新驱动阶段,“基本条件”的占比下降了10%,“效率提升”上升了10%;而在效率驱动阶段,3大子类指数的占比未变。(参见表2)

今年的GCI由113个指标构成。这些数据分为两类:一类是来自世界银行、联合国、IMF等国际机构的统计数据,共34个;另一类是各经济体的企业家问卷调查数据,共79个,有11000多名企业家参加了问卷填写。在对调查数据的处理上,今年采用了新的“移动平均法”:同时使用2006和2007两年的调查问卷,但赋予2007年数据更高的权重,是2006年数据的1.5倍。WEF还用此方法对2006年的排名进行了重新计算。

WEF继续在全球扩展了评比范围。今年又有6个新的国家加入,分别是利比亚、阿曼、波多黎各、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乌兹别克斯坦,加之塞黑共和国分裂为塞尔维亚共和国、黑山共和国两个国家独立参评,使得参评经济体的总数达到了131个。

此外,WEF仍然沿用了商业竞争力指数(BCI),以补充GCI。它反映企业当前生产率和经济体现有资源存量的有效利用情况,关注点是决定经济体生产率和竞争力的持续性的基本微观经济因素,它包括公司运营与战略和经济体商业环境质量2个子项指数,其在公司细节要素的排名,有益于在微观层面改进效率和生产率。

二、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

2004年以来,为了使国际竞争力评比体系能够包容更多因素,WEF邀请了哥伦比亚大学的萨拉.伊.马丁教授设计新的全球竞争力指数(简称GCI),并进行了试运算。如今,WEF的评比方法仍然处于变化调整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排名变化。

尽管从总体上看,传统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仍然占据着第一集团(前30名)。但相对于去年,各经济体的排名位置出现了一些变化。

今年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其次分别为瑞士、丹麦、瑞典、德国、芬兰、新西兰、日本、英国、荷兰等。排位变化最显著的国家包括:瑞典(去年4今年9)、英国(去年2今年9)、韩国(去年23今年11)、科威特(去年37今年30)。

各大类要素及支柱因素排名居第一位的,主要是总排名在前15位的经济体。表4是排名前15位国家的子类要素排名情况,表5是排名前3位国家在12个竞争力支柱中的排名情况。

美国的竞争优势表现在巨大的市场规模、成熟的金融市场、高效的劳动力市场、无与伦比的创新能力等方面。与此同时,也存在一系列制约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如相对低效的公共制度与私人制度(33位)、不断失衡的宏观经济(75位)、医疗体系问题(34位)等。在制度环境方面,根据今年的企业家问卷调查,商业界普遍对政府保持公正性以及制定政策的能力表示担忧。但美国的最大隐忧还是在宏观经济方面,近年来美国的宏观经济明显失衡,连年的财政赤字导致公共负债率不断上升。WEF指出,美国政府应该密切注意这一问题,以确保在未来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瑞士虽然是个小国,但具有世界一流的创新能力、良好的技术环境、成熟的商业文化、高效的劳动力市场、良好的制度架构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除了受到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限制之外,瑞士在金融市场成熟度、宏观经济稳定性方面,还存在着需要克服的一些问题。

此外,如同以往,几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丹麦、芬兰、瑞典,仍然展现了很强的竞争力。这些国家普遍具有良好的制度环境、稳定的宏观经济(预算盈余、低公共债务水平等)、完善的高等教育和培训体系、优越的技术和创新环境。但在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方面普遍存在问题,企业在确定工资标准、临时性工人成本、雇佣和解雇工人等方面受到了大量限制,扭曲了激励机制。

德国和英国仍然具有较强竞争力,分列第5和第9。两国都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并具有规模较大的国内市场,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效率也较高。但在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方面,两国的差别明显,英国排名第10,德国则排在第115位。两国的另一个共性因素是它们都具有很高的商业成熟度,德国更是在这方面排在了第1位。宏观经济环境不佳,是德英两国的共同缺陷,分列第60和第46。

今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以“德国的复苏具有持续性吗?”为题,专门分析了德国经济。该文指出,经过长期的缓慢增长,德国经济终于开始了复苏过程。本世纪初启动的改革措施、足球世界杯所带来的消费增长以及全球周期性复苏等因素,都推动了德国GDP在2006年达到了2.7%。毫无疑问,德国经济的基础面出现了一些改善:企业部门经历了重组过程,单位劳动力成本也在过去的十年出现了下降。然而,现实的问题在于,正在进行的改革是否具有足够的力度以推动德国进入一个持续高增长的轨道。无论如何,这轮经济上扬为大联合政府推进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但面对新的选举周期,执政党有可能放弃并不受公众欢迎的改革措施,当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时,原有的德国病可能会卷土重来。

法国排在18位,主要得益于该国良好的商业环境。法国有着世界上最完备的基础设施(排在第2位),在运输网络、能源、通讯等方面,都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法国有着优越的商业文化,商业成熟度排在第10位。此外,还有着出色的技术创新能力。但是,法国的劳动力市场高度僵化,仅排在129位,繁文缛节正制约着企业自由而灵活地雇佣工人。目前,法国新政府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在着手解决,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法国的未来竞争力。另一缺陷体现在宏观经济环境方面,法国的预算赤字以及相关的公共部门负债比率仍然高居不下。此外,用国际标准来衡量,法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相对较低,这也对该国竞争力构成了一定影响。

日本排在第8,比上年下降3位。日本的竞争优势首先体现在创新能力方面,包括富有科学家和工程师(第2),企业的创新研发支出规模庞大(第3)。该国的竞争劣势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环境方面,由于连年出现政府预算赤字,导致政府债务与GDP的比率高达190%。此外,日本的金融市场依然脆弱,银行的稳健性指标排在参评经济体的第84位。

进入前30位的非传统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有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奥地利、马来西亚、智利、爱沙尼亚、泰国、科威特等。

新加坡的排名比上年前进1位,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高效的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均排在前三位),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公共与私人制度以及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但该国也存在明显的劣势,例如,国内市场狭小,利率水平较高,政府负债/GDP比率达到了98%,等。

香港是一个非常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体,尽管该地区内部市场狭小,但它仍排在第12位。香港的领先优势在于两个方面:金融市场成熟度和商品市场效率。此外,在劳动力市场效率、基础设施和宏观经济稳定性方面,也具有较强优势。其有待进一步改善的重点领域是提高各级教育的入学率。

台湾排名较上年下滑一位,列第14。台湾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教育与创新。在教育方面,台湾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和初等教育入学率分列世界第5和第3。良好的教育也支持了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潜力列第9,人均专利数名列世界前茅。台湾的隐忧主要在于两个领域:一是金融市场成熟度,列第58,其中的主要问题包括银行稳健性(第114)和资本流动限制(第80);二是制度环境,列第37,其中的突出问题包括政治家的公信度下降、政府任人唯亲风气的蔓延、公司治理指标的恶化。

韩国的排名前进了11位,列第12。该国的优势在于五个方面:高等教育与培训、技术环境、宏观经济稳定性、创新和商业成熟度。该国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卫生保健、金融市场成熟度和安全。

经过排名方法的调整,中国大陆、印度、俄罗斯、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大国的新位势及排名变化各异。

中国大陆的排名上升一位,位列第34。中国大陆的首要竞争优势在于巨大的国内和国际市场规模,分列第2和第1,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够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好处。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是另一竞争优势,排在第7位,具体表现在政府债务规模在可控范围内,国民储蓄率很高,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2006数据)。需要着力解决一系列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金融市场、高等教育和培训、公共和私人制度。

印度排在第48位,同样受益于庞大的市场规模,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规模分列第3和第4。与中国相比,印度的商业成熟度和创新潜力较高,分别排在第26和28。印度的竞争劣势主要表现在宏观经济稳定性、健康与初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效率方面。在宏观经济方面,印度的政府债务规模不断累积,并且正在经受超过6%的通胀率。

巴西的排名略有下滑,排在第72位。近年来,该国的公共财政有了明显改观,公共负债水平显著下降。巴西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市场规模较大、勇于吸收和利用国内外的各种技术、商业成熟度较高、鼓励自主创新等方面。但是,总体而言,巴西的竞争力水平仍然较低,宏观经济稳定性仅列第126位,公共制度列112位。此外在公共安全、教育水平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问题。

阿根廷是一个富于发展潜力的国家,具有良好的物质与人力资源禀赋,但竞争力排名仅在第85位。尽管2001年经济危机以来,该国经济强劲复苏,2003—2006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9%,但随之而来的是经济衰退,在许多领域,那些脆弱性因素依然存在。阿根廷的政府负债/CDP比例仍高达64%,通货膨胀水平也比较高,政府为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其负面影响侵蚀了投资者的信心,这突出体现在近期发生的资产与货币市场动荡。此外,阿根廷的公共制度仅排在125位,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都存在明显的功能性障碍,分别排在115、129和114位。这些问题使得该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受过良好教育的丰富劳动力资源都无法得到应有的利用。

根据新调整的方法,俄罗斯的排名今年有了明显提升,位列第58。尽管该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宏观经济管理也得到很大改观,但其排名仍然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主要的症结在于制度环境与商业水平较差。俄罗斯的政府效率仅列118位,司法体系独立性排在106位,在处理与私人部门关系时缺乏公正性。此外,俄罗斯的产权保护状况进一步恶化,排在122位。在私人制度方面,表现最差的是企业价值观,仅列第120位。

在拉美地区,智利的排名最靠前(第26)。在中东和北非地区,以色列的竞争力最强(排名第17位),其后,是科威特、卡塔尔和突尼斯(分列30、31和32位)。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南非是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第44位),其他国家大多排名垫底。

三、商业竞争力指数排名简介

商业竞争力指数(BCI)由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设计,今年的参评经济体数量达到了127个,其指标体系和评比方法均保持未变。

位居前3位的商业竞争力排名并没有变化,依次是美国、德国、芬兰,其中美国已连续3年位居商业竞争力指数排名榜首。瑞典、丹麦、瑞士、荷兰、奥地利、新加坡、日本排在了4—10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瑞典的排名上升5位,英国的排名则下降了4位(第11),跌出前10。此外,排在前30位的亚洲经济体还有香港(第12)、韩国(第19)、马来西亚(第21)、台湾(第23)和阿联酋(第27)。

几个发展中大国的商业竞争力排名,印度最靠前、排在第31位,较去年下降4位,但仍显示了较高的微观商业效率。中国大陆排在第57位,较去年进步两位,但相对于全球竞争力的排名(34位)明显偏后,体现了中国大陆经济“宏观向好、微观不足”的基本特征。巴西则连续出现了下滑,退6位,位于第59,而在2003年,该国列第42位。阿根廷下滑了24位、排在第90,排名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两个子指数排名都明显下降。俄罗斯排名则上升了2位,排名基本稳定。

在前苏东地区的转轨国家中,排名比较靠前的经济体有爱沙尼亚(第26)、捷克(第32),排名比较靠后的经济体包括吉尔吉斯斯坦(第116)、波黑(第107)和塔吉克斯坦(第104)。排在70名以后的主要是亚非拉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其中排在倒数后5位的国家分别是乍得、布隆迪、莱索托、巴拉圭和玻利维亚。

(执笔:陈伟)

标签:;  ;  ;  ;  ;  ;  

世界经济论坛2007/2008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综述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