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结果分析论文_王瑞珍,武利军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结果分析论文_王瑞珍,武利军

解放军264医院 山西太原 030001

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于2006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13例患者行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1例因导引导丝未进入血管真腔而放弃介入治疗,改行开胸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另有2例仅行药物治疗而未行介入干预。成功行介入治疗患者随访3个月至1年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存活,未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类心脏事件。结论: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行介入治疗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存活率,可作为临床治疗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血管闭塞;介入治疗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又被称为原发性冠状动脉内膜撕裂,是指冠状动脉内膜在未经人为干预发生自发撕裂或冠状动脉壁内滋养血管出血而引起的血管夹层,会对机体血流产生影响,引发血管闭塞。临床较为少见,多发于无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年龄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非常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案患者16例,为3500例于2006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所发现的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42-73岁,平均(58.9±7.1)岁;不稳定心绞痛10例,心肌梗死6例;合并存在高血压11例,高胆固醇血症10例,甘油三酯明显升高5例,吸烟者5例,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史或早发冠心病家庭史。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位置处前降支近中段8例,右冠状动脉近端6例,旋支中段2例;多段夹层6例,其中5例可见冠状动脉血栓,所有患者夹层内均可见内膜撕裂情况,致冠状动脉直径狭窄60%-90%。所有患者均存在其他冠状动脉血管硬化症状。

1.2方法

依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实际情况给予介入治疗,于冠状动脉夹层处植入支架,支架位于冠状动脉夹层入口1-3mm处,注意应完全覆盖夹层入口。若患者导引导丝无法进入血管真腔,则应放弃介入治疗,转为开胸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若患者冠状动脑狭窄程度过大,心绞痛较为严重,无法行介入治疗,则应给予药物治疗,避免介入干预。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结果、并发症的产生情况及预后。

2.结果

16例SCAD患者当中,行介入治疗者14例,其中13例行支架植入术,另1例为前降支中段自发性夹层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因导引导丝未进入前降支血管真腔而放弃介入治疗,转为行开胸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有2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右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动脉狭窄超60%,且存在2级心绞痛,无法实施介入治疗,仅给予药物治疗。

采取支架植入方式成功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未出现残余狭窄、血管夹层或撕裂症状,前向血流为3级,经3个月-1年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脏事件。行药物治疗患者于10个月后回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未见血管发生变化。所有患者均未死亡。

3.讨论

冠状动脉夹层分为自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夹层多加在介入检查或是治疗过程当中导管及介入器械操作不当而引起。据临床研究报道,SCAD的发生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第一,妊娠及围产期为SCAD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其可能是由于此期间患者雌性激素剧增而导致;第二,动脉粥样硬化;第三,其他原因,如结缔组织疾病,当病变累及动脉中膜,中膜囊即坏死,进而引起SCAD,另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冠状埃及炎、丙肝等都会引发SCAD,分析可能与冠状动脉炎症有关;第四,特发性,部分患者虽无围产期、冠状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炎症等高危因素,但仍会发生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此类现象多发于年青女性。

相比于已有报道,本案研究结果有所不同:第一,SCAD发病率较低且多见多段夹层。据国外相关报道,SCAD的发病率约为0.2%,且前降支发生率较右冠状动脉更高;据国内相关报道,SCAD的发生率为0.1%-0.28%[1]。本案35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当中有16例发生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发生率为0.36%,较国内及国外报道均更高。第二,男性发病率较女性更高。但据相关研究报道,女性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男性,且妊娠女性也占一定比例[2]。本案16例患者当中仅5例为女性,所占比例仅31.25%,且未见妊娠患者发病,推测患病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SCAD的发病率较低,当前临床尚未清楚其发病原因,故其临床治疗也未达成共识。目前临床治疗SCAD的方法首选支架植入。本案16例SCAD患者当中,14例行介入治疗,均采取支架植入方式,另有1例因导引导丝未进入前降支血管真腔而转为行开胸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成功行介入治疗患者夹层逐步消失,前向TIMI血流为3级,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无活动后胸痛、胸闷等症状。由此可见,支架植入介入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另有2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右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图片径超2.5mm,动脉狭窄超60%,前向血流3级,且存在2级心绞痛,无法实施介入治疗,故仅给予药物治疗。10个月后回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未见血管发生变化,也无胸痛、胸闷等症状。为此,可认为,针对无明显症状、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夹层稳定、前向血流3级的SCAD患者,可实施药物治疗,而非一定行介入治疗,注意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综上所述,针对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行介入治疗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但在实际诊疗当中,还应依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合夹层范围、形态、阻塞血管程度、血流等决定最终所选择的治疗方法,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姜波,贺长斌.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与治疗(附1例报告)[J].微创医学,2016,11(02):240-242+267.

[2]肖滨,陈爱民,俞子东,等.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2例[J].心电与循环,2014,33(01):66-67.

论文作者:王瑞珍,武利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  ;  ;  ;  ;  ;  ;  ;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结果分析论文_王瑞珍,武利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