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现代公路;养护技术;创新措施
1 前言
公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设施,其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与建设,良好的公路养护,能够从根本上及时发现问题,同时也能有效解决公路破损现象,确保路况完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能够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公路养护非常重要。如果公路缺养、失养,就会导致路况质量下降,使道路通行受阻,影响快速交通能力发挥,只有全面做好公路建设与养护,才能更好地发挥公路作用,提高公路运行质量,保证经济建设与发展,日常的公路养护工作贯穿在整个公路运行过程中,公路养护内容丰富,不但要保证路基的结构稳定,更要保护好路面的平整,路面养护是整个养护的重点,也是中心环节,通过经济合理养护,才能保证行车速度与质量,满足出行需求。
2 公路养护常见病害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
2.1 沥青混凝土路面
常见的基本病害包括如:车辙、网裂、坑槽、泛油和油斑等。车辙的主要成因是在行车的反复荷载下由于路面产生累积作用而生成的带状永久性局部凹槽形状的沉降,其诱因可能是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缺陷、实际施工造成的稳定性不足,道路基层施工时候压实度不足等等多种可能,有的甚至由于地表水都可能引起车辙;坑槽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混合料不均匀或混合了其他外部杂质,例如机油或车辆漏出的汽油,可采用乳化沥青等改良沥青养护。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泥砼路面常见的病害有沉降、断板、角隅断裂、纵横向裂缝、局部坑槽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病害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路面结构层厚度与强度不足,不满足水泥砼面板的最小设计厚度18cm,同样水泥稳定碎石厚度至少要达到15cm,从建材质量检测、骨料级配、施工质量把握等等多方面考虑,保证达到水泥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4.5MPa;还有其他原因如车辆超载、施工机械化程度不够高、路基压实度不满足要求,新建道路的填方路段,道路改扩建工程中新旧路基衔接部的不均匀沉降等都容易出现水泥混凝土面板悬空、断裂;路表和路基地下水排水不利也会导致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路面病害很大比例是由于路基间接作用而产生的,路基不规则沉降就是主要诱因之一,其他如路面基层与底基层的强度是否达标,各基层平整度是否良好,施工过程中48h以内的必要养护(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等等都有可能造成路面结构出现断板等病害产生。
2.3 桥涵
公路桥梁在施工或运营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出现如混凝土开裂、桥头跳车、钢筋诱蚀等病害,影响结构物的正常使用,降低其使用性能和整体寿命。
可引发病害的原因从设计到施工到维护,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前期设计的不合理性与偏差,通行能力不理想,如桥面宽度不满足使用要求,桥梁平、纵断面线形标准低桥梁通车净空不足等等;桥梁设计荷载标准偏低,承载能力不足,自然灾害引起的结构损害;超过正常设计年限通车使用;长期行驶超过荷载限制的重载车辆;运行期养护不及时或技术方法不当。桥梁养护一些值得注意的要点包括:桥梁施工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尤其是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环节,且施工环境相对湿度不高于85%,施工工作面温度不高于50℃;钢结构桥梁或一般桥梁钢构件,其表面在涂装前必须进行表面预处理(脱脂或除锈)。工作面不可有油污或其它杂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锈标准执行现行国家标准GB/T 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的规定;对于桥梁伸缩缝的维护与检修也是养护工作的重点,路和桥的衔接始终是技术处理的关键,施工时一定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进行结构加强,务必使之与伸缩缝相互齐平,否则很容易引起车辆在行驶方向使其超载。
3 养护管理要点
3.1 逐步实现管养分离
逐步实现管养分离,即经营管理机构的养护管理与养护作业分离,将养护作业包括养护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逐步推向市场。对养护作业实施企业化管理,把养护法人实体推向市场,参与竞争,逐步推行公路养护专业化、市场化。这就有利于提高养护水平,降低养护投入,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的快速持续发展。
3.2 养护队伍更加趋向于专业化
公路养护队伍人员配备要精干、技术要全面、一人多能、训练有素,机械配备要齐全、配套,安全措施要完备、到位。只有这样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公路的日常养护和应付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才能保证公路养护高质量的服务水平。
3.3 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合作
公路养护维修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有的养护维修工程本身费用并不高,但受工程性质、地点等的影响,需要的设备费用却很高。目前,我国公路各管理单位面临的问题是一些养护设备和检测设备价格昂贵,但是使用频率较低。这些装备专业性强,利用率低,社会上又租不到,采购了又面临长期闲置,因而就引发了公路养护管理需要组织区域性协作的问题。如购置一台桥梁检测车需几百万元,一年只使用一至两次,虽然需要,但管理部门很难下决心购买,致使一些重要桥梁得不到及时检查。解决这个问题,一种好的办法是采取区域性合作的方式,打破管理上相对封闭的局面,各合作单位分别根据自身的重点,购买不同专业设备,通过区域协作达到有偿使用、优势互补,可以使养护专业化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3.4 養护作业手段逐步实现机械化
公路车速快、交通量大,养护作业机械化逐步取代人工作业,不仅能改善养护工人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而且能提高公路养护作业的质量、速度和效率,从而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因如此,国内公路养护全面步入“机械化时代”实为大势所趋。
3.5 实现养护工程决策由经验决策型向专家系统决策型转变
目前公路的养护维修方案的确定,基本上还是养护技术人员根据现场目测调查的病害类型,针对其损坏范围和严重程度,考虑损坏部位对道路运行影响的轻重缓急,凭实际经验判断制定出相对的养护维修方案。这种维修方案确定方式受资金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多,尤其是个人的经验往往容易片面,对于同一种病害状况,不同的人常常会做出不一致的评价,从而影响工程的正确决策。在养护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更能体现养护专家决策的重要性,它能科学安排养护工程的方案、合理安排养护工程的工期。如何有效合理地使用好有限的养护资金,使道路保持尽可能好的使用性能和服务水平,是各级道路养护部门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养护专家决策系统是在大量基础数据上进行的综合评价系统,如路面管理系统和桥梁管理系统,目前江苏等省份已经开始使用。这些管理系统首先要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输入,然后运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功能、评价决策方法和管理学理论,对道路、桥梁等状况作出评价分析,把各处受损情况、修补方案、所需费用以不同的情况表现出来,供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决策,以便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源,最终达到降低整个社会的交通运输成本,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
4 结束语
公路关系着国民经济建设和人们出行安全,一定要做好日常养护,在养护工作中,必须坚持建、管、养、监并重原则,强化养护能力,最大限度提高公路运行质量,从而推动公路养护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凤亭,武春山.公路养护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 沈艳东,崔岩,陈立春.公路养护技术[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 杨敬科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2
标签:公路论文; 病害论文; 作业论文; 路面论文; 桥梁论文; 混凝土论文; 路基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