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对其肺功能与预后效果影响论文_黄丽梅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6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对其肺功能与预后效果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18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中选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肺功能VPEF/VE、TPEF/TE、PTEF、RR、VT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肺功能VPEF/VE、TPEF/TE、PTEF、RR、VT指标及预后吸道感染、喘鸣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毛细支气管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与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综合护理;肺功能;预后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属于儿科常见呼吸道疾病,多发于2周岁以下婴幼儿。临床症状表现为肺部哮鸣音、喘息、咳嗽等,多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具有进展快、起病急等特点,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导致病情迅速加重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2]。有研究认为,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科学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预后,提高临床疗效[3]。为此,笔者选取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对其肺功能与预后效果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16年2月-2018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中选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资料。所有入组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与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且伴有烦躁不安、缺氧、气喘、咳嗽等临床症状。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16个月,平均年龄(6.2±1.4)个月;病程0.8-7d,平均病程(3.8±0.6)d;临床症状表现为:哮鸣音、憋喘、咳嗽等。将10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两组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等)差异比较基本一致(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保持病房舒适整洁及适当通风,按医嘱给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等。研究组患儿在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对患儿进行体位护理干预。意识较清醒患儿取半卧位或坐位;意识模糊、呼吸无力、熟睡患儿抬高床头30°,侧卧位。②对患儿进行胸背部叩击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四指并拢,手呈杯状,由外向内,依次叩击患儿胸部、肩胛间、等腋下部位,每分钟60-100次,每个部位2-3分钟。③对患儿进行吸痰护理干预。患儿取平卧位,在其肩下放一软枕,头向后仰,依据患儿年龄选取适当的吸痰管进行吸痰,每次吸痰间隔2-3分钟,每次时间不得超过15秒,根据患儿痰液颜色、痰液量及患儿面部表情判定。若患儿神志不清、痰液较多,可在开展雾化吸入治疗前先行吸痰,以加强吸痰效果。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后肺功能指标及预后情况。肺功能指标包括:达峰容积比(VPEF/VE)、达峰时间比(TPEF/TE)、潮气呼吸呼气峰流速(PTEF)、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预后情况包括呼吸道感染及喘鸣复发率。

1.4数据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均经准确核对后录入SPSS1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为两组护理后肺功能各项相关指标使用“”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两组预后呼吸道感染及喘鸣复发情况使用“n(%)”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²检验。当数据对比存在p<0.05时,为两组xx的xx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后肺功能各项相关指标 如表1所示,研究组肺功能VPEF/VE、TPEF/TE、PTEF、RR、VT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比较两组护理后肺功能各项相关指标

3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因2岁以下小儿支气管相对狭窄易于黏液黏附、黏膜柔软等特点呈特发状态。另外小儿毛细支气管缺乏弹力组织与结构支撑,在发生感染后,易出现气管充血水肿,进而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导致呼吸衰竭[4]。有研究显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致病因主要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通过临床给予化痰、止咳平喘、抗病毒等治疗,再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并且积极改善预后[5]。

本次研究通采用综合护理对治疗期间小儿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毛细支气管患儿胸廓较短,,膈肌高位,胸腔较小,呼吸肌力差,导致患儿呼吸过程中胸廓范围小,肺扩张受到限制,无法充分换气、通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肺功能VPEF/VE、TPEF/TE、PTEF、RR、VT指标及预后吸道感染、喘鸣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研究结果与叶洁芳、刘素品[6,7]等一致,同时说明了通过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根据患儿的胸腔结构特点与体征表现,采取科学体位,使患儿肺部处于高位,引流管开口处于低处,护理人员通过叩击排痰使痰液借助重力顺引流管咳出。然后通过吸痰护理干预,针对患儿自身状况,调整吸痰的时间与次数,能够提高呼吸道治疗效果,从而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与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儿毛细支气管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与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尚启云.护理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4,35(03):393-394,395.

[2]王岚.诱导排痰及体位引流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0):91-93.

[3]马军.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3):212.

[4]董亚军,屠荣良,章紫娇等.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8例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02):146-147.

[5]赵维笑,宋文秀.临床路径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02):142-144,149.

[6]叶洁芳,邓玉秀,凌耀芬等.门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237-239.

[7]刘素品.护理干预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7):126-128.

论文作者:黄丽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对其肺功能与预后效果影响论文_黄丽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