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金属矿山环境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论文_罗荣机

试论金属矿山环境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论文_罗荣机

河池五吉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 547000

摘要:本文将从当前金属矿山环境的概况出发,对金属矿山环境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与主要成因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对金属矿山的环境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安全管理;矿山环境;金属矿山

引言

所谓金属矿山,指的是矿产能够提炼出金属元素的矿山。在中国,金属矿山具有庞大的采矿规模,国有的县级以上金属矿山数量超过900座,且金属矿石具有4亿吨的年增长量,比较有代表性的金属露天矿山包括水厂铁矿、齐大山铁矿与德兴铜矿等。然而,环境安全管理是金属矿山一直面临和需要有效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金属矿山环境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与主要成因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当前金属矿山环境的概况

近些年,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矿产业的持续发展,由于很多金属矿区忽视保护环境而过于看重经济效益,因此大量破坏了金属矿山附近的植被与耕地,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经常出现,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治理难度。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间的关系,就应让合理开采、矿山环境保护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因此,应找出金属矿山环境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与主要成因。

二、金属矿山环境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与主要成因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

按照国内金属矿山环境的相关法律规定,金属矿山环境安全管理职责由多个主体负责,其中一部分主体需要承担主要的工作职责,另一部分主体则承担次要的职责。从管理体制来看,开发管理的工作分散于多个不同的部门,且环境执法的工作对许多执法部门都有所涉及,但是在职责划分不明确等问题的影响下,相关政府部门很难对金属矿山进行有效管理。使得金属矿山环境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治理主体、相关平级单位、主管上级单位的经济关系与法律关系上未能充分地明确。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1)恢复治理金属矿山环境的利、权、责没有明确,新中国以前的金属矿山环境需要由哪方进行治理;(2)计划经济阶段破坏的金属矿山环境需要由哪方重建与恢复;(3)废矿山、闭坑矿山的环境需要由哪方治理及经费来源;(4)在治理金属矿山环境时,根据何种原则来明确多方的利、权、责关系;(5)治理环境后的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环境产权的保护与确定。以上种种问题都亟需确定。受条款分割、多头管理的模式所影响,出现了多方都能够管,但是任何一方却无法单独完成管理的局面,这让金属矿山开采企业很难充分地适应,从而出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等一系列安全管理问题。

(二)环境保护理念较为淡薄

从意识层面看,环保理念淡薄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具体内容及成因如下。首先,部分工作人员对保护环境的认识较为浅显。在中国,保护环境的理念、措施等方面起步较晚,部分人对其思想淡薄,体现在矿产业就是工作人员与领导没有充分地明确开发矿产资源的具体模式,如先开发后治理、环境限制型开发、保护环境和开发资源型绿色开发等。与此同时,我国尚未对各种矿产开发模式的判断标准进行量化,这使得即便采取相同开发模式也很难统一认识。

其次,金属矿山环境大多采用末端治理的方式。重视利用与开发,忽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重视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忽略发展质量与环境效益,重视经济项目,忽略地质环境项目,重视经济评价,忽略地质环境评价。主要实行先污染后治理策略,使得治理速度始终比破坏金属矿山环境速度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最后,出于经济发展的考虑。部分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经济发展十分重视。再加上我国环境保护理念尚未普及,致使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重视环境的保护,环境改变的速度十分缓慢。还有一些不具备资质的企业,甚至会通过一些非法手段的使用违法开矿,这些行为的出现,都对矿山安全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比如:在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私自开矿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金属矿的规模相对较小,设施不全,很难对金属矿山环境进行保护。

(三)环境评价体系不完善

一般来说,环境评价体系是管理、监督金属矿山环境的重要体系,新建的金属矿山需要将其作为可行性论证的依据[1]。环境评价体系通过进行矿业项目的论证与调查,分析当前区域、附近区域可能受到的影响,并制定治理与预防的具体举措。在金属矿山方面的环境评价报告应由相关单位批准和审查,通过后方可立项与建设。由国土资源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采矿许可证的办理申请。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应避免同时进行主体工程、灾害防治工程、污染防治工程的投产、施工或设计,坚持预防为主,遵循谁开发谁保护与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原则,引导金属矿山企业在源头上注重治理、保护金属矿山环境,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开发的关系进行科学处理。

现阶段,此环境评价体系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只把新建矿山当成环境评价的重点,而闭坑矿山、生产中矿山的环境评价则相对较少。其次,监管环境评价第三方机构(非政府部门)的力度不够,使得环境评价报告缺乏准确性,报告质量也较差。再次,未充分明确监管金属矿山环境的法律法规。最后,缺少环境损害、破坏代价等方面的定量评估,无法对治理、恢复金属矿山的保证金展开准确计算。

(四)安全管理问题研究少

在金属矿山环境方面,国内对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较少且缺少系统性。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几十年里,出于经济发展的考虑,并未充分、系统地研究金属矿山环境问题的各种理论,如怎样确保环境安全和资源利用的平衡性、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管理技术等,其中,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安全监测、替代、会受、节约、开采等技术都缺少进一步的研究[2]。

(五)环境保护法律过于笼统

中国在保护金属矿山环境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分为地方法律与部门法律,涉及矿产、海洋、土地、大气等多个方面,并且保护金属矿山环境的部门数量也较多,但是,完整的环境保护体系并未在法律的基础上形成,并且一部分企业也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生产,因而对环境安全管理效果造成了不利影响。例如:某企业出于利益的考虑,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响应国家的有关政策,仅注重三废的管理,并未重视地质层面的保护,致使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当地环境和地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环境保护法律过于笼统,完整健全的环境保护体系难以在此基础上形成,从而给了一部分违法企业可乘之机。

三、结语

总而言之,研究金属矿山环境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与主要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人员应对当前金属矿山环境的概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充分认识到金属矿山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环境评价体系不完善、安全管理问题研究少等环境安全管理问题并找出主要成因,从而给金属矿山企业制定环境安全管理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全面提升金属矿山开采的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泉锋.让矿山回归自然与美丽——灵宝市积极推进小秦岭矿山环境恢复治理[J].资源导刊,2018,(10):48.

[2]赵焕升,周浩良,李明坡.金属矿山环境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应用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8,(09):297-298.

论文作者:罗荣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  ;  ;  ;  ;  ;  ;  ;  

试论金属矿山环境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论文_罗荣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