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聋生一起“玩”数学论文_刘月平

与聋生一起“玩”数学论文_刘月平

刘月平 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325102

【摘要】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数学拓展课成为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聋生立场”出发,以认识三阶魔方为例,提出了聋校数学拓展课要立足聋生认知特点,以“数学好玩”激发兴趣;着眼聋生核心素养,以“玩好数学”经历全程; 指向聋生个体差异,以“玩数学好”培养个性,进而让聋校数学拓展课精彩起来。

【关键词】聋生;玩数学;魔方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101-03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拓展课已成为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校在推进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引入符合聋生年龄特点,同时能将其中的数学原理、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效的呈现在数学课堂中的拓展性内容。本文以“认识三阶魔方”为例,从数学好玩、玩好数学以及玩数学好这三个方面对聋校数学拓展课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一、立足聋生认知特点,以“数学好玩”激发兴趣

聋生由于听觉的丧失,语言发展迟缓,导致其思维的发展停留在形象思维为主的时间较长,他们的数学学习主要依据头脑中的表象或表象的联想来思考问题。而数学知识的呈现是符号化、系统化,相较其他学科更抽象。抽象的数学学习和聋生的思维特点之间存在认知冲突,这也造成很多聋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甚至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为了提高聋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克服畏惧心理,我校在每周二的下午安排数学拓展课,根据聋生的数学学习特点,选择富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如数学益智玩具,数学绘本、数学游戏等,创造生动活泼的形式,将数学学习融于聋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中,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感受数学好玩,从而喜欢上数学。

二、着眼聋生核心素养,以“玩好数学”经历全程

数学拓展课的内容丰富多样,有很强的探究性。教学时,既不能放任学生自由玩耍,也不能仅依靠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应充分考虑学情,选择适合聋生的学习方式,化“教”成“玩”,用“玩”连“学”,引导聋生在玩中发现知识,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数学素养。为此,我设计了很多有趣的数学拓展课,如“玩转汉诺塔”“玩转九连环”“玩转魔方”等,使聋生快乐的玩、自信的玩,在玩中掌握知识。下面以“玩转魔方”

第一课时“认识三阶魔方”一课为例,教师将魔方中的数学元素改造成数学活动,以玩促学,通过玩魔方获取知识和技能,提升数学素养。流程图如下:

(一)激情导入,把握“玩”的起点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彩的导入,即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又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特级教师于涟说过“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给狠狠的吸引住。”由此可见,高效的课堂需要高超的导入技巧。听障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以目代耳”来强调视觉的缺陷补偿,优美的图片,直观的教具、精彩的视频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片段1】

师出示魔方: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生:魔方(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

师:那你们喜欢魔方吗?

生:喜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阶魔方。(板书课题:认识三阶魔方)

这样的导入出现师问生齐答的现象,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不落下一个孩子,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高。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找准学生兴趣点是关键。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最强大脑之“魔方工厂”,视频的精彩内容深深震撼我,视频中孙虹烨快速还原各种魔方的能力另我折服,这不正是我想吸引学生兴趣点的好材料吗?为此,我对视频进行了筛选,寻找突出主题的精彩片断,剪辑成时间在3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引入了课堂。

【片段2】

师:同学们,你们有看过中央电视台的最强大脑吗?其中有一期的节目非常吸引我,你们想看吗?(播放最强大脑“魔方工厂”的视频)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孙叔叔很厉害!

生2:超牛

生3:本领真好!

......

视频的导入效果非常好。有趣的视频一下子吸引学生眼球,有效的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令他们对魔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受到这将是一节好玩的数学课,让他们带着美好的期待进入课堂。

(二)植入文化,立足“玩”的根基

“数学是一种文化”,但长期以来,聋校数学课堂“重知识”“轻文化”,数学活动的设计主要针对数学知识展开,而忽视知识中蕴含的人文思想,结果使数学枯燥乏味,缺乏生动。魔方文化富有浓厚的历史性、人文性,其具有知识之谐、文化之魅、探究之乐、能力之助等教育价值,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如何有效的把数学文化植入课堂呢?为此,我从网上搜索了很多与魔方有关的知识与图片,围绕魔方是谁发明的,魔方有哪些种类,三阶魔方的最快世界纪录是多少这三个问题整理成阅读材料,提前一天让学生阅读。

【片段3】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方吗?

生:喜欢

师:关于魔方你都知道了什么?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生踊跃举手)

生1:我知道魔方是名鲁比克教授发明的。

生2;我知道魔方有正阶魔方、镜面魔方...等种类。

生3:我知道三阶魔方的最快世界纪录是4.73秒。

图文并茂的阅读资料一下了吸引了孩子们,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昂,每组同学还根据以上三个问题进行了激烈地讨论。但是在授课环节,由于聋生词汇的贫乏,手语表达的局限性,发言的同学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学到的知识,只能用简单的手语来表示,而倾听的同学由于没有文字和图片的辅助,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导致课堂反馈交流的效果不佳。而且我也意识到,事先准备的阅读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不能完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如何克服聋生的生理缺陷,扬长避短,实现生本课堂呢?为此,我进行了第二次修改:把课前学习老师找到资料改成让学生自己围绕三个问题上网搜索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做成PPT。

【片段4】

师:你们想玩魔方吗?

生:想

师:关于魔方你都知道了什么?课前老师布置了学习任务,哪组的同学愿意带着自己的PPT和大家交流一下。(生踊跃举手)

生:同学们,你们知道魔方是谁发明的吗?(有生答鲁比克)对,他就是鲁比克(PPT出示鲁比克的图像)你知道吗?鲁比克刚开始发明魔方的时候不是为了让人们玩,那是为什么呢?(PPT出示文字)......

师的三个问题为学生上网搜集资料指明了方向,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制作课件的积极性高,做的课件图文并茂、精美生动,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发扬了他们的长处,避开了他们语言表达的缺陷,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上,通过PPT的交流,即丰富了学生对魔方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并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操作探索,增添“玩”的魅力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经讲过:“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幼儿,也适合聋生。陆游有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他们都强调要亲身体验。根据听障学生好动、好奇,喜欢看、摸、动,探索行为比较外露等个性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实物魔方的操作,发现魔方结构,掌握魔方原理,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的环节。每个环节环环相扣,都通过一个问题引发操作和思考。

1.拆魔方,掌握结构。

【片段5】

师:这个魔方共有多少个方块组成?你是怎么想的?(大部分回答27块,也有回答54块、9块等)

生:每层有9块,3层就是27块。

生:我想可能是26块,中间的我们看不到,可能里面有没有。(听了这名学生的说法,大家争论不休......)

师:这个魔方到底有多少块呢?我们怎么验证?

生:拆开来看一看就知道了。

师:请每组选一个魔方拆开,看看它有多少个方块组成。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小心翼翼的拆,不敢用力,生怕把魔方弄坏了,好多组都没有成功拆开魔方。

师:怎么才能把魔方拆开又不会把魔方搞坏呢?谁有好的方法。(请拆开的那组演示拆魔方的方法。)

师:如果对这些方块进行分类,你准备怎么分?

分组讨论,分组交流。

学生们分别按颜色、形状等方式进行分类,最后形成共识分成三类:只看到一面颜色、能看到二面颜色、能看到三个面颜色。

师:这种只看到一面颜色的方块叫中心块;能看到两面颜色的方块叫棱块;能看到三个面颜色的方块叫角块。

思考:一个魔方有几个角块;几个棱块;几个中心块组成。请在另一个完整的魔方上找出来。

学生观察魔方找到6个中心块、8个角块、12个棱块。

通过猜想、验证、分类、总结认识魔方的结构。围绕“这个魔方共有多少个方块组成?如果对这些方块进行分类,你准备怎么分?”等问题展开活动,每一个问题都能从实际的操作中找到答案,每一个知识点都能用自身的体验来落实,通过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想像、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能力,感受数学的巨大魅力。

2.转魔方,发现原理

【片段6】

思考:请选择魔方的一个面转动,再仔细观察中心块、棱块和角块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

生操作:选择魔方一个面转动

生:我发现中心块位置不变

生:我发现棱块和角块的位置变了。

师:棱块和角块的位置是怎么变的呢?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

生边转边思考,教师巡视个别访谈发现学生发现变化规律但语言描述凌乱。

师生在每个学生的魔方的棱块位置上作上标记,再发下平面图。小组合作在平面图上演示棱块变化的路径:一位学生转动魔方,另一位学生在平面图上标识棱块变化的路径:

最后得出结论:棱块和棱块换位。

师:我们再观察一下角块的位置是怎么变的呢?

生按照同样的方法去尝试,得出角块只能和角块换位的结论。

从问题出发,引发思考,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具体,在转一转、看一看、说一说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魔方转动的原理。

3.活动三:玩魔方,完成十字

【片段7】

师:同学们知道了魔方转运的原理,接下来我们来玩一玩魔方。(课件出示完成的白色十字)

师:给你们多少时间你能完成白色十字。

生:6分钟

生:4分钟

生:2分钟

师: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把时间设定为3分钟。

屏幕计时器开始计时,生操作。

教师巡视发现最快的同学用56秒就完成任务,最慢的同学时间到了还没有完成。

师:请玩的最快的这位同学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到这么快的?有什么方法和技巧。

生演示说技巧。

师:你们会了吗?接下来请大家快速完成一个红色十字架。

学生竞技完成红色十字架。

打乱的魔方各不相同,要想完成白色十字架,就要运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来转动魔方。孩子们认真地思考着怎么转动魔方,很少有走神现象,他们边玩边学、边学边思,体会着有序思考,学习着数学语言表达的方式,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四)拓展延伸,铺开“玩”的范围

对孩子们来说,认识三阶魔方课堂的学习是快乐的,这种快乐却不止于课堂,一直延续到课堂之外。课堂只是一颗火种,它点燃了学生玩魔方的热情,带动全校的学生一起玩魔方,进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快速还原魔方的孩子更成为魔方的转播中心,他们聚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切磋、互相竞技。漫步校园,也总能发现在某一个角落聚集着一群同学在玩魔方,魔方代替了手机成为学生新的宠儿。

三、指向个体差异,以“玩数学好” 培养个性

聋生因为听力程度、语言能力、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和习惯等的不同在学习上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聋校数学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聋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同时要关注聋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聋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学生作业的设计都应根据教学要求和聋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分层,满足不同层次聋生的学习需求。如“认识三阶魔方”一课,在目标设计上我分A、B两层,A层学生掌握三阶魔方的结构和转动原理,能独立完成“十”字,尝试完成魔方的一面。B层的学生要知道魔方的结构,了解魔方转动的原理,能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一个“十”字。课堂上A层的部分学生在轻松完成“十”字后,能在老师的期待下,经过不断尝试完成了一个面,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于是他们又会去尝试两个面,甚至更多的面,在学生之中他们成了“明星”。B层的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助中参与课堂,参与学习,不再游离于课堂之外,让他们在课堂上学有所成,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课堂,深切体会到 “玩数学好”,并为后续学习数学积累信心。

玩数学,乐无穷!通过“玩”数学,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他们一起体验、一起思考、一起探索,将数学隐性知识通过数学活动来滋养,在玩中促进思维发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

[2]陈加仓.小学数学拓展课教什么,怎么教.[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刘春玲,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韩伟珍,叶亚萍.玩转魔方:以材料为中心的任务学习[J].教学月刊,503:15-17.

[5]魏超燕.在整合拓展中深入探究[J].教学月刊,473:82-84.

[6] 李向梅.益智游戏“独立钻石棋”教学思考[J].中小学数学2018,5:34-36.

作者简介

刘月平(1977-),女,浙江省永嘉县人,一级职称,大学本科学历,主要从事特殊教育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论文作者:刘月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  ;  ;  ;  ;  ;  ;  ;  

与聋生一起“玩”数学论文_刘月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