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范畴及其意义_市场经济论文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范畴及其意义_市场经济论文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范畴及其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范畴论文,试论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范畴存在的客观前提和条件

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资本的形成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体现了特定的生产关系。同时,资本又有其形成的一般条件和一般属性。资本是可以从抽象到具体、一般到个别进行逻辑分析的。实际上,资本作为以价值形态运动、并“自行增殖”的一般性质,早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就已存在,比如高利贷资本。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资本,马克思也说到了。他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主张,无产阶级要“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中。”从现今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看,资本范畴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客观前提和条件至少包括如下几点:

(一)资本具有生产要素的一般属性,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方面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资本是经济系统中生产出来的又被用于继续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要素,资本的形态有有形和无形之分。既包括机器、建筑物、道路,又包括新技术、企业信誉、品牌等,是人类劳动中用作积累的部分。人类的生产与再生产的过程,就是不断将生产要素,即劳动、土地、资本等资源转变为满足人类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的过程。另一方面,马克思指出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撇开剩余价值占有的具体形式,这种“剩余”在任何社会的生产方式中都是存在的,而且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如果我们把工资和剩余劳动价值,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独特的资本主义性质去掉,那末,剩下的就不再是这几种形式,而只是它们的为一切社会生产方式所共有的基础”。(《马恩全集》第25卷,第990 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从社会角度看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正是建立在最大效率配置和使用这些生产要素,“社会剩余”不断丰富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自然属性和具有的产生“剩余”的功能,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非常重要条件。

(二)资本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个范畴。商品经济是资本产生的重要前提,也是资本运行和实现的形式。从广义说,资本是商品生产最初垫支的本金,是能够带来增殖的价值,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范畴。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源的方式,与资本的一般属性有内在联系。首先,资本也是一种商品,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关系。我们知道,市场经济中,不仅产品作为商品,通过流通进入消费,而且生产要素也表现为商品,通过流通进入到生产过程。同时,市场经济中存在不同利益的主体(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中只是这种利益差别的性质不同)。因此,进入市场的商品它要以一定的财产关系为前提,然后才通过市场进入交换。马克思说:“要出售一件东西,唯一需要的是,它可以被独占,并且可以让渡”(《资本论》第3卷,第714页)。一般商品是让渡所有权,而资金、土地、劳动力是让渡使用权。并且,这种让渡必须在价值上得到补偿,从而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实现。如果离开了这种意义上的交易主体的利益关系的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中是不存在的。我们知道,资本是一种以价值形态存在的所有权,或者说,是经济权力的依据。即从抽象的一般的属性看,它是对所有物使用报酬的索取权。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要素的市场化与要素的资本化是相辅相成的。其次,市场经济的特性和表现形式与资本运行的一般属性和表现形式具有一致性。市场经济具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一个是平等性,一个是竞争性。平等性即相互承认对方是自己的商品的所有者,它否定了经济活动中的特权和等级,促进了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合理流动,而资本内在要求平等。不同物质形态的资本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即“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竞争性即优胜劣汰,奖优罚劣的机制。任何商品及这种商品所承担的物质利益的实现,不是直接的,而是要通过市场过程,将局部的、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通过竞争来判断优劣,确定利益归属;而资本为实现增殖,也必然围绕技术、人才、市场等展开,优化组合。此外,资本在实际的商品经济中,其价值形态有一系列的外在表现形式。即通过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收益的外在形式表现为利润、利息、地租等。这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同样也是市场经济的相应范畴。其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所追求的目标,是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并且是通过“价值增殖”的成果来衡量的。市场机制运行的结果,从微观角度是企业的利润最大,从宏观角度看,是社会商品的极大丰富和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只有顺利完成这一过程,才体现了市场机制的真正确定和完善。增殖性是资本预先投入的目的,也是资本货币与一般货币区分的根本标志。资本运动的本质是G—W—G'。这一追求增殖的内在要求,与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资本的积累水平是衡量市场机制效率的一个标准。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经济成份的存在及开放型经济特征,也是资本范畴存在的一个客观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并存,共同发展。这不必然存在着个体、私营资本、外国资本。多种所有制的经济成份平等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经济充满活力的源泉之一。这也就要从资本的一般属性上肯定和确立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成份参与市场竞争、发展经济的平等地位,也必然要求承认其投入的生产要素在收入分配中体现索取权的各种合理的形式。同时,合理地承认资本范畴的存在,发挥资本的作用,也是我们参与国际竞争,在与国际资本打交道的过程中,趋利避害,促进开放型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肯定资本所具有的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般属性,并不是说资本是完全抽象的、普遍的范畴,资本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任何一种资本都体现了某种具体生产关系。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范畴,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范畴,是有本质不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范畴特点在于: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即占主体地位是公有资本,它体现的是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权力。资本的增殖过程,本质上是强化和壮大公有制经济实力的过程。在收入分配上,由于公有制决定,劳动是收入分配的最一般的依据,贯彻的是按劳分配的原则,其它分配形式为辅。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体现了资本家的收益权,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实行的是按资分配。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与劳动之间确定了新型的关系。从全社会范围看,资本的公有性质,决定了这种资本在投向、范围、规模、程度等一开始就要受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上的有力调控。从具体企业来说,广大的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参与管理资本的运行和增殖,并对此负应有的责任,享有相应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也为其行使这种权利提供了政治和法律上的保证。因此,从本质上看,广大劳动者成为拥有和驾驭资本的主人。从而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对劳动的奴役和剥夺的关系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范畴不是无限制的,而是被界定在合理的范围。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对利润追逐,无孔不入,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资本的作用无所不在。这不仅导致了经济秩序失调,虚拟化的资本恶性发展,最终破坏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且也带来了整个社会对资本的“拜物教”,使社会异化发展到了极端。尽管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调节,但由于其私有制性质,这种调节是被动的、有限的。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要服从社会主义国家利益,服从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作用必然受到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约束。

二、科学地认识和合理使用资本,促进改革的深化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在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资本范畴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对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当前的实际,我感到有几点应当加以重视。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不是单纯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而是资本生存、增殖和获取收益的载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是社会产品提供者。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放权让利,企业作为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地位得到了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深化企业改革,根本的要求就是确定企业作为资本集合体的地位。其经营目的是使资本得到扩张和资本效益最大化。要达到这一制度创新目标,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关键是要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完善资本的运行机制,提高资本管理和经营的水平。一是深化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调整,优化资本结构。通过评价国有资本在不同产业部门、企业的增殖能力和前景,对国有企业的资产布局进行战略调整,在保证国家掌握基础性产业、公益性设施及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的前提下,对一般性的竞争性产业,要以资本的增殖能力作为进行调整尺度,进行联合、兼并,以及拍卖甚至破产。江泽民同志不久前指出:“资金和资本金是两个概念,你搞一个企业,需要将本求利,要有本啊!做无本生意,负债率百分之九十几,靠银行贷款,这种日子怎么过得下去。”因此,对优势企业进行资本结构的优化,注入资本金,是扶持优势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要积极有效推进国家实行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从而切实改善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平均负债率80%左右,国有企业自有投资占固定资产总额不到15%的状况,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基本的初始条件。二是在出资者、投资者和经营者三个环节上,进一步完善资本的营运机制,使国有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得到保障。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人格化是资本家。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有资本是属于全体人民。但就资本的具体使用和营运而说,同样也要明确权责利的具体主体。当前突出矛盾是出资者和投资者的主体地位还不明确,政企不分,导致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同时,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不力,资本的增殖往往被侵蚀。我们知道,资本有增殖性,但也有风险性,要真正解决目前存在的投资或经营收益归“自己”,损失则由国家负担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政企分开,并明确出资者与投资者的主体,使其“人格化”,权益和风险具体落实到实际的承担者。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对企业经营资本的约束和制衡机制的完善。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资本经营的管理制度。企业不仅要善于运用有形资本,而且注重运用无形资本,不仅要注意运用自有资本,而且要注重运用社会资本。不断扩大资本规模,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增强聚集资本的自我发展能力。真正使企业从一般的商品经营层次提高到资本经营层次。这里重要的一条是提高经营者在这方面的意识和素质,并从外部建立资本保值增殖的指标评价体系,来判定经营者的业绩。

其次,积极稳妥地发展资本市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营运机制的重要环节。资本的增殖性是通过资本的运动来实现的。离开运动资本就丧失了生命。因此,具有资本性质的一切投资品,必须不断地处在运动之中。实现这种运动的良性循环,不仅取决于资本经营的能力和管理水平,更重要的取决于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的表现形态,包括资金、股票、债券、产权、投资基金、租赁等市场,从广义来说,包括一切投资品市场。因此,要全面认识和发展资本市场,加强资本市场与实际生产部门的联系,真正发挥资本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功能。完善市场的努力必须从多方面来进行。包括市场交易主体、市场规则、市场管理等等。其基本条件是改革不合理的价格体系。涉及到投资品和资金价格的改革,是比一般消费品价格改革更为复杂的事情。从资本的一般属性看,土地、资金等主要要素的价格(地租、利息),实际上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V+M的分配关系,而这种分配关系不仅作为要素使用价格,还由此实现所有权。现在的问题是,由于长期吃大锅饭的影响,对国家的经济资源没有从价值的增殖性上加以重视,不讲价值、低价或无偿占用,或人为意志影响供求关系的状况还很严重,比如土地的无偿占用,资金价格还存在实际上的双轨制等。因此,必须进一步把各种生产要素纳入市场,并改革不合理的价格体系,真正形成优化资源配置,并有效实现所有权的权益及合理分配的良性机制。

再次,把对资本的调控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或管理者,要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产运行的全面监管。并使这种管理从简单的实物管理转向实物和价值形态并重,以价值形态为重点的管理,把价值的增殖作为间接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另一方面,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职能的承担者,必须加强对全社会资本运行的间接管理。包括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来保证资本的正常运营。如加强对资本市场的调控和监管。值得重视的是,在重视和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必须有效地防止资本的消极作用,加强这方面的调控和管理,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

标签:;  ;  ;  ;  ;  ;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范畴及其意义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