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审美经济学的设想——凌继尧先生访谈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论文,访谈录论文,凌继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06)02-0109-04
季欣(以下简称季):凌老师,您好。今天我想就您提出的关于构建审美经济学这个学科的设想进行一次访谈,请您详细地谈谈这个设想的缘起、内容、现实意义等各方面的问题。
凌继尧先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审组成员,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以下简称凌):好的,我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季:您是怎样产生这个设想的呢?
凌:可以说产生建立审美经济学这个学科的设想过程是一个挺长的过程。从一开始意识到经济活动中审美因素的日益凸现到最后明确这个设想,整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季:可以具体谈谈这个过程吗?
凌:好的。其实经济学与美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经济学家认为,迄今为止人类经济发展历程表现为三大经济形态,第一是农业经济形态,第二是工业经济形态,第三是大审美经济形态。所谓大审美经济,就是超越以产品的实用功能和一般服务为重心的传统经济,代之以实用与审美、产品与体验相结合的经济。人们进行消费,不仅仅是“买东西”,更希望得到一种美的体验或情感体验。
大审美经济萌动于上个世纪70年代,在本世纪呈现崛起之势。它的标志是体验经济的出现。1999年美国的派恩二世(B.Joseph Pine Ⅱ)和吉尔摩(James.H.Gilmore)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问世。他们宣称,“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你单独卖咖啡,你可以定价为每磅1美元;当你卖煮好的咖啡,你可以定价为一杯5—25美分。如果你在咖啡店里购买咖啡,你就要付50美分到1美元。而在星巴克,每杯咖啡要好几美元。因为它们提供了不同的体验。迄至2005年8月,总部设在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公司在全世界有5715家星巴克咖啡店。“如果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如果我不在星巴克,我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这句话成为某些人的经典语录。对于他们来说,去星巴克不仅仅是满足喝咖啡的实用需要,而是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星巴克能够满足他们特殊的体验。
研究经济审美化的内在动因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对经济活动中审美因素的极高肯定。对产品的审美体验在经济活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从上个世纪70年代大审美经济的萌动开始,我就一直隐约意识到美学与经济学的密切关系,每日接触的媒体经济报道、日常生活中每个经济消费行为、甚至每天走在人群中所见的形形色色的着装风格,经济学与美学的密切联系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从年轻人穿着破旧不堪的牛仔裤而彰显自己独特的反叛个性起,从朋克的装扮风格兴盛之时起,从我们愿意花几百元去听一场音乐会而代替在家听CD的时候起,我们早已迎来了经济审美化的时代。
季:从您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您早就意识到了经济学中的审美因素,那么是什么时候您明确了建立审美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的设想的呢?
凌:是在2005年10月我为广州的一个学术会议提交论文的时候有了这个想法的,而广州之行又使我受到触动,坚定了我建立这门学科的想法。使我受到触动的除了会议本身之外,还有几乎是同一时间在广州召开的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也给我不少启发。
季:您去广州参加的是什么会议呢?可以说说这次会议的情况吗?
凌:我这次参加的是2005国际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这次会议由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工业设计学科教学委员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教育委员会主办,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承办的,于11月17—19日在广东工业大学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深圳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中南林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台湾静宜大学、挪威国家艺术设计学院、英国金丝顿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等国内外110余所高等院校,以及港、澳、台地区从事工业设计教育的专家、学者和教师共27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2005国际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顾问、广州美术学院尹定邦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林衍堂教授、中南林学院胡景初教授、广州美术学院赵健教授以及教育部高等教育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2005国际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主任委员、湖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何人可教授等出席并在大会上作了发言。我作为这次会议的顾问和主席团成员,也应邀在会上作了发言,题目为“大审美经济形态中的艺术设计教育”。
季:您说这次会议让您受到触动,同一时间在广州召开的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也给您不少启发,您可以具体谈一谈受到什么样的启发吗?两次会议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凌: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与我参加的会议几乎是同时召开的。为了让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发挥广东制造业的优势,广东省政府请来世界各地著名国际集团的总裁,让这些洋顾问、洋高参为广东经济发展“会诊把脉”,这次会议使羊城充满自由开放的气息。在这次会议上,不少洋顾问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而全面提升企业的产品设计创新能力是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之一。因此,从“广东制造”变为“广东设计”,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设计”,实施设计战略,是将“广东制造”、“中国制造”打造为世界第一品牌的最现实、最经济、最有效的发展捷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审美化的产品设计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这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将审美直接与经济效益挂上钩,而工业设计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着产品设计的无可替代的角色,这与我们参加的2005国际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发展工业设计的宗旨不谋而合。这些建议对广东地区适用,对全国产品制造和经济发展也是适用的。可以说,洋顾问的这一建议对我们中国设计界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季:您可以详细谈谈洋顾问的观点吗?能否举一些代表性的例子?
凌:好的。比如最典型的例子是诺基亚总裁彭培佳提出的建议,他在本次顾问会上建议从“广东制造”向“广东设计”实现跨越。他提出三点具体建议:在高校中发展工业设计教育,促进中国工业设计部门和国际上著名的工业设计公司合作和交流,对采用工业设计手段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的产品在税收上实行优惠政策。诺基亚不仅在中国生产产品,还将设计师带到中国来,实现在中国的生产、设计一体化。广东省政府高度评价诺基亚公司总裁为广东经济发展提出的重要建议:“广东制造”应该转换为“广东设计”。11月18日《羊城晚报》等广东报刊在头版作了广泛报道。这里所说的“设计”指的就是“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术语的出现是在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美国早期艺术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来自新西兰的约瑟夫·西奈尔首次使用这个术语。“工业设计”指现在工业批量生产的条件下,把产品的功能、使用时的舒适和外观的美有机地、和谐地结合起来的设计。我们时常提“创新”,“创新”究竟采取什么做法?企业的创新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掌握核心技术;二是通过工业设计,使产品既具有使用功能,又具有审美功能,从而极大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制造向产业链高端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取决于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的数量性扩张,更要依靠各种技术要素的提升。工业设计作为知识含量高的现代生产服务业,被称为工业的“大脑”,而工业设计的普及促进了经济审美化的趋势。
季:在广州之行之后您的建立审美经济学学科的设想变得更加清晰了?
凌:是的。广东省政府对未来广东经济发展而向洋顾问征求建议,建议明确了工业设计在增加产品附加值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广东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一个制造大省,它的制造业总产值和销售总值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一位。可以说广东省政府的做法很有先见之明,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具有普遍的启示作用。工业设计历来是功能和审美的结合,在某种意义上,工业设计作品是设计师的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可以说,工业设计师地位的提升是经济审美化的结果。作为一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感到美学与经济学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建立一门新学科——审美经济学,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研究审美因素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以此科学地指导实践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季:那么,您能否对“审美经济学”的概念下一个具体的定义呢?
凌:审美经济学作为一门美学和经济学相交叉、融合的学科,主要研究一切经济活动中的审美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经济效用、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等的影响。它具体研究的问题包括: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经济审美化的内在动因,经济审美化和国民幸福指数的关系,经济审美化对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作用,经济审美化与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经济审美化过程中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相互影响,经济审美化和自主创新、提升技术要素的关系,经济审美化对产品销售、市场占有率、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的影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济审美化的特点,经济审美化的发展趋势,等等。
季:我们知道您的学术道路是发端于美学的,美学在大家眼里仿佛是很深奥很抽象的,您将美学这样“玄”的学科与经济学这样现实的学科结合起来真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凌:美学的确是如你所说有些“玄”,一般人问道你是研究什么的,回答他研究美学的,往往得到的回答是“好深奥啊”。其实美学让人觉得距离远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它偏向理论研究,而研究的又是“美的本质”这样形而上的东西。而如果能将它与切切实实的经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说这是美学研究的一个突破,从而赋予它新的价值。不过,美学与经济学的联系实际上在西方美学史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美是效用的观点。苏格拉底认为美是事物适合使用者的美。他的这种美学观表现在一系列有趣的对话和生动的比喻中,其中包括他和一位胸甲制造者皮斯提阿斯的谈话。皮斯提阿斯制造的胸甲并不比别人的结实,也不比别人花更多的费用,然而他卖得却比别人昂贵。苏格拉底问他原因,他说因为他制造胸甲时遵循比例。胸甲的比例有两种:一种是胸甲本身的比例,称为自在的比例;另一种是胸甲对穿胸甲的人的比例,可以称为自为的比例。而皮斯提阿斯的胸甲符合的是穿胸甲的人的比例,结合自己美是效用的观点,苏格拉底说明这样的胸甲是合目的性的,因而是美的。在这个例子中,体现了美学与经济学的联系。同时,我们可以注意到,胸甲因为合乎效用因此是美的,苏格拉底美是效用的观点体现的是美学中的人本主义;胸甲因为遵循穿胸甲的人比例因此可以卖得更加昂贵这是经济学中的人本主义。两者结合起来,与我们今天提出的审美经济学中的人本主义是一致的。
季:没有想到苏格拉底不仅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和美学家,而且还具有先知先觉的经济意识呢。难怪阿波罗神庙的预言宣称没有人比他更有智慧了。
凌:可以这么说。美学原理在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开始于20世纪初期,那时工业设计作为一门职业诞生了。从传统的追求利润的经济学角度来说,工业设计与经济发展、产品销售有很大的关系。1929年美国在消费品生产领域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是工业设计发展的重要契机。工业设计师成功地说服了甚至最谨慎的企业家投资生产技术水平高的优质产品,以打开销路。很多企业提出了“美是销售成功的钥匙”的口号,当时的工业设计师仿佛成为拯救美国工业灾难的希望。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师罗维一本著作的名称就是《丑货滞销》。“美是销售成功的钥匙”、“丑货滞销”都是对经济审美化的作用的描述。
季:凌老师,请您进一步给我们讲讲您对审美经济学研究的预期?
凌:从我个人的研究方向而言,首先我希望审美经济学的建立可以拓宽美学的研究领域,能够使美学以及与审美相关的学科比如工业设计能和现实结合得更加紧密。美学并非只是单纯的坐而论道,与现实的紧密结合赋予它新的学术生命,美学研究也更有趣味。由此衍生开来,对工业设计的重视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从现在经济发展到审美化的阶段来看,经济行为追求的是一种体验或心理满足,此时工业设计师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后现代理论的著名代表、法国学者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1981年)中指出:“每次的交换行为既是一种经济的行为,同时又是生产不同符号价值的超经济行为。”所谓超经济行为,指消费不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首先变成了是否合乎时尚、合乎由时尚引导的身份需要的消费。买卖不仅是经济行为,而且是社会行为和审美行为。鲍德里亚提出一种观点:在消费社会里符号政治经济学代替了生产政治经济学。从生产社会进入消费社会后,作为购买者而言,交换的直接目的已不再是使用价值,而是表示身份、地位的符号。比如,某些人购买名牌服装和高档轿车的动机之一,是为了获得周围社会环境的认同,以免丧失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根据这样的分析,鲍德里亚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符号本身在现代社会中构成了支配的基础,经济的支配让位给符号式的文化支配。而物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意义和身份、地位的载体,在于它们的结构、形式、质料、色彩、品牌、空间排列等。按照鲍德里亚的理论,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认识工业设计师的作用:工业设计师就是支配现代社会的符号系统的设计者。我们每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工业设计师设计的符号系统中对号入座。这个观点鲍德里亚没有说过,是我在2005国际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的论文中中正式提出来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工业设计师是经济审美化的具体操作者和实施者。
既然工业设计师在今天审美化的经济时代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就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设计教育我们责无旁贷。目前我国有230多家院校有工业设计专业,有700多家院校有艺术设计专业,可以说这样的学生队伍阵容很庞大,在文、理、工各专业学生人数中居首位。但我国工业设计发展实践短,与世界先进工业设计水平还有差距。如何有效地培养设计专业优秀的后备人才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有一些办法是值得借鉴的,比如在高校中加强工业设计的专业设置,另外,有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校可以加强与国外顶极工业设计公司的交流与合作,让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大型企业的产品设计竞赛或实践,这是提高工业设计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诺基亚总裁给广东省政府提出的建议也涉及到这一点。希望对经济审美化的重视也能让一些企业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各种平台,这样既为企业产品设计争取到了最佳方案,也为设计教育作了贡献,真是一举两得。
中国长虹集团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典范。今年10月,由四川长虹集团主办、全国十余所重点设计院校协办、以“长虹杯2005全国大学生感观、梦想、未来”为主题的设计大赛,旨在为国内工业设计人才搭建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挖掘具有潜质的本土工业设计人才,推动中国工业设计整体水平的快速发展。大赛以“感观设计”为宗旨,继承了长虹“感观就是标准”的理念,即要深刻挖掘工业产品为人体感观体验所带来的满足感,在实现产品功能的同时,关照人们在精神层面的个性审美需求。由国际著名的美国一流大师高登·布鲁斯先生,以及中国清华大学鲁晓波教授、湖南大学何人可教授担纲主要评委。东西方三位工业设计师已经加盟成为长虹工业设计顾问。其中,高登·布鲁斯先生曾长期担任IBM、西门子、三星电子、美孚等国际大公司的工业设计顾问。
其次,我想审美经济学的建立对经济学的学术研究也是必要的。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注意到经济的审美化、体验化这种有别于传统的主流经济学单纯把效用当作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趋势。主流经济学在长期发展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可是也出现一些不足。一些经济学家经过一系列实证研究,认为“有钱不一定快乐”,GDP的增长不一定意味着国民幸福水平同等程度的提高。在生活水平低下的时候,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钱。可是在生活比较富裕后,快乐并不正比例地取决于有钱。因此,不能把效用、而要把快乐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上面提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Danial Kanemann)就是持这种主张的突出代表。针对主流经济学家所说的一种效用,卡尼曼区分出两种效用:一种是主流经济学定义的效用,另一种是反映快乐和幸福的效用。卡尼曼把后一种效用称为体验效用,并把它作为新经济学的价值基础。最美好的生活应该是使人产生完整的愉快体验的生活。这是经济学20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价值转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审美经济学的建立显得十分必要。这与我们当前国内和谐社会、环境友好、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等诸多科学的发展观也是统一的。
季:谢谢您接受我的访谈,与您交谈感到很愉快,学术视野也开阔了很多。希望早日见到审美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