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施“大经贸战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我国实施“大经贸战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关于我国实行“大经贸战略”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经贸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大经贸战略”的概念与内涵

吴仪部长在“90年代中国外经贸战略国际研讨会”上系统描绘了“大经贸战略”构想,这是在总结改革开放15年来对外经贸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地分析今后我国对外经贸发展面临的新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国内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新形势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对外经贸发展现状,提出来的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将为加强和改进对外经贸宏观调节和管理提供依据,并推动目前对外经贸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的解决。

“大经贸”概念的提出已经有好几年的历史,但是“大经贸”概念的内涵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的,随着改革开放理论的突破而不断深化。“大经贸”概念最早的内涵是外贸、外资、外经结合(简称经贸结合)。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我国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经济理论又有了新的突破,开始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党的十四大正式明确了我国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把这一改革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勾划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了系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一理论的奠定,赋予“大经贸”概念以新的内涵,为“大经贸战略”的提出创造了理论前提,根据吴仪部长对“大经贸战略”的阐述和经贸理论界的研究,它包涵以下内容:进一步拓展对外经贸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对内对外全方位、多领域、多渠道的开放格局,加快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奠定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基本格局;加快实现外经贸各项业务主要是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和其他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的大融合,实现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在竭力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多边经贸合作、区域(含次区域)经贸合作和双边经贸合作的有机结合,维护我国应有的经济利益;协力推进贸易、生产、科技、金融等部门的密切结合,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汇率、税收、关税等经济杠杆的理顺,对外经贸的宏观调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扩大外经贸的规模,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的同时,要着力发挥其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快技术进步和提高宏、微观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同时,外经贸作为沟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渠道,还要对国民经济发挥全面导向功能,提供多方面的综合服务,特别是信息沟通,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的服务。

“大经贸战略”的战略目标:1.适度超前增长。外经贸要继续保持适度超前增长,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以弥补我国资源、资金和技术的缺口。2.集约化发展。要进一步优化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和提高效益,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3.市场多元化。逐步实现以亚太市场为重点、以周边市场为支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理分布的市场结构。4.地区分工合理化。改变各地区外向产业发展雷同化、重叠化的现象,减少地区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形成各地区之间外经贸合理协调发展的格局。5.实现良性循环。促进外经贸与国内经济的相互融合,形成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良性循环,更好地发挥外经贸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作用。

二、“大经贸战略”的理论依据

根据十四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描述和经济理论界的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也可以称之为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从经济运行的特征看,它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没有根本的区别,不同的只是所有制基础和分配方式。

对外贸易曾经是计划经济最典型的领域,15年来,对外经贸领域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传统管理模式的色彩不少地方仍有所表现,由于各种原因,对外经贸运行受直接行政干预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着对外经贸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模式的突破。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开放型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对外经贸发展战略必须相应实现以下转变:

1.顺应我国建立国民经济宏观间接体系的要求,对外经贸宏观调节和管理要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对外经贸宏观管理要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更好地结合起来。

2.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这一市场经济的一般准则,对外经贸各项业务和各个环节逐步由相互分离到合理结合、相互促进,这是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外贸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逐步确立,贸、工、农、技、商、金融等部门间的隔层逐步打破,并在高度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密切联系和协作,共同促进通过更深入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这一目标的实现。自然,在这一过程中,外贸、外资和其他各项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也将逐步实现更紧密的结合,货物、技术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同时外经贸作为沟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渠道,还要更好发挥其对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外经贸企业要为国内厂家提供多方面综合服务。

3.按照市场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原则,适应我国资源禀赋特点和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对外经贸发展模式也要相应实现由粗放式向集约化的转变,逐步走上“以质取胜”的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来实现外经贸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按照比较利益原则,适应现代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我们一定要通过推进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发展多元化的对外经济贸易,加快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逐步奠定开放经济体系的基本格局,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5.按照市场经济的竞争和秩序原则,进一步推进外经贸的放开经营,外经贸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要逐步符合效益、公正、公平和竞争原则;还要适度开放国内市场。使竞争机制在外经贸运行中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同时,要按照规模经济的要求,优化外经贸企业组织结构,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要求的大中小合理分布、集中和分散合理结合、综合性经营与专业化经营合理搭配的企业组织结构,为保证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创造良好的微观基础。

6.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区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原则,建立充分发挥各地方优势、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各具特色的外经贸地区分工格局。

7.按照动态优势原则,着力扶持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快出口产业的升级,增强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与交换中的地位,获取更多的动态比较利益。

8.顺应生产国际化的趋势,推动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为能更好地吸收外部资源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条件。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吴仪部长提出的“大经贸战略”的内涵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开放型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趋势是基本吻合的。实施“大经贸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大经贸战略”构想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对外经贸领域的具体化。

概括地讲,“大经贸战略”构想在理论上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我国新旧体制过渡期,市场扭曲现象大量存在,“大经贸”格局的形成可能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政府有必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自然趋势通过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包括必不可少的行政干预)、加快外经贸发展模式向“大经贸”格局的演变,缩短过渡的时间,减少过渡期可能带来的巨大代价;第二,面临世界贸易和投资日趋一体化的趋势,即使在我国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仍有必要通过政府干预弥补市场缺陷,减轻由于市场自发调节可能带来的代价。

当然,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对外经贸的宏观调控和日常管理,也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准则,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具体来说,政府干预和管理要充分反映市场供求规律,以弥补市场缺陷为目标,即采取顺向调节,而不是采取与市场机制相悖的逆向调节,这就要求政府干预和管理要以间接手段为主,并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实行“大经贸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大经贸战略”构想,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具有决定如何实际工作的长远战略指导意义由此得到了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大经贸战略”构想,又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一战略的付诸实施对促进外经贸发展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外经贸发展面临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

1.“大经贸战略”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打破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存在的隔层以及国内各部门之间和各地区之间的界限,增进竞争,促进专业化协作和联合,尤其有利于推动“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推动目前质量和效益不高,外贸经营秩序不佳等问题的解决。

2.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技术水平是决定外经贸发展的根本因素。迄今为止,由于外经贸发展仍沿用外延发展模式,两者之间并未建立起良好的良性循环关系,外经贸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作用远未充分发挥出来。实施“大经贸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加快外经贸发展模式由粗放到集约化的转变,很自然这一目标的实现必将同时促进两者之间逐步建立起真正的良性循环关系,其结果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出口产业、产品结构升级的双重目标的实现。

3.“大经贸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打破行业界限,推动贸、工、农、技、商、金融等各类企业在微观层次上的联合,适应规模经济的要求,为我国企业实现集团化、国际化经营和增强国际竞争实力创造条件,克服目前国内和国际化经营中的“散、乱、差、小”等无序现象。

4.“大经贸战略”的实施对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外经贸领域的改革开放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任何好的理论和战略构想必须同时具备对事物长期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和对现实工作有着重大指导意义这两大要素,也就是科学性和现实性的结合。

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要很好地实施“大经贸战略”,保证其切实得到贯彻执行,从理论上看还要加强对以下问题的研究:

1.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联合的关系。市场经济是专业化分工高度发达的经济,同时也是有着广泛协作和联合的经济。由于生产的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日益发展,发达国家在专业化分工加强的同时也出现了综合化、联合化、多样化经营,如何结合中国的实际正确处理外经贸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分工和联合关系,是理论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2.竞争与垄断的关系。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今世界完全的竞争和完全的垄断都是不存在的,在竞争与垄断之间存在一个合理的结合点。就外经贸领域而言,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我国的现状是过渡竞争与过份垄断并存,我们面临着既要打破垄断、又要防止过度竞争的双重任务。这也是经贸理论工作者亟待研究的一个问题。

3.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关系。在外经贸领域,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关系从理论上讲同其他领域一样,是一种互为补充,互为依存的关系,但在经济(外贸)体制改革过渡期,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关系是难度很大的问题,如何使外经贸宏观调节和管理与市场机制的长期作用趋势保持一致,确实起到校正市场扭曲和弥补市场缺陷的作用,值得好好研究。

4.政府干预方式和手段的选择问题。在外经贸宏观调节和管理上要采取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方式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不同条件下经济、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如何合理组合,在外贸调节上关税手段和非关税手段在符合关贸总协定原则条件下如何合理配合等,都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5.宏观调控与微观基础的关系。外经贸宏观调节与管理需要有合适的微观基础,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外经贸宏观调控的需要,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重塑外经贸的微观基础包括企业经营机制和企业组织结构,也是确立新的外经贸发展模式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6.静态优势与动态优势的关系。外经贸发展既要有利于发挥我国的静态比较优势,同时还要有利于培植动态比较优势,确保国家的长期利益,必须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结合点,保证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的平衡。这个问题的妥善解决对于“大经贸战略”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五、需要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保障

1.深化对外经贸体制改革,完善外经贸宏观调控机制。今年,国家相继在财税、金融、外贸、投资等领域进行重大改革,为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奠定基础。外贸体制改革措施主要是: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取消外汇留成,改批汇制为银行结售汇制;取消指令性计划,改善外经贸宏观管理;进一步放开经营,促进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统一外经贸政策、提高透明度。这些改革将为各类外贸企业平等竞争创造有利条件,对促进政府部门完善外经贸宏观管理也将起到推动作用。随着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和加入新的世界贸易组织,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规范关税和非关税措施,适当开放国内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实现外经贸放开经营,促进竞争,真正以关税、汇率、利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对外贸易,加速与国际经济惯例接轨,为“大经贸战略”的顺利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2.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保障。实行较为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改革宏观经济调控,将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防止经济过热和大的通货膨胀,为对外经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制定较为完善的产业政策,为外经贸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同时,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和我国整体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缓解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重要服务业的瓶颈约束,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为外经贸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最后,还要为我国扩大出口、更多更好地吸收外部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一些鼓励措施。

3.建立健全外经贸促进政策体系,为“大经贸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手段。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90年代中后期,我们要根据我国实际,并参照国际惯例,建立和健全外经贸促进政策体系,为“大经贸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手段,以更好的促进外经贸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外经贸促进政策包括(1)融资政策。金融部门(包括进出口银行)在改进服务和提高效率的同时,要采取措施,扩大出口信贷的规模,促进技术密集型产品如高附加值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出口,加快出口产业升级。要积极开展出口信贷保险业务和对外投资担保业务,要为各类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有效支持。(2)鼓励出口政策。人民币要由现在的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向经常项目基本自由兑换,最后向自由兑换过渡,为促进出口发挥积极作用;要完善出口退税办法,足额及时退税,简化手续;实行鼓励出口的信贷政策;对在扩大出口方面做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给予将励等等。(3)加强经贸中介组织建设;改进商情信息服务工作。要建立和健全各种经贸中介组织,发挥它们在提供商情服务和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方面的作用。在目前情况下,政府应该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4)扶持外经贸企业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的政策。(5)完善利用外资、引用先进技术和在高新技术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鼓励政策,促进其向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和优化结构的方向发展。

4.微观基础保障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加快调整外经贸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分工结构,逐步形成符合规模经济要求的、以少数大型综合商社型企业为龙头和以多数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合理化外经贸企业组织结构,并实现贸、工、农、技、银、商在微观层面上的有机结合,从而重塑外经贸运行的微观基础,以最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是“大经贸战略”的微观保障。当务之急是加快发展一批中国式综合商社,政府给予大力度政策扶持,形成贸易超常规扩展机制,走上综合化、集团化、国际化和规模经营之路,迅速改变目前外经贸企业小型化、分散化、内部过度竞争、国际竞争力较弱的矛盾,确保外经贸快速、健康、高效发展,增强外经贸特别是出口的发展后劲。

5.加强外经贸法制建设,为“大经贸战略”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和加入新的世界贸易组织,尤需尽快完善各类经贸法规。1994年5月,全国人大批准并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对外贸易法》,这标志着我国外经贸法制建设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必将对促进外经贸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它的颁布也显示了我国正加快同国际经济惯例接轨的进程。《对外贸易法》是对外贸易的根本大法,它将为外经贸宏观管理提供法律保障,也将为各类外贸企业之间平等竞争创造条件。然而,《对外贸易法》仅仅是一个良好开端,我们必须尽快制订一系列配套法规和行政规章,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比较完备的外经贸法规体系,为“大经贸战略”的实施提供切实可靠的法律保障。

6.人才、信息保障。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和高效率的信息网络,是实施“大经贸战略”的重要条件。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研究制定立足于21世纪的人才和信息开发战略,为外经贸发展服务。

为了落实“大经贸战略”还必须按照“大经贸战略”的总体部署做好各方面的规划工作,结合外经贸各项业务和各地区的实际采取切实措施保证战略和规划的实施。我们认为,发展一批中国式综合商社和建立健全外经贸促进体系是近期落实“大经贸战略”的重点措施,需要下大力气尽快抓出成效。

标签:;  ;  ;  ;  ;  ;  

我国实施“大经贸战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