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件大礼品单看乌尔第三王朝国王和王后的豪华生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王朝论文,乌尔论文,王后论文,国王论文,豪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1)08-0003-10
在《古代文明》杂志2010年第2期中,王俊娜和吴宇虹发表了一篇关于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1年至公元前2004年)①第二位国王舒勒吉(,公元前2093年至公元前2046年)的王后贡牲机构的档案研究,主要对王后舒勒吉新提(
)贡牲机构的收支情况进行了分析。但是该文没有提到一篇新发现的关于国王舒勒吉和他的妻子王后舒勒吉新提的极为特殊的重要文献[1]。在乌尔第三王朝贡牲中心②(德莱海姆,Drehem,位于伊拉克,古名“普兹瑞什达干”,
)遗址出土的大部分文献都是关于动物的贡入、支出的账目管理,也有一些是关于金银物品的文件。但是涉及种类繁多的金银饰品、器皿、家具、衣物和酥油的文件,目前仅发现这一件。国际上有三位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2],但是国内目前找不到他们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基于CDLI所提供的楔文拉丁化和只有正面的泥板照片,对此文件进行翻译、分析,并且作出不同于国外学者对该文件残缺部分新的恢复和理解,尝试确定文献的记录时间,使文献尽可能完整呈现。
这件泥板文书是一个长为157行的礼品单,是个少有的礼品大文件,它记录了国王舒勒吉、王后舒勒吉新提,以及陪同下属们在参加一次重要活动中使用和获得的金银饰品、器皿、镶金和银的家具和衣料、酥油等,全文把接受礼品的42个人物分为7个阶层进行记录:1.国王舒勒吉;2.王后舒勒吉新提;3.3个王妃;4.5个贵妇人,分为4个等级;5.7个女大祭司和1个王子(礼品名称和数量破损,不能分出等级);6.舒勒吉新提王后的19个女官,分3个等级;7.舒勒吉新提王后的5个使节。
一、文件结尾关键残缺处恢复研究
可见,饮酒仪式是一种重要的社交仪式,参加仪式的客人都会得到礼物,而且有时是一种重要的外交仪式。注意,本文关注的大文件是一篇极特殊而且级别最高的国王赴酒宴时赠送给臣仆礼品的文件。在这里,受礼客人多达42人,其中包括国王自己,以及他的妻子们和18个有名的高官、贵妇和信使,以及19个无名的女官。
二、国王和王后收到的礼品
这里,以吉美恩里拉为首的三个王后和舒勒吉新提与埃阿尼沙并存,从供应内容看,宁卡拉、席马特埃阿和埃阿尼沙分别与两大王后有关。
1.关于宁卡拉王妃身份的文献
在乌尔的舒勒吉王和阿马尔辛王的陵寝中发现了宁卡拉的一个石碗,都自称“舒勒吉王的爱人”。一个古巴比伦时期的舒勒吉雕像抄本也证明了这点。这两个铭文也称她为“尼普尔的孩子”,也可能表示她是在尼普尔的王家女祭司。舒勒吉33年8月的一个文件(Aleppo 57)提到宁卡拉是神妻(lukur);36年9月的一个文件(MVN 18 2)提到舒勒吉王、席马特埃阿和宁卡拉一起向王后舒勒吉新提提供贡牲;一个定期于37年11月的文件(TJSASE 277)同时提到王后吉美恩里拉和宁卡拉:吉美恩里拉收到两块重约8锱红金板、1块镶金绿松石和两块其他宝石,而宁卡拉仅收到1锱红金。42年的一个文件(CT 07 27 BM 018376)提到宁卡拉的头衔是王后(nin)。43年9月30日的一个文件(ASJ 04 133 03)提到她同两位王后和另两位王妃一起出现。舒勒吉40年6月13日(OIP115 60)和46年11月(MVN 12 136)的两个文件都提到了宁卡拉的(igi~kár)特殊供应。
2.关于席马特埃阿王妃身份的文献(普兹瑞什达干贡牲中心文件)
3.关于埃阿尼沙王妃身份的文献
关于埃阿尼沙的印文多达8个,是三个王妃中印文最多的一个,其中有6个是她的仆人的印文,印文中都明确指出她是舒勒吉王的神妻(lukur)。在一个石珠上的铭文中也证明她是舒勒吉王喜爱的神妻。
4.五个王室贵妇人的身份
在三个王妃之后,礼品单中出现了五个贵妇人。沙特巴巴提、乌萨亚和伊里那皮什提每人都收到10锱金环,而三个王妃每人收到各20锱金环,王妃还各有1斤银环,这三人没有银器。最后的两人——恩基新提和伊南那乌米没有金环,每人只有10锱银环。由此可见,八位女人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三个王妃,第二等级是沙特巴巴提、乌萨亚和伊里那皮什提,第三等级是恩基新提和伊南那乌米。这五个贵妇人中,除了乌萨亚,其他四个人都没有在乌尔第三王朝的其他文件中出现过,因此我们无从考证她们的身份,但是我们猜测,这五人有可能都是王后的高级女官,相当于贵妇人。
关于乌萨亚的身份,我们认为她有可能是从属于王后舒勒吉新提的一名重要女官。在两个文件(Rochester 11和FS Lenoble 50)中,都提到乌萨亚收到(igi-kar)特殊供应,足见其地位的重要。在舒勒吉43年1月21日(OIP 115 216)和舒勒吉43年6月28日(PDT 1 69)的两个文件中,乌萨亚收到贡牲,而且这两篇文献中都有阿拉古拉神(Alla-gula=涅旮勒地府神),说明她可能和涅旮勒地府神有关联。
四、王后舒勒吉新提的十九个女官、帝国的七个女大祭司和舒辛王子以及和王后的五个使者收到的礼品
礼品单最后提到的是王后舒勒吉新提的十九个女官(munus)、王朝的七个女大祭司、舒辛王子和王后舒勒吉新提的五个使者。其中女官们都没有提名,只是按照4人、2人和13人三个等级进行分类。前4名女官每人1个银别针和两件衣物,可能是女官中的主管。之后的两名女官每人两件衣物;最后的13名女官每人1件衣物。她们列在七个女大祭司和王子舒辛之前是因为她们与王后舒勒吉新提关系密切,但是她们的地位仍低于之后的七个女大祭司和王子舒辛。
最后一个人物舒辛()是国王舒勒吉的儿子,后接替他的哥哥阿马尔辛成为乌尔之王(在任9年)。本礼品文件中没有出现王太子阿马尔辛而出现了他的弟弟舒辛,说明了国王舒勒吉和王后舒勒吉新提对舒辛的喜爱。
以上分析可见,国王和王后仅仅出席一场宴会或者一次祭祀活动,就携带或收到了大量金银酒器、高级家具、衣物等财富,他们的随行人员也由行政中心发放礼品。从这些金银衣饰、首饰、酒器、容器可以看出王室生活的奢华和排场。这些财富反映了舒勒吉统治下的帝国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祭祀和外交活动频繁。乌尔王朝的空前强大使国家有能力为国王参加一次特殊的酒宴准备这样丰富和豪华的礼品。
注释:
①关于乌尔第三王朝历史参见刘文鹏、吴宇虹、李铁匠主编:《古代西亚北非文明》,福州:福州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②关于乌尔第三王朝贡牲中心机构的档案重建,参见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发表的一系列博士、硕士论文。
③lukur神妻在阿卡德语中写为“nad ī tu”,意为“荒芜的女(祭司)”,是男神在人间的妻子,在古巴比伦时期允许同男人结婚,一般不允许生育,参见王颖杰:《古巴比伦马尔杜克女祭司的婚姻和财产》,《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6期。
④Puzur4-è r-ra,普朱尔埃腊,贡牲中心管理银环的官员,工作时间范围为舒勒吉47年(TCL 25567)至阿马尔辛4年2月(Ontario 1177)。
⑤由于看不到泥板原文,不能确定mu是否为in的错读,两个符号有些相似。
⑥arssammu,阿卡德语“金属酒器”,见Chicago Akkadian Dictionary(CAD)。
⑦王俊娜、吴宇虹:《乌尔第三王朝贡牲中心出土舒勒吉新提王后贡牲机构苏美尔语档案文献研究》,《古代文明》2010年第2期。最后一个王妃舒苦尔吞仅有一个石容器铭文,提到她可能是卢旮勒班达和宁荪的女祭司。
标签:王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