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及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福利制度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历史久,内涵广,对英国社会的发展既发挥了积极的推
动作用,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近10多年来,英国政府逐渐认识到福利制度的弊
端,并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旨在化消极为积极,推动英国经济发展,以助于扭转
英国日益下滑的国际地位。
一、社会福利制度概况
英国于1945年建立起“福利国家”。之后社会福利制度不断调整和修订
,目前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主要有国民保险、国民保健、个人社会福利、
住房和教育等5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一)国民保险 国民保险法规定了一个由多种津贴和补助金构成的综合性
社会保险制度。津贴和补助分成缴费性的和非缴费性的两类。领取缴费性津贴的
条件是领取人按周缴纳保险费,且须缴足一定期限,大部分津贴属于此类。非缴
费性津贴根据特殊需要发放。
国民保险费分四类,即由雇主和雇员分别缴纳、小商人缴纳、有收入但未就
业者缴纳及独立职业者缴纳构成。目前各种津贴和补助约有40多种,按领取对
象主要分为:母婴(产妇津贴、生育补助、儿童津贴、儿童特别津贴、儿童监护
津贴)、寡妇(寡妇津贴、寡母津贴、寡妇抚恤金)、患病者与伤残者(疾病津
贴、病残抚恤金、护理及伤残津贴)、失业者、退休者(退休金、养老金和高龄
补助)、死亡者、有特殊困难者(战争抚恤金、低收入家庭补助津贴、社会补助
(二)国民保健 国民保健法规定:英国人都可享受免费医疗,牙科手术、
视力检查和配眼镜除外;病人只付处方费,产妇、哺乳期妇女、儿童、退休者、
医疗事故造成的病人、战争或因公伤残津贴领取者及低收入家庭除外。
国民保健法的实施由政府卫生部负责。全国各地分设100多个地区卫生管
理局和委员会,负责管理国民保健的具体实施。每个区设有一个总医院,并设有
普通医院、诊所、卫生中心及各类专科医院。
国民保健系统规定由各科医师、护士对老人、伤残及精神病患者提供治疗,
免费提供辅助医疗手段、取暖设备。该系统的服务还包括对学校、家庭和环境卫
生,食品、药物安全,防疫,戒毒,堕胎及医务人员培训等问题进行监督管理。
国民保健全部费用的88%由政府征税来支付,其余的由国民保险费、处方费及
其他收费项目收入支付。
(三)个人社会福利 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志愿者组织针对具有特殊困
难的居民所提供的各种福利设施和各类服务,如为失去工作和劳动能力的人提供
适合他们生活、活动的住房和服务;对精神病患者登门治疗,处理相应的社会问
题;当局对建造儿童设施提供方便和给予支持,国家照管17岁以下、无人赡养
或监护的孩子;政府部门和社会志愿者组织为老人及有困难的家庭提供生活、娱
(四)住房 对低收入家庭,政府发给住房津贴;对于第一次购买住房的低
收入家庭,政府给予额外津贴和其他优惠条件。此外,政府重视为老年人和病人
提供特殊住房,使其方便和安全。
地方当局所拥有的住房优先接纳居住条件较差的房客。为防止私人房屋出租
者向租赁者索取高额租金,政府制定了限制措施,主要有控制房租、调整房租和
由负责租金事务的专门法庭确定固定房租。
居民除以个人收入或存款购房外,还可通过房屋互助协会、保险公司、地方
当局和银行等途径贷款购房或建房。房屋互助协会发放的抵押贷款所占的比例最
大,该协会本身并不建造住房,而是以贷款者所购买的住房作为抵押品发放贷款
,贷款期一般为20—25年(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延至30—35年),贷款者
按月归还本金利息。
(五)教育 政府教育基金资助大部分学生(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接受免
费教育。免费生除了免缴学费外,书本和其他学习用具也都免费。教育当局向聋
哑、低能儿童等特殊学校的学生和其他公立学校7岁以下的学生免费供应牛奶,
每日每人1/3品脱(合英制0.19升),如因健康原因,可以免费供应到1
1岁。公立学校普遍设有食堂,有些学校还提供交通工具。高等教育中,90%
的大学生可以获得政府津贴。
二、社会福利制度的利弊
英国的福利制度对英国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带来了不少负面
(一)积极作用
⒈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英国在二战后率先颁布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法案,向
人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社会福利,一定程度上抚平了人民受到的严重
战争创伤,对稳定战后混乱的社会秩序,起到积极作用。广泛的社会福利措施保
障了大多数人的最低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长时期地保持相对稳定的社会局
势也有颇大的作用。
⒉推动了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几十年来,社会保障措施保证了
大批生活有困难的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目前平均每1000人拥有8名医生,9
张病床。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而资本家也视福
利制度是提高生产效率、追求利润的投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教育体系,
使英国大学从战后的20多所增加到目前的48所,并使大量的工人家庭子女也
能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90年代以来,英国大学在校学生一直在35万
左右,每年培养出约10万大学毕业生。这促进了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⒊缩小了贫富地区的差距。由于英国中央政府每年大量拨款(1993—1
994财政年度为974亿英镑,占政府总支出的39.8%)用于公共保健、
社会保险等福利体制,有力地缩小了威尔士、苏格兰,特别是北爱尔兰与英格兰
的贫富差距。
(二)消极影响
⒈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日益成为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据官方《国民收入与
支出》统计,1951—1982年社会福利支付增长2.7倍,而国内生产总
值只增长近1倍,同期社会福利支付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
29.4%。社会福利费用的来源,一半由企业和个人所缴纳的国民保险基金提
供,其余由政府财政拨款。此外,政府还要承担国民保健,对个人的社会服务、
教育和住房等费用。社会福利庞大的支付成为导致经常性财政赤字的最重要因素。
⒉社会福利制度带来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一方面,福利措施平均化,助长
了一些人对国家的依赖思想,不去依靠自己的努力,而是坐享社会福利。有的失
业者认为领取失业津贴可不纳税,还可从事逃避税收的“地下经济”,收入并不
比低工资职工少。因此,寻找工作的动力有所减弱。有些人不愿从事超过一定纳
税界限的工作,以免多纳税,又不能从社会福利津贴中得到相应的补偿。另一方
面,福利制度也无力解决社会贫富悬殊问题。
⒊福利问题成为英国党派斗争的焦点之一。英国的保守党和工党为了在竞选
中取得选民的支持,纷纷向选民许诺各种社会福利,工党主张社会福利“普遍化
”;保守党则主张实施“有选择性的”社会福利。随着经济的严重滞胀,两党在
社会福利问题上的争吵也会日益激烈。
此外,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福利制度越来越成为福利国家经济融入
世界经济体系的桎梏。英国经济增长缓慢,与美日等的差距越拉越大。如何提高
经济发展速度、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而每年占国
内生产总值相当比重的社会福利开支无疑成为解决问题的入口。
三、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虽然势在必行,但进展缓慢。对社会福利制度实行
的较全面改革始于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90年代以来,保守党的改革方案基本
上是撒切尔时期的延续,但各方面的改革进度不一,在国民保险与住房方面进展
较快,在国民保健与教育方面进展缓慢,在个人社会福利方面基本未变。
(一)国民保险改革
保守党政府认为,压缩日趋增长的津贴开支,不仅能使政府在当前,而且在
进入下世纪后,也能承受社会保障的巨额开支。因此,政府采取了如下措施:
⒈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随着消费物价指数逐年增加和工资水平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也相应提高,
成为英国最大的单项社会福利津贴。对此,保守党政府决定:(1)国家基本养
老金制度不变,但只能提供最低限度的生活费用,数额不能高。(2)改革工党
政府制定的国家收入养老金制度。规定年满50岁的男人和45岁的妇女,凡缴
纳和愿继续缴纳该项保险费者,退休后仍可依照原规定标准领取国家收入养老金
。对于50岁以下的男人和45岁以下的妇女,凡已缴纳和继续缴纳该项保险费
者,退休后可领取国家收入养老金,但数额从工作期间平均工资的1/4降为1
/5。(3)政府通过法律形式规定,所有企业一律强制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
(4)向职工提供获取个人养老金的机会。规定职工可与银行、建筑协会、单位
信托公司和保险公司等挂钩,按期缴付一定费用。
近10年来,英国政府一直积极鼓励以职业养老金或个人养老金取代老年养
老金。其模式是将原本属于政府管理的老年养老金中的附属养老金,依养老金参
与者的意愿,外包给民间企业经营。而基础养老金部分仍归政府管理。
职业养老金是雇主为了照顾受雇者退休后的生活,所提供的退休养老金。其
中极大部分属于外包经营的老年附属养老金。如1991年参加职业养老金的9
0%属于外包经营者。据目前的法律规定,退休基金可投资于金融市场,购买债
券、股票、或不动产等。个人养老金是金融机构为个人所开办的退休年金,其主
要参加对象为自雇者及未参加雇主所提供的职业年金的受雇者。随着职业养老金
的普遍推广和个人养老金的积极推广,国家可相对减轻对养老金领取者所承担的
职责,预计国家在养老金支付问题上的沉重负担可望有所缓和。
⒉其他津贴方面的改革
80年代,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把通行的“普遍性原则
”改为“有选择性原则”,着重帮助低收入者和贫穷者。为鼓励人们的积极性,
政府改革家庭资助规定,力求减少资助的数额。一是设立家庭信贷项目,取代家
庭收入津贴。明确限定家庭信贷的对象主要是低工资收入的有子女的家庭,以及
丧失工作能力的有子女的家庭。二是设立额外资助项目,取代附加津贴。此外,
在工伤津贴方面,政府缩小发放范围,同时,提高领取寡妇抚恤金的年龄界限。
90年代,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津贴发放的管理。1993年政府提出了3项
措施。(1)从1996年起实施新的失业津贴,对领取者在求职期间的津贴发
放加强管理,制止领取者在有收入情况下继续领取政府津贴的可能。(2)严格
控制残疾人津贴的发放。申请人在得到许可前须经严格的身体检查。(3)申请
儿童补助金需要缴税,对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领取金额作出明确区分,以激
励单亲父母,尤其是单亲母亲在孩子入学后继续工作。
(二)住房改革
为了改变地方当局营造住房、公房低房租制和住房津贴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
,以及为了改变地方当局为保持低房租而对公房出租不加区别的补贴,政府曾积
极鼓励私人购买住房,推行公房私有化,从法律保障和经济上为买房者提供优惠
条件,同时减少住房津贴。
1996年6月27日公布的住房白皮书将进一步从几个方向同步对现行住
房制度进行改革。白皮书主要部分集中在鼓励发展私人住房租赁事业。租赁房产
可为住房制度提供灵活性,为人们在全国寻找职业时的流动性提供了便利。该计
划包括建立当局授权的房屋投资信贷。白皮书还主张将地方当局的房屋私有化,
以便提高对它们的管理。
(三)国民保健改革
政府在1988年秋开始对医疗保健问题进行改革,强调在医疗保健公共部
门内开创竞争性的内部市场,并促进众多的劳务提供者相互竞争,以提高效率。
其主要内容:(1)在国民保健系统中建立内部的市场机制,各个国立医院将要
在吸引病人方面竞争。(2)允许国立医院采取较多的商业经营方式。(3)病
人可以选择医生,并可更好地在各个医院之间进行选择,医生依据对病人的治疗
情况,控制自己的预算。(4)公私合作。政府虽明确表示国民保健系统不搞私
有化,但鼓励私人医生和私立医院发展,国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可买卖各种服务。
(四)教育改革
除了重视提高教育质量外,还把改革重点放在压缩教育经费上,以削减政府
预算开支。政府迫于预算的压力,一再压缩高等院校教育经费,1985年以后
,大学预算每年递减2%。1990年起实施“学生贷款计划”,把高等院校学
生的助学金制度改为贷学金制度,平均每年向每个大学生提供约420英镑的贷
款。此外,政府每年还拨出1500万英镑作为特别困难基金,由地方教育机构
管理,以保证家境困难的学生能进高等院校。
目前,政府规定在高等教育方面,大学须以学生注册人数作为绩效指标向中
央部门争取教育经费。而原先由地方政府主管的中小学也可选择脱离地方政府的
监督,直接面对竞争向中央争取经费。此外,政府还计划推行“速成学位”制,
大学生只学习15个月就能参加工作,这样对大学的拨款可减少1/3。英国教
育体制改革与医疗福利制度改革一样,是从观念上分离服务融资与服务提供两种
功能,以便在公共部门内形成竞争性的准市场,进而提高经济效率。
(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