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程科技高级技校 陕西 西安 710024
摘 要:众所周知,体育活动实质是一种集体活动,对于提高技校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都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技校学生,因为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学习方式,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强化身体素质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对于学生独立的人格培养和健康的身心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技校学生 体育运动 道德教育
目前,大多数技校学生是00后的一代,这一代学生成长环境优越,衣食无忧,因为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不强,团队意识淡薄,依赖性强,独立人格在短时间内不能形成,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即使走上工作岗位,初入社会的几年,适应性差,抗挫折能力弱,往往处处碰壁。所以学生在技校期间必须加强体育锻炼,不仅是为了强健体魄,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提高道德素养。一旦在校期间养成了好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和人生规划都大有裨益。
一、目前技校学生团队意识缺失
1.叛逆任性自私。
目前00后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成长环境比较优越。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和教师一直都给他们灌输着学习至上的理念,导致这些学生太过“自我”,做什么事情都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缺少应有的交际能力。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担心别人侵害了自己的利益,换位思考意识和团队意识严重缺乏。由于学生长期呆在教室里学习,接触社会机会有限,加上生活阅历不够丰富,考虑问题不全面,始终以自我为中心,往往造成顾此失彼。其实,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里,如果同学与同学之间没有形成合作共识的团队精神和为人处世的法则,即使走上社会,也不能和同事之间、同行之间很好地抱团取暖、合作共赢。
2.缺乏奉献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分工的精细化,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功利意识则会变得越来越强烈。长期以来,我们都以雷锋为榜样,以雷锋的无私奉献、默默无闻为学习的楷模。这种精神我们必须长期传承和发展,传递社会正能量。作为学生,无论是在现在的学习中,还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奉献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这种可贵精神,那么班级里很多的集体活动将难以开展。如果每个学生都抱着太强的功利性,那么他们更不会感受到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喜欢张扬个性。
当今技校学生思想开放、个性张扬,特别热衷于流行的网络词语,更喜欢手机中的直播快手,喜欢玩抖音,爱自拍,一旦提起传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加强向心力和凝聚力时,大多数学生丝毫没有兴趣,甚至认为这些与自己没有必然联系,只是一小部分学生愿意参加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技校如果再不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以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更不能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对个人一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和人生价值观的实现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体育运动对技校学生道德素养及身心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1.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与合作意识。
技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年少气盛,叛逆任性,争强好胜。大多数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比如足球、田径运动等项目,这些都是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我们知道,任何体育运动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遵法守纪的好习惯,还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能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比如,足球就是一个集体运动项目,仅仅靠个人的“单打独斗”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在足球比赛中,要着重强调项目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这是足球比赛最后是否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恰恰就是这种合作精神和集体凝聚力,正是学生以后进入职场、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竞争愈加激烈,这些竞争归根还是人才的竞争。针对新生代的技校学生,要摒弃任性,用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主动应对各种挑战,不能一味逃避,更不能事事为自己找借口。在提倡全民健身运动的大背景下,体育运动其实就是一场社会竞争,可以营造出一种紧张的竞争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比如静走运动,要求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等待着枪响的那一刻。在等待过程中,学生异常紧张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都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在静走过程中,他们不能形成跑步,更不得有一丝的顾虑和耽误,否则就会失败。这样的运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够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特别是在紧张、落后的情况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3.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针对技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利用体育运动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更适合如今的年轻学生。利用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加强学生品德素养,效果会更加明显。比如,田径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拼搏、奋勇向前的精神;集体性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与合作精神;像射击、体操这类运动则可以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沉着稳重的品性。
4.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
现今大多数技校学生为独生子女,他们在“4-2-1”的家庭结构中,从出生一直被呵护着,加之有些家长过分疼爱孩子,往往变成了溺爱,造成孩子放大自我,不能清晰地、客观地自我评价,也不能正确地、公正地评价别的孩子,往往在成长的道路上偏离方向、迷失自我。那么,针对青春期的学生,要改变长期以来学生养成的不良习惯,只有加强体育运动,在体育活动中,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统一组织中,让学生切身感受,逐渐感悟体育给自己带来了哪些影响,进而潜移默化地、自觉地改变原来的想法和习惯,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客观地与周围的人及事做好相处。
参考文献
[1]宋敏敏 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影响[J].体育科研。
[2]娄廷果 郑长龙 论教学设计对教学行为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3]李英 基于伦理学视野下的体育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论文作者:郭威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5月总第27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
标签:学生论文; 技校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体育运动论文; 集体论文; 意识论文; 社会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5月总第27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