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行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论文_肖玲1,王全新2

1.新疆克孜勒苏自治州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 845350;2.新疆伊宁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835000

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儿黄疸行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280例黄疸新生儿,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疗法、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此之上给予白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理前、后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生化指标均有一定变化,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给予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白蛋白;蓝光照射治疗

黄疸,属于新生儿比较常见的病症,产生的主要原因与胆红素代谢障碍有直接的联系,进而使得新生儿体内血清胆红素浓度发生较大改变。临床主要症状:皮肤和巩膜、黏膜等发生黄染[1]。新生儿黄疸主要包括:生理和病理两种黄疸,其中生理黄疸会随患儿的生长逐渐消除;但病理黄疸没有在第一时间治疗,会对患儿的神经系统、大脑发育情况构成直接的影响,更严重的情况还会对患儿的生存质量构成直接的威胁。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80新生儿黄疸,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所有新生儿均为母乳喂养,通过病理黄疸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黄疸。观察组男、女患儿各98例、42例;日龄3~23d,平均(13.5±2.4)d;平均出生体质量(2827.6±257.8)g。对照组男、女患儿各85例、55例;日龄1~24d,平均(12.5±2.3)d;平均出生体质量(2825.7±254.9)g。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宫内发育迟缓胎儿;溶血病患儿;败血症患儿;肝胆管畸形所致阻塞性黄疸患儿。

1.2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儿均给予营养支持、保暖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

1.2.1 对照组给予间断蓝光照射的方式治疗,主要通过蓝光设备对患儿实行照射,每次照射的时间为5h,间隔时间3h后继续实行蓝光照射。需要注意的是,光源应和患儿的距离控制在50cm,且治疗时应做好对患儿眼睛、会阴部、肛门等重要器官的保护工作。

1.2.2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白蛋白(生产厂家: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3037)治疗,每次将1.0g/kg的白蛋白,添加于10%的葡萄糖溶液(生产厂家:湖北纽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710)中,实行静脉滴注治疗,1次/d,两组患儿治疗时间均为5d。治疗5d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同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

1.4 疗效评判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除,且患儿体内胆红素含量达到正常。

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同时患儿体内胆红素含量明显下降。

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变,体内胆红素含量没有显著改变。

1.5 统计学的处理

通过SPSS17.0,实行统计学方面的处理,计量资料标准差采取(±s)代表,计数资料通过%表示,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2.1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为儿科比较多发的病症之一,这类病症的病因发生复杂,同时会受到多种因素所影响,进而使得患儿的胆红素含量发生较大变化[2]。主要因为孕期3个月的时候,羊水中含有胆红素,而胎儿器官、支气管树分泌了羊水中没有结合的胆红素。这时胎儿红细胞就会受到破坏,产生没有结合的胆红素。在大量胎盘进入母体循环后得以清除,这也使得部分新生儿在出生时没有黄疸。而葡萄糖醛酰转移酶成熟的时间、胆红素代谢,均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引发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由此可见,临床方面需要立即治疗的黄疸新生儿均为病理性黄疸,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所以会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3]。

当前,临床方面多通过蓝光照射的方式对这类病症患儿进行治疗,蓝光治疗的原理为:将患儿体内的胆红素,转化为可溶解的物质,再经胆汁、尿液排出体外,进而实现降低患儿胆红素的效果。然而,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蓝光照射长时间治疗,容易导致患儿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情况,如发热、皮疹和腹泻等[4]。同时,还会对患儿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生命健康等构成严重的威胁。本次研究,通过蓝光照射和白蛋白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且没有产生不良反应情况。主要因为白蛋白为胆红素载体,可与体内胆红素相结合,从而使患儿血清中游离的胆红素降低,从根本上消除/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生化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可见,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存通过蓝光照射的效果,且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情况。黄冬梅的研究中显示[5],通过白蛋白、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较好,同时TBIL、DBIL、I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与本次研究结果完全一致。

总之,新生儿黄疸,经白蛋白、蓝光照射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同时能降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胡碧环,赵阳,何映珊等.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及临床指标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33—34.

[2]李雪巧.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5):141—141.

[3]陈号东.白蛋白联合蓝光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5,12(10):151—151.

[4]林菁,谭丽丽,马丙南等.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15):64—65.

[5]禹珍翠.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31例临床分析[J].今日健康,2015(8):84—84.

论文作者:肖玲1,王全新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  ;  ;  ;  ;  ;  ;  ;  

新生儿黄疸行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论文_肖玲1,王全新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