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论文_张建立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论文_张建立

张建立

上海申鼎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940

摘要:工程施工是工程实体形成的过程,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质量。而水利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正常运行、效益的高低,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特别是当前国民经济进一步调整时期,国家和地方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兴建工程,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使其能够长期有效发挥工程效益则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由于水利工程产品建设的复杂性和多功能性,水利工程施工多为露天施工,受天气、季节、地理条件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也较多,主要有: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五大因素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一、对施工人员、材料机械的控制

(一) 对人员的控制

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操作者与管理者,包括参与基础上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事实上,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就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施工项目质量包括工程产品质量、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施工项目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形成施工项目质量的决定因素。而工作质量就是对施工过程中“人”的活动效果的综合反映,它取决于每个操作者完成操作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每个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完成管理工作的质量,因而,提高工作质量的关键在于控制“人”的素质,包括技术水平、文化修养、心理行为、质量意识、责任心以及身体条件等方面。为达到对“人”的素质的有效控制,应做到以下三点:

1、严格施工队伍的组织及管理人员的挑选。就施工队伍而言:要求人员精良、技术娴熟、作业水平高、施工经验丰富;就管理人员而言:要求技术水平高、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现场指挥和解决问题能力强、身体素质好,能胜任长期野外工作。

2、合理调配施工人员,确保各单项、分部或单元工程施工力量协调均衡。

3、强化质量意识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人员素质。

(二)对材料的控制

材料是指施工所用的建筑原材料、半成品、构件和工程金属结构及设备等。材料的质量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应做到如下几点:

1、严把材料采购关。对工程所用材料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有关规程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料场、料源的选择。原材料进场前,必须经质检部门检查认可,对不合格的原材料,绝不允许进入场地。

2、加强施工现场材料控制。施工现场检查也是对材料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尽管某一批材料的整体指标达到了技术标准要求,但由于个体材料的特殊性 ,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劣品,一旦用于工程中,就有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甚至造成质量事故,因此,必须加强现场控制,对个体材料跟踪检查,确保材料符合施工质量要求。

3、建立检验制度:对于部分构件、金属结构及设备等成品材料,除严把进场关外,安装前还要根据有关技术标准、规程及设计文件要求做进一步检查,确认符合要求时,方允许安装。

4、剩余材料可以合理使用,减少损失。

(三)对机械的控制

机械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和检验施工质量所必须的仪器、设备等。

施工机械设备是人们为完成工程项目建设所必须借助的工具 。“机械”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应以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适宜本工程施工特点且使用维修方便为原则,合理选用。

2、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机械的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做好维修保养,确保施工机械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杜绝或减少因机械原因而影响工程质量的可能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质量检验仪器设备,是评价施工质量的物质基础,是人们赖于检查施工质量的必不可缺少的工具,高质量的检测仪器,能真实地反映施工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质量数据,从而引导人们正确地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原因,进而提出正确的修正措施,以达到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相反,检测仪器不准,施工质量就无法得到控制,更谈不上质量保证。为避免因检测仪器的偏差而导致对施工质量的错误认识,首先应根据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精度要求,合理选择各种检测仪器。其次,运用前,对各种检测仪器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与校正,以确保其准确性,同时 加强经常性的维修与保养,提高其可信度。

二、施工方法、工艺及环境的控制

(一)对施工方法、工艺的控制

方法或工艺是指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三者对施工质量影响极大。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施工必须严格按设计、规范、标准进行,并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完善施工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在施工中应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选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但要考虑其先进性、创新性,而且要重视其成熟性和实用性,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流程。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保证施工质量稳步提高。

(二)对施工环境的控制

施工环境主要包括技术环境、自然环境和施工管理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干群关系,遵守地方风俗。

1、技术环境:一方面,重视设计文件的审核与设计变更的处理,准确理解设计意图,了解工程特点,确保准确无误按图施工。另一方面,准确理解和运用施工技术规范、规程、质量检查方法和评定标准,为搞好施工质量提供技术保证。

2、施工管理环境:一方面,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和质量检查、监控两个体系,强化单元工程质量评定和分部工程验收签证制度。另一方面实行工程资金支付签证办法和“优质优价,返工自负”的奖惩制度,为工程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管理环境。

工序控制实行“二级三检报验制”,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第一级是为保证监理目标的实现,指令施工企业建立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施工企业终检的质检机构与质检制度;第二级是施工企业在其内部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填报“报验申请单”,报工程指挥部复验,经复验合格

(下转第149页)

后由监理工程师负责终验,保证做到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工序施工,对单元工程、监理工程师在评定表上签验收意见和评定质量等级,以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另外,质检人员全过程旁站监督,监理工程师随时巡视工地,主要部位、隐蔽工程、关键施工过程等实行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督。对工程质量问题,推行“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明不放过、处理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不接受经验教训不放过。施工单位及负责人要彻底查明原因,提出积极措施及妥善处理意见,并向项目监理部提出书面报告备案。

3、人文环境;人文环境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随机性强,是人们难以控制的,因而,应尽可能多方面、多渠 道、及时了解诸如气候等各种自然环境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人文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三、结束语:

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建设后的使用。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建设、施工单位的信誉、效益,也反映了监理工作水平的高低。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是参建各方的工作重点,也是参建各方的共同职责。作为建设单位,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始终把工程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管理的重点,自觉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和检查,层层把关,严格控制,才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实现工程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伟主编,《工程质量管理及系统控制》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出版

[2] 唐芳,《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华建设,2007年8月出版。

[3] 张生、张延乐主译《堤防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第一版、黄河出版社出版、2006年12月出版

论文作者:张建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论文_张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