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神经内科患有脑梗死的病人一共有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加速患者病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中医护理干预;神经内科;护理效果
脑梗死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疾病,由血液循环异常所致,致残、致死率相对比较高,同时大部分病人会引发语言障碍和肢体障碍,对病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根据相关研究表明[1],临床当中对脑梗死患者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可以加快患者病情恢复进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收的脑梗死的病人一共有9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一组各47例。当中,研究组男32例,女15例。年龄在37-78岁,平均为52.1±4.8岁;对照组男33例,女14例。年龄在38-79岁,平均为53.4±5.2岁。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中医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
脑梗死病人经常出现异于其他病人的不良情绪反应,严重的甚至丧失生活的信心,因此,要求临床护士采取和蔼可亲的态度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同时进行正确指导,讲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鼓励病人主动配合康复训练,建立一个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1.2.2 康复训练
初期通常采取绝对卧床休息,使患肢保持一个适宜体位,以免发生关节脱位、挛缩以及变形等相关并发症出现,然而初期康复训练可以使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协助病人初期恢复肢体功能,以免由于长时间不运动造成静脉深栓等相关疾病,并且能够锻炼病人的意志,使其早日康复,同时可以提高病人独立自理能力,尽早回归到社会当中。
1.2.3 中药护理
临床护理人员对病人采取番泻叶等相关药物,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机体当中的气血运行,同时采取穴位按摩和功能康复U型年龄,可以起到舒经活络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对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以免发生韧带粘连以及肌肉萎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和NIHSS评分情况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搜集所得的所有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相关计量资料均应用 表示,两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对比
研究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对比
注:b:与对照组对比,P<0.05
3讨论
脑梗死病人脑部动脉系统当中形成动脉硬化以及血栓,造成动脉管腔狭窄或者闭塞,造成动脉供血区域局部脑组织坏死。临床当中主要包括有偏瘫、讲话不清以及偏身麻木等相关症状。康复护理可以使病人患肢功能恢复得到明显改善,已经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根据相关研究表明[2],中医康复护理能够协助病人功能早日康复。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3],对神经内科脑梗死病人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可以对病人血液循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维持肌肉的正常代谢,使病人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对患肢功能的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相关报道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加速患者病情恢复,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洁 . 探讨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 [J].医学信息,2015,28(7):12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曹茄艳,刘信东,陈嘉应,等.整体护理干预对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9(17):55-56.
论文作者:于庆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病人论文; 脑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医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