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依靠新能源进行发电的比例正在持续增加,但是,受限于我国电力系统的规模浩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处于混合能源时代。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针对新能源电力系统控制与优化问题进行着重研究,加快实现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本文首先针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之后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创新进行了探索与分析,希望可全面提升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速度。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控制;优化策略
从我国当前的电力系统发展现状来看,还需要针对相关控制方法进行不断的改善与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方面要遵循协调发展这一原则,另一方面要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整体与局部自主优化两方面进行考虑。在对新能源电力系统进行控制与优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同时涌现出很多新问题,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对控制方法与优化措施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与分析。
1.新能源电力系统控制的主要方法
1.1友好型控制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能源利用现状来讲,友好型控制方法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电力输出,从而使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获得有效提升。新能源通过对历史数据以及天文气象信息进行科学高效的分析,解读出更加有效的控制手段与方法。目前的功率预测可分为日、小时、分钟三个等级,新能源电力发展趋势来看,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分析预测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调控手段。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中,需要对其进行更加精细、优化、稳定的友好控制。同时,沼气发电、水利发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一系列新能源之间的互通互补,也将成为新能源电力系统控制的主要发展方向。
1.2多源互补控制方法
所说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多源互补控制方法,主要是利用传统发电形式的稳定性来提高太阳能、风能等电力输出的稳定性,进而在一种多源互补的情况下,使新能源电力系统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中,本身就缺少储能灵活的能源,在我国煤炭存储量位居世界第三的情况下,仍然需要努力提高燃煤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多个薄弱可再生能源的资源互补,最终使整个电力系统的利用率获得有效提升。
1.3双侧资源控制方法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力系统而言,其发电控制方法会随着新能源发电方式的增加而增加,以往那种单纯依靠单侧资源进行控制的方式已经无法够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随着电能需求量的大幅增长,单一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局面被彻底打破。因此,现阶段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双侧资源控制方法凭借其独有的双随机波动性,使资源合理分配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误差,使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利用率得到了整体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新能源电力系统关键技术创新
2.1电源响应技术
电源响应技术,适时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新能源发电、输送及平抑电力波动等一系列新技术,使新能源的电力发电与应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开放电网,实现了所有电力系统的公平接入,通过友好型发电技术与其他多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优势互补,建立起源网之间的协同机制,同时使清洁能源的补偿机制得到了不断完善与优化,为清洁能源电力系统的长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通过开放电网的公平接入,建立起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发展新机制,有效促进了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
2.2电网响应技术
在我国,通过新能源建设与实际地理位置的相互结合,构建起一个全新的电网结构模式。再运用当前国内外先进的电力输送方式,实现了各地区之间电力系统的互联互通,使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实现了跨区域的电力交易,并完成了电力系统建设,充分发挥出新型电网结构的优势与先进的输电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电网的先进控制与安全防御功能。
2.3负荷响应技术
由于新能源电力系统对于外界环境的抗干扰能力不足,当外界存在比较严重的干扰时,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将受到严重影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系统的瘫痪,所以需要提高系统在用电高峰期的承受能力。同时,还应该对发电设备的集中布局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并且在距离使用上有所发挥。简单的说,就是将各种动力设备以及生理组织在单位时间内承担额定的协同电力。在这种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各种能源的供需协同响应机制,研究的重点在于科学技术与智能调控管理等方面,借助各种数据分析与大数据处理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适应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双侧供应互补。
2.4云端智能综合控制技术
由于系统数据的来源非常复杂多样,又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控制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对系统进行有效控制与改进,成为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随着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云端智能综合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新能源电力系统当中,这样一来,既实现了云存储技术的自由下载与应用,使信息的互通性实现了大幅提升;又实现了系统的合理规划与协调运行,使系统的协调性得到了有效提高;另外,通过云端综合控制技术,还实现了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使系统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
2.5大数据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尤其在新能源电力系统这样的大系统结构下,更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对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进行控制与分配,从而提高系统的可协调性、稳定性及实用性,使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完整与灵活。此外,大数据技术还具备数据清理、解读、存储等多项功能,尤其在大数据融合技术与可视化技术的支持下,为新能源电力系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束语: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自然资源的日益紧缺,新能源电力系统优控制方法及关键技术创新发展与为我国当前的主要工作,需要相关技术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能源互补及协调存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实现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吉臻.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安全高效利用基础问题[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16):1-8.
[2]刘吉臻,曾德良,田亮,等.新能源电力消纳与燃煤电厂弹性运行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5(21):5385-5394.
[3]冯双磊,王伟胜,刘纯,等.风电场功率预测物理方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30(2):1-6
论文作者:刘宏勇,朱董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新能源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方法论文; 电力论文; 高效论文; 电网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