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于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治疗慢性胃炎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分成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7),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的观察组(n=37)。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负面心理情况。结果:开展了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27%,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后的焦虑(SAS)评分与抑郁(SDS)评分结果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的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长期受到疾病影响,会出现如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导致食欲不振,加剧胃酸对胃黏膜的伤害[1]。甚至一些患者还可能因此出现自暴自弃的想法,治疗依从性差,不按时服药,影响治疗效果。基于此,我院针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了一套心理护理方案,并选取近年来于我院治疗慢性胃炎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针对心理护理效果的临床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治疗慢性胃炎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分成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7),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的观察组(n=37)。观察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0-76岁,平均(47.92±3.16)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4.17±0.36)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1-75岁,平均(47.58±4.02)岁。病程3个月-8.5年,平均(4.37±0.5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采用的常规护理方案与治疗方案均一致,常规护理方案包括相关指标检测、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指导,包括药物的用法、用量等,为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①患者入院后,和其建立良好关系,以温和、耐心的态度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和患者沟通时,不能左顾右盼,要使患者感受到自己被尊重。②在和患者沟通过程中,分析患者存在哪些心理问题,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比如一些患者久治不愈,饱受痛苦,对治疗丧失信心。针对这样的患者,帮其分析他以往的用药以及日常饮食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并举出成功控制病情的患者案例,使其增强信心。再比如一些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会担心拖累家属、儿女,这种情况,可和其家属多沟通,使家属共同加入到心理疏导中,给予家庭支持。③为患者推荐一下有助于陶冶情操的活动,如下棋、太极拳、散步等,帮助患者以此分散注意力。④可组织病友相互鼓励,开展同伴心理支持,也可请一些成功控制病情的患者现身说法。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经各自护理方案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焦虑、抑郁情况。
治疗效果共包括:①显效。患者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消失,经胃镜及相关指标检测结构均基本恢复正常范围。②有效。患者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经胃镜及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有所好转。③无效。患者包括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相关指标检测均未见改善,或发生恶化。
焦虑、抑郁分别通过SAS评分量表与SDS评分量表进行评分,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况。每个量表中有20项观察内容,每项分值为1-4分,总分超过50分即判定为焦虑(或抑郁),分数和负面心理情绪的程度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
开展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27%,p<0.05,见表1。
2.2负面心理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的焦虑(SAS)评分与抑郁(SDS)评分结果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多因幽门螺杆菌、胃酸分泌异常、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所致[2]。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长期受到疾病影响,会出现如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导致食欲不振,还会导致脑肠肽等消化系统激素的分泌异常,影响胃肠功能,这些都会加剧病情。甚至一些患者出现自暴自弃的想法,不按时服药,影响治疗效果。基于此,我院针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了一套心理护理方案,并选取近年来于我院治疗慢性胃炎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针对心理护理临床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开展了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27%,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后的焦虑(SAS)评分与抑郁(SDS)评分结果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由此可见,对慢性胃炎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丽,辛宇波.系统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疗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7):118-119.
[2]周璇,聂榬.个体化饮食护理及行为心理干预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5):266-267.
论文作者:郭蕴琪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慢性胃炎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常规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