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连锁零售业缺货的解决之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售业论文,解决之道论文,第三方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内连锁零售企业在追求规模经营、向各种业态全面扩张的同时,面临着严重的缺货损失。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国内零售商的缺货率在10%左右,每年因商品缺货造成的损失为830亿元。连锁零售企业商品缺货状况会引发消费者的各种反应,48%的人会购买替代品,15%的人不再购买,31%的顾客会到另一家店购买时再实施消费行为,顾客的转店率为37%。
五大因素影响卖场缺货率
1.零售商和供应商缺乏协作和信任。特别是在促销和退货方面, 使得零售商的促销计划得不到供应商的全力配合,也给营运造成困难;供应商不及时通知零售商变更商品的包装和条码,导致收货延误和一品多码;双方没有很好地就销量预测进行协调。
2.运营和采购之间的沟通不畅。在商品管理方面,总店采购部门没有很好地把握不同门店的需求差异,使得有些销路不佳的商品长期滞留在货架上,同时却有可能没有更多的货架摆放畅销产品;数据管理方面,由于严重缺乏沟通,总部和门店数据库数据严重不符,由于数据不准确,门店经理对于总部和系统给出的补货提示没有信心。
3.供应商的物流和配送订单交付服务质量不高。这主要表现在,总部/配送中心对门店的订单处置和异常订货缺乏跟踪监督,系统无法跟踪和提示未收到货的订单;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不足,影响了收货和上架作业;在采购合同中没有注明物流配送的服务标准;对供应商缺乏监督,信息也不能及时向采购部门反馈,影响了送货的及时率和配送的准确性;没有采用标准统一的物流设备。
4.零售商配送中心的运营能力尚不成熟。在订单管理方面,总部对最低订货批量缺乏控制,导致了订货频繁且达不到经济批量;物流商不愿意承担零担配送,造成商品缺货;凭经验订货,导致少订、漏订、晚订和非最优批量订货;售商订货周期和供应商发货周期不合。在商品配送方面,高峰期间车辆不足,破损和失窃导致配送质量偏低;缺少配送预约制度,导致后仓外车辆长时间排队等候;分拣操作质量低,搬箱运输导致门店运营低效率。
5.后仓管理和门店内部物流管理不善。零售商对后仓和货架设计的失误,使得货架和单品数以及后仓容量不匹配,造成流程上的瓶颈;后仓容量和布局在前期缺乏仔细规划,造成货物存放无序,空间浪费;库存数据不准确,导致错误的补货提示;没有设定对商品缺货进行管理的关键绩效指标,门店员工不关心商品在架率。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直接因物流配送导致连锁零售企业缺货就有三个方面,连锁零售业没有完善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已经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带来了“瓶颈”,物流配送成为连锁企业降低连锁零售业缺货的关键所在。
理想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
目前来说,连锁零售企业有四种配送模式: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中心;请供应商进行商品配送;与供应商合建配送中心;直接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配送。四种配送模式各有特色,对于采用哪种配送模式,连锁零售企业应结合企业的优势。但随着企业向专业分工方向的发展,外包物流配送服务是连锁零售业发展的必须选择。
1.从发展的战略考虑,连锁零售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时,除了能获得专业服务能力、技术和成本优势外,还可以获得战略层面的好处。首先,能集中能力发展核心业务。零售企业的核心是如何选点开设门店、拓展销售网络、促销、商品布置和采购,通过物流外包,连锁零售企业才能将自己有限的资源配置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去。其次,连锁零售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能减少投资,降低风险。现代物流领域的设施、设备、信息系统等的投入是相当大的,由于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导致投资存在巨大的风险。
2.发展连锁经营,离不开现代物流配送。连锁零售企业配送要求满足商品多品种、小批量、高配送频率、多配送点,适合第三方物流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性质。零售企业借助第三方物流的力量完善的配送体系,能实现进货统一口径、商品统一管理。对商品的验收工作进行统一把关和对库存的统一管理,便于压缩分店库存,减少财务核对和结算单据的数量及逐家分店送货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残损或者滞销商品回收的工作效率;另外可强化储存功能,可有效调节商品的“生产与消费”、“进货与销售”之间的时间差。集中储存比商场的前店后库的分散储存,大大降低库存总量;对人力和车辆的统一调配,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运作成本。合理、经济地组织商品运输;为连锁企业提供开箱拆零、拆包分装、流通加工方面的服务,让门店集中精力做好、做足生意。通过与第三方物流的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流程再造及单品管理,可大大减轻配货工作量,缩短配货时间,压缩配货成本寻求压缩库存和降低商品缺货率的最佳点,最终实现生产、物流、销售(即产、供、销)一体化,双方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