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解剖结构异常致鼻源性头痛效果讨论论文_杨彬彬

杨彬彬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 355000)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解剖结构异常导致鼻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解剖结构异常导致鼻源性头痛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102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102例采用中鼻甲部分切除/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22%(9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25%(89例)。结论:在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鼻源性头痛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解剖结构异常;鼻源性头痛;鼻内镜手术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211-02

鼻源性头痛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导致患者头痛的原因有鼻窦炎、或者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等所致,很多的鼻源性头疼患者由于其鼻部症状不够明显因此会造成漏诊或者误诊的情况,从而延误了治疗的时机造成病情不断发展[1]。目前在鼻源性头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鼻内镜手术治疗方式,本文就对该种手术治疗解剖结构异常鼻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鼻源性头痛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102例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该组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37例,年龄在25~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4±2.0)岁,平均病程为(1.6±0.5)年,患者的头痛VAS分级为I级18例、II级患者27例,III级患者57例;观察组患者102例采用中鼻甲部分切除/下鼻甲粘骨膜切除手术治疗,该组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45例,年龄在23~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8±1.3)岁,平均病程为(1.2±0.7)年,患者的头痛VAS分级为I级14例、II级患者25例,III级患者6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手术,即使使用2ml 0.01%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联合20ml 1%的丁卡因溶液浸泡医用棉片,然后塞入患者的鼻腔中进行麻醉处理,如需要可以再使用 1%的盐酸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试验使用的仪器是stryker公司生产的型号为1088i鼻窦内窥镜系统,切割吸引器是瑞士彼岸公司生产提供。对照组患者经CT扫描诊断为鼻中隔偏曲,因此采用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手术的矫正的位置均为局部偏曲部位,手术操作时术者应该尽量保留患者正常骨/软骨组织,避免出现鼻梁塌陷和中隔摆动的情况。

观察组:该组患者中中鼻甲肥大或中鼻甲反向弯曲的患者采用中鼻甲部分切除手术治疗,使用鼻甲剪将中段的粘膜剪开,使用圈套器将中鼻甲前后端组织夹套处理,在收紧钢丝的过程中将鼻甲的肥大组织进行切除操作,术后在创面覆盖明胶海绵并使用碘仿纱条填塞。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期鼻腔结构均完全恢复正常,头痛等临床症状均消失;有效:患者的鼻腔结构恢复正常,但是头痛等典型的临床症状偶有发生,但是发作频率和评分均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的鼻腔结构基本纠正至正常状态,患者的头痛等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数据采用x2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不同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2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22%,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鼻源性头痛症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鼻炎性头痛症和非炎症性鼻源头痛症,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医学研究者就开始了对非炎症性鼻源头痛症患者的研究,该种疾病类型的发病机制是患者的鼻窦粘膜由于鼻腔内解剖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其结构逐渐复杂,使得鼻窦粘膜受到压迫,因此鼻窦粘膜上分布的三叉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引发头痛,该种类型的疾病有鼻中隔棘突、偏曲,鼻甲肥大等[3]。

虽然分析出其致病原因但是其病变部位十分隐秘,但是可以采用CT扫描的方式进行诊断,采用CT诊断的有以下几个必要条件:其一是患者的会出现不定期眼眶内和周围等部位的疼痛,且使用局部麻醉剂能够有效的缓解头痛情况;其二是采用鼻内镜检查能够探知到粘膜接触点的证据;其三是诊断确认为非鼻窦炎患者[4-5]。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将鼻腔的解剖结构纠正至正常规则,同时消除其异常结构的接触点,有效的降低正常结构的损伤情况,特别注意的是在手术治疗前应该根据CT检查的结果制定较为详细的手术治疗方案,如果患者的头痛症和所检查的结果不符,则应该继续寻找其粘膜接触点,直至将其找出为止。本次试验中两组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在手术操作上根据具体的CT检查结果进行选择合适的方式,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2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22%,两组数据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导致鼻源性头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宝莲.鼻内镜下修正鼻腔解剖异常治疗鼻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06(05):387-388.

[2] 刘正先.鼻内镜手术治疗48例解剖结构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3,12(03):49-50.

[3] 王琳.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05(30):973-874.

[4] Zou Shengqin, he just.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asal structural reconstru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asal mucosal contact headache in adolescents [J]. Journ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2013,12 (01): 33-34.

[5] Chen Yinzhong, Dong Qin. Treatment of nasal mucosal contact headache [J]. J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 2013,6 (03): 112-113.

论文作者:杨彬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鼻内镜手术治疗解剖结构异常致鼻源性头痛效果讨论论文_杨彬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