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与“thank论文_王琦

“谢谢”与“thank论文_王琦

(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同,造成中西方日常用语行为的巨大差异,本文主要以语言行为中的表达动词“谢谢”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他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尤其是在中西方的应用中的差异。在西方,“thank you”的使用频繁,而在中国,则很少说谢谢,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各国之间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中国谢谢的使用也要比以前用的多。

关键词:谢谢;thank you;中西方文化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一、谢谢的使用

汉语中的“谢”在最初时多表示拒绝、辞谢、谢绝、辞别、告诉等意义。其中由道歉义所引伸出的道谢义最常用。早期道谢义有一定的歉意,对方承担了某种付出或损失给自己带来好处,顾表示感谢。在《论语》《老子》《庄子》《孟子》《左左传》中都没有出现道谢的例子,只有在先秦的《晏子春秋》和西汉的《史记》的“谢”有感谢义。明清小说的“谢”已经很少见有辞别、谢罪、告诉等意义,这些意义都各自有更加牢固的词来表达。一般认为影响道谢的有三大因素:人们的地位高低、关系亲疏和事件大小。传统上首先重视高地位,只有大事才对地位相仿者及其以下道谢。道谢针对“小事”和“小人物”还有待发展,针对亲近者也同样。现在仍然是部下向领导道谢太多,而领导向部下道谢太少。有些人对指路常常忘记道谢,一般人对小孩的帮助不道谢,比如跑腿买烟找人,有人甚至在车上对小孩的让座也不道谢。

在西方,说到”thank you”的适用场合,实在是举不胜举。”Thank you”的使用频率相当高,不论正式场合还是在普通场合。除了别人对你的帮助要说”thank you”外,比如,亲戚或朋友打来电话,在结束时,接电话的一方常常会以”Thanks for calling”(谢谢打来电话)对对方表示感谢。无论在哪家商场购物,买完后双方都会以”Thank you”或”Thank you and have a nice day.”来相互告别。上课时学生回答完问题,老师说一声“thank you”。演讲者演讲结束,也少不了说一声“thank you”。而这不仅仅局限在陌生人或朋友之间,在美国家庭成员之间,也常常是彬彬有礼的。这种彬彬有礼不是口头上的虚伪,而是及时表达对自己亲人的感激之情。比如,儿女回家迟到父母准备的丰盛的晚餐,那么饭后大家都会称赞晚餐的可口并感谢母亲的辛劳。而当饭后孩子们清理了餐桌之后,母亲又会反过来感谢大家的帮忙。正是这种彼此间的感激和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的家庭成员之间充满了温馨。甚至在夫妻之间”Thank you”也经常说,妻子做好了晚餐,丈夫会说”Thank you”,丈夫因为心存感激有时间的时候做一些家务,也会说”Thank you”。家庭成员之间很懂得感激他人的劳动。大部分的西方家庭都十分重视对孩子的礼貌教育。

二、原因

中国有句古语“大恩不言谢”,因此在国内是很少听到彼此说谢谢的,尤其熟人之间更是稀有。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的相互合作日益密切,中西方的文化也在逐渐的相互融合。西方人凡事谢不离口的习惯也在慢慢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我们的生活中谢谢越来越多的被应用。然而,目前谢谢的使用仍然没有西方频繁,这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关。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面子问题

面子涉及某一文化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组织关系。它包括亲属关系、对自我的认识、内部与外部关系、以及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1]。东方文化中的等级观念、身份观念很强,言谈举止非常注重礼貌, 以此体现双方在地位等级上的差别;而西方文化在交际过程中更重视平等,谈话举止相对轻松随意。所以,美国的孩子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但这却让大多数亚洲人难以接受。东西方文化的成员在处理面子关系时采取的不同方式,从而造成语篇方式的差异。东方人与陌生人交谈时往往表现出礼貌和尊敬; 而西方人则倾向于平等待人[2]。其实,在任何社会,每个人既需要与他人保持联系又同时拥有个人独立的自由。集体取向的东方人注重他们与社会其他成员的联系,关注个人对所属群体的面子。在交际中,他们首先考虑他人的面子问题。而西方人强调个人的独立,他们在交际中更关注个人的面子需要。在中国我们更多看到的仍然是部下向领导道谢多,而领导向部下道谢少。孩子向长辈道谢多,长辈向孩子道谢少。这也体现了面子问题。

2.家庭观念不同

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是在神学背景上产生的,原罪观念在西方根深蒂固。因此,西方人的道德指向是个人向自己负责,通过个人奋斗向上帝赎罪,由此引申出一条基督教义,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当上帝被否定了时西方又产生了社会原子观念:个人就是原子,不依靠任何人而存在,个人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略,信奉个人本位,自我中心。这种个人为主体的思想影响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亲人间界线划分明确,老少聚餐,各自付款,对孩子也非常尊重,进孩子房间首先要问:“我能进来吗 ?”而中国更看重家族。家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生活的中心,是一个人生活的港湾,具有至高无上的凝结力。脱离家便是“游子”,强调“父母在,不远游”。家庭中有长幼关系,夫妻关系,要各安其分,各尽义务。使家变得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孝”,“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的国本,国粹,中国自古就有孝的文化,有以孝治天下之说。家与孝原本有伟大的理性意义,但由于过分强调,终成了一种过分的家族意识,而忽略了个人自由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家庭观念的不同,西方的个人本位思想强调个体的价值和权力,而中国传统的家庭本位思想,强调了家庭的价值和权力。中国传统的一家人里面或者关系很好的朋友之间很少会用到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奇怪,或者意味着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说不说谢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说话双方关系亲疏的反映。而西方家庭成员之间说谢谢则表达了相互之间感激和尊重。当然,并不是说中国家庭成员之间就不表达感激和尊重,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三、结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文化的差异。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谢谢的使用场合和范围也大不相同。本文主要探讨了“谢谢”在中西方的使用区别,旨在能够更好的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语言文化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70-201.

[2]Samovar L A,Porter R E, Stefani L A.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 ing and Research P ress,2000:273-362.

[3]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86-219.

论文作者:王琦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谢谢”与“thank论文_王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