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地建设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绿色植物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够缓解人们的压力,但是,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如何对绿地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点,本文主要针对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建设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绿地系统;规划要点;规划方法
前言
绿地系统的规划水平对整个城市的文化品味和规划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人均拥有绿地面积相对较低,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搞好城市绿地规划,对于城市发展,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城市规划中绿地系统的规划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原则及规划层次
1.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原则
1.1.1以人为本
市民是城市生活的主体,城市规划区的绿地系统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了解市民对城市环境的要求和需求,合理划分绿地系统,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1.1.2因地制宜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特点、水文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能生搬硬套,应深入分析不同城市自身的特点和独特文化内涵,了解城市发展趋势,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做好绿地系统规划的分析和预测,推动城市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1.3协调性
城市绿地系统是现代化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突出绿地系统的作用、关系和地位,实现绿地系统和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相互融合,体现出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和连续性,实现城市绿地系统最大化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2城市规划区中绿地系统规划层次
1.2.1市域绿地系统
城市区域绿地系统应以保护绿化环境为基础,积极开发各种具有休闲、旅游等功能的绿地系统,组成市域范围内的绿化防护和游憩体系,改善城市远郊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1.2.2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
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应符合城市整体规划要求,合理划分城市绿化系统和建设用地,将绿地空间布局和现代化城市发展布局有效结合起来,组成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屏障,为城市建设区域中的人们提供游憩、生态的功能,推动城市近郊区的绿地系统规划,实现农村经济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在市域绿地系统和城市建设用地之间形成良好衔接和过渡。
1.2.3城市建设用地绿化系统
城市建设用地绿化系统规划应符合城市空间布局,重点解决城市绿化特色、绿地指标、用地性质、绿地规划范围等问题,改善城市自然环境和景观环境,设计城市外围和内部空间之间的绿地系统,满足市民接近大自然的心理需求。
2、城市规划区中绿地系统规划要点
2.1生态绿地的统筹管理与区域共建
生态绿地区域化趋势在城市绿地系统中体现为绿地布局逐渐超出城市规划区范围,向城市带或城市群中发展,以连通的河流、连绵的山体、连续的道路绿化带等形成廊道,联接成为大都市地区的生态廊道。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应充分发挥其恢复自然、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塑造城市景观、提供休闲游憩空间、保护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考虑对此类生态绿地留有接口,以满足对区域绿地的保护控制与规划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非建设用地的保护与利用。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绿化格局,城市绿化不再囿于城区,对城市绿地系统中市域范围内大量的其他绿地在功能上做出适当的引导,能够有力地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构建景观游憩场所、完善绿地系统构架的作用。
2.3公园绿地的服务功能与社会效益
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服务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已成为衡量市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不仅要重视公园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应当关注能否方便、快捷地进入公园,距离已成为影响人们利用公园与否的主要因素。在绿地系统规划中经前期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尽可能调整出不同区域、不同级别方便使用的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街头绿地等接近居民生活、方便使用的公园绿地,使居住在其周边的居民能够体会到公园绿地的服务功能,实现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社会效益。
2.4绿地功能的转化
现阶段为贯彻土地集约利用的思想,充分满足土地兼容性的要求,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绿地系统规划中结合绿地的位置、面积、性质、功能布局等综合因素,可在部分生产绿地、防护绿地中设置小型活动广场、休闲设施、健身器材、游览道路等设施,将其部分生产绿地、防护绿地转换为公园绿地或者兼具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两种性质的绿地,实现防护绿地游憩、防护、生态、景观等多重功能,满足周边居民日常休闲、娱乐、健身的要求,同时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绿地指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3、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方法
3.1市内绿地小型化、均匀化、立体化均衡分布
现阶段,在使用即均绿地面积以及绿地覆盖率等方面的指标,来对于城市的绿色风貌加以评价的过程中,直接导致一个理论被忽视,也就是即便是相同的绿地指标,在城市一角的位置以及均衡布置所带来的生态效应,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出现,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开始增强。那么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就应当要让城市之内的绿地,朝着多、小、均等多个方面进行发展,从而真正的朝着立体化方向发展,做到见缝插绿。
3.2郊区的绿地可以按照成片的模式进行发展
真正的在市区外围构成一个绿色地带,自然条件越好的城市,那么就越应当要对于郊野面积中的坡地、地形、荒山等加以利用,做好风景区、森林公园、苗圃等多方面的建设工作。在周边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农业绿地开发,使得城市外围真正的形成较大规模、多层次的植物绿环;而某些自然条件并不良好的城市,则更要对绿化工作进行加强,在城市的近郊区域以及远郊区域都可以采取人为方式,建设出较大面积的绿化带,如此以来,不仅能促使城市形态结构发生变化,还能够使得让市民有更多的休息场所。
3.3融入更多的楔形绿地
让绿网、路网、水网等各个部分都交织在以期,从而让市区和郊区之间的绿地,真正的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联系整体;要对于某些郊区上的大片优质农田进行保留,让规划工作从郊区逐渐深入到失去中,形成楔形的绿化地;在夏季较为炎热的城市中,就应当要对于楔形绿地进行设置,确保其与夏季风方向平行,各种不同类型的楔形绿地,能够真正的将市区联结成为一个成体,形成有机的城市生态体系;辐射楔型条状绿地将三个绿圈连为一体,是空气、水流和昆虫、鸟类的生态廊道,是城市绿地、水网生态系统的脉络。
4、结束语
在城市发展中,绿地规划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更应该注重绿地的作用,作出整体规划,并坚持因地制宜,体现出本地特色。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城市绿地规划的内涵、分类,并从注重整体性、注重前瞻性和体现人文特色等方面,提出了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路,指导绿地规划和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晓佳,瞿志.关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次的若干思考[J].中国园林,2010(08).
[2]吴清香,吴晓智.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的规划分析[J].现代园艺,2014(16).
[3]魏巍.论述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的规划[J].民营科技,2015(01).
论文作者:穆金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绿地论文; 城市论文; 系统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生态论文; 公园论文; 区域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