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化纤产业(Ⅱ)的影响_化纤论文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化纤产业(Ⅱ)的影响_化纤论文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化纤工业的影响(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化纤论文,金融危机论文,我国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化纤工业是发展中的工业。1997年产量422万吨。 同时又进口180万吨,但出口仅19.0万吨,是内向型、以满足内需为主的工业, 不存在出口竞争问题。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货币贬值后的东亚各国和地区对我国化纤、化纤纺织品以及合纤原料出口的走势上。

贬值后的东亚各国和地区在合纤原料方面比欧美国家有更大的竞争优势,给我国合纤工业的经营提供了降低生产成本的机遇。

35%的原料依靠进口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合纤工业的正常生产与发展,但这次“危机”却给了我们一次“降低成本”的机遇:1997年我国进口合纤原料比1996年增加3.1万吨,增幅2.4%,但用汇却降低了 0.67亿美元,降幅6.3%,每吨平均价格747美元,比1996年下降近70 美元。以PTA为例,1997年平均进口价每吨587美元,比1996 年下降了108美元,降幅15.5%,12月份韩国最低报价350美元/吨, 去年底一个月内我国进口PTA8.7万吨,占全年进口总量的18.2%。究其原因,固然有韩国合纤原料生产厂急于变现偿还债务的因素,但同时我国合纤原料进口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东亚各国和地区不会放弃和欧美各国对我国合纤原料市场的竞争,也是重要原因。

东亚各国和地区凭借“低汇率”所造成的较大出口盈利空间,加大对中国市场的竞争,特别是不规范的加工贸易更加猖獗,严重干扰了我国化纤经营市场的正常秩序。

我国既是位居世界第一的化纤生产国,也是世界上进口化纤量最多的国家。1997年我国进口化纤180.3万吨,比1996年净增20万吨, 增幅12.4%。其中,从东亚各国和地区进口157.5万吨,比1996年增加24.6万吨,增幅18.5%,比平均增幅高出6个百分点。 从东亚各国和地区进口化纤占进口总量的比例也从1996年的82.9%上升到1997年的87.4%,增长4.5个百分点。

在化纤贸易中,一般贸易比例进一步下降,由1996年的5 %下降到1997年的不足2%,绝对数量只有3.4万吨。其中,一般贸易进口涤纶不足0.07万吨;腈纶1996年一般贸易进口6.1万吨,占进口比例12.8%, 到1997年一般贸易进口不足1万吨,仅占2.2%。而加工贸易仍是最主要的贸易方式, 1997 年进口化纤中实际加工贸易所占比例92 %, 虽比1996年下降1个百分点,但进口量增大,实际加工贸易进口化纤165.5万吨,比1996年增加16万吨。其中,涤纶实际加工贸易进口比例为94%,比1996年多进口13万吨。

化纤纺织品市场的进出口受到来自亚洲各国的更大的竞争和挑战。

根据海关统计,自1997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化纤纺织品当月出口额同比增幅逐月下降,10月、11月、12月同比增幅为18%、16%、9 %;而当月进口额同比增幅逐月增加,分别为1.5%、3.0%、4.1%。 12月份,我国对东亚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比11月份下降了12%,比上年同期也下降了12%,仅为0.83亿美元;而从东亚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化纤纺织品金额比11月份增长28.5%,比上年同期增长8%,达到6.23 亿美元,是进口商品中增长幅度最多的商品之一。

综上所述,亚洲金融危机如果不再进一步发展,汇率基本能维持在目前水平,那么,在我国目前的应对政策条件下,会给我国化纤工业,特别是合纤工业带来低成本进口原料的机遇,但也会带来本已严重存在的以加工贸易为由,实质逃避两税(海关税、增值税)的化纤进口变相走私现象的更加猖獗,进而影响到化纤纺织品的进出口贸易,抑制了对化纤的需求。总的说,弊大于利。我国化纤工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新形势下化纤工业发展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我国纺织工业2/3的市场在国内,化纤工业更是典型的内向型行业,且都有基本的原料资源,这是我们和东亚各国根本的不同点,也是我们今后能抵御国际政治、经济风波的最基础的条件。面对挑战,最关键的是做好我们自身的工作。

加快发展我国化纤原料特别是合纤工业原料生产。目前国际市场上低价合纤原料的机遇是暂时的。长远看,35%的化纤原料依靠进口才是致命的弱点。应加快推进化纤原料基地建设的步伐。

规范加工贸易,加强对多工序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化纤的监管力度及总量管理。为化纤工业生产创造良好的、规范的市场环境。据统计分析,1997年化纤通过不规范加工贸易进口量高达81万吨,而同期我国化纤库存量30余万吨,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对化纤工业造成的危害。

加快行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化纤工业集约化增长,提高竞争力,提高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

(1)尽快落实20家化纤基地的改、扩建工程,争取在本世纪末,使其在规模上、技术水平上、经营管理上、产品开发能力上都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其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以上。

(2)提高产品开发能力。1997年我国化纤短纤纺织品进口54 万吨,化纤长丝纺织品进口50万吨,即化纤纺织品进口已相当于我国化纤纺织品产量的25%。因此,研究化纤纺织品市场,以求进口替代,有其最现实的市场意义。

(3)努力开拓非服用化纤市场,特别是产业用化纤市场, 减少对纺织服装的依存度,是化纤工业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

由于我国化纤工业对纺织服装工业的依存度过大,纺织服装行业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棉花市场的波动对化纤市场均产生较大影响,限制了化纤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因此,在当前我国化纤工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总量的情况下,适时开拓非服用化纤需求是十分必要的。美国非服用纤维占纤维消耗总量的60%,西欧占45%。由于非服用纤维的95%是化纤,因此我国只要达到10%的份额,数量上将是接近90万吨的非服用化纤的市场需求,这将会明显地改变市场供求状况。

加强宏观调控 制止重复建设

从去年起,在部分省市又出现新一轮的重复建设现象,有些中小企业对市场不作认真的研究,盲目追求上规模,搞低水平扩张。1997年我国化纤产量同比增长了26.35%,是历史上增幅最高的一年。 虽产销两旺,但效益下滑,国家颁布的产业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当前国家对化纤行业的宏观调控主要应突出以下二点:一是本着“扶优扶强,抓大放小”的精神,创造有利于“有一定生产规模、管理基础好、有发展条件”的化纤企业通过“三改一加强”,在较短时间建设成大型化纤及化纤原料基地的宏观政策环境,提高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运用市场机制抑制住当前仍存在的盲目、重复建设的现象。促进化纤行业中优质资产的适度发展。二是规范市场,控制和打击不规范的加工贸易进口,净化经营环境。

标签:;  ;  ;  ;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化纤产业(Ⅱ)的影响_化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