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旱涝轮作生态栽培技术_蔬菜论文

豌豆旱涝轮作生态栽培技术_蔬菜论文

豆瓣菜水旱轮作设施生态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旱论文,栽培技术论文,豆瓣论文,设施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豆瓣菜供食用的部分为植株的嫩茎和叶,在大棚内生长速度快,一次种植可多茬采收。2010年,丹阳市园艺站引进扬州大学的设施蔬菜水旱轮作生态栽培技术,在9月至次年3月即旱生蔬菜越夏茬结束至次年春茬开始之前种植豆瓣菜,供应秋冬和早春市场,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水旱轮作还能达到洗盐压盐、减轻旱生蔬菜田病虫草害的目的,能有效治理大棚设施连作障碍,是一种新型高效设施栽培模式。

培育壮苗 选择土层深厚、排灌良好、土壤肥沃、保温性能好的大棚育苗。施肥整地做畦,畦宽1.2米,浇透水,水渗下后播种。一般在9月气温20~25℃时播种育苗,丹阳地区11月连栋棚内套小拱棚温度保持在20℃以上时仍能播种育苗。豆瓣菜种子小,需混拌1~2倍细土撒播,播后盖一薄层过筛细土。播种100克需60平方米苗床,可满足2~3亩大田的用苗量。出苗前每天灌水,适当浸灌,水不上畦面,保持土壤湿润。出苗30天后,苗高12~15厘米时移栽。育苗期间注意人工除草。

定植 选地势较低、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的田块定植。定植前浅水耕耙,结合耕翻每亩基施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或厩肥5000公斤。整地做畦,畦宽1.2米、沟宽35厘米,灌水使畦面充分湿润但无水层,畦沟中始终有水,然后定植。长江流域豆瓣菜一般10月中旬定植,在丹阳地区采用保护地栽培也可以在12月定植。选用茎较粗、节间短、绿叶完整的壮苗定植,行距15厘米,穴距10厘米,每穴栽2~3株。

肥水和温度管理 定植后保持1~2厘米薄水层,以后随着植株的生长水深逐渐增加到3厘米,但不能超过5厘米,以防锈根。为加快豆瓣菜生长,可以在大棚内设小拱棚,保持温度在15~25℃。定植后30天左右开始采收,每次采收后施一次肥,每亩撒施尿素15公斤,或喷施0.5%尿素溶液。

防治病虫 冬季栽培豆瓣菜病虫草害少,主要害虫是蚜虫、小猿叶虫、黄曲条跳甲,可分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病害主要是叶枯病、锈病,防治叶枯病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

及时采收 株高25厘米时开始采收,可逐株采摘嫩梢,采后捆扎,也可以距离地面3~5厘米留茬收割。一般可采收3~4茬,每茬每亩产量2000公斤左右。

留种 豆瓣菜3月中旬现蕾,4月初结荚,5月荚果成熟。收种子选在早晚进行,防止荚果开裂。收种后晒干置于阴凉通风处储藏,不可置于烈日下暴晒,以防影响种子发芽率。

资料链接

豆瓣菜又名西洋菜,是优良的水生绿叶蔬菜,是我国现有水生蔬菜中惟一从国外引进的种类,属十字花科水田芥属,是一种半匍匐性的浅水生小型草本植物,二年生或多年生。根为须根,较细,入土较浅,在茎的中下部各节因水湿较重而能在节上环生较多的白色须根,可入土,也可气生。茎为半匍匐性,长40~50厘米,中下部一般都贴近地面生长,上部因群体拥挤而转向上斜生。茎中空,横切面圆形,横径0.4~0.7厘米,茎中下部各节的叶腋都能抽生分枝,分枝中下部各节上也常生须根,因而形成丛生状。叶在茎上互生,为奇数羽状复叶,长8~12厘米,宽3~6厘米,叶柄长2~3厘米,复叶由5~9片小叶组成,小叶近圆形,直径2厘米左右,因形似豆瓣,故得名“豆瓣菜”。花为总状花序,从主茎或分枝先端抽生,花小,白色,十字形。果为荚果,易裂荚,荚果长1~2厘米,内含种子20~30粒,种子千粒重0.2克左右。

(联系电话:025-84390278)

标签:;  ;  ;  ;  ;  ;  

豌豆旱涝轮作生态栽培技术_蔬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