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全民族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民族论文,爱国主义论文,价值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有民族和民族国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历来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爱国主义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奋斗目标,也是全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自觉地投身到这一伟大的事业中,是历史赋予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也是爱国主义在当代的具体内容。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重塑全民族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把爱国主义引导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崇高价值目标追求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重塑全民族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确立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实现现代化,是无数革命先辈和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实现这一宏伟的社会理想,中国人民就会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中国就会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列。无疑,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然而实现现代化又是一个相当艰难的开拓性事业,是一钢需要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国外同胞和海外侨胞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点低,体制不成熟、不完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加大了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难度。为了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当前尤其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齐心协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力量。列宁说,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现代化建设深厚的力量源泉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爱国主义价值观的作用,就是把全民族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共同为实现现代化美好理想的思想共识,从而形成巨大的民族合力,调动起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爱国主义在培育民族精神,形成民族凝聚力方面的独特“魅力”是其他任何力量所不能替代的。
其次,重塑全民族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体现的公正、公平、平等、公开、竞争等原则,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和活力。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创时期,由于人们道德观、价值观的扭曲,个人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蔓延,商品交换中的坑蒙拐骗现象泛滥,伪劣假冒商品横流,在对外交往中,有些人妄自菲薄,甚至丧失国格人格,等等,这些不仅污染了社会空气,而且腐蚀着人们的灵魂。在一部分社会主义经济组织中,由于受“一切向钱看”的影响,职工队伍中过去那种爱厂如家、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已经大大淡化了。上述种种现象,显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提倡所要求的。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应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使市场经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用法律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必须加强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为爱国主义从来都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的,同每个人所从事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渗透在经济活动、人际交往中,体现在每个人对国家、对集体、对他人所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中,体现在每个人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的道德评价中。有了深厚的对祖国的爱,这种爱必将凝固为理性的思考,进而达到高尚的道德境界,才能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在经济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也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关心他人,乐于奉献,艰苦奋斗。总之,重塑全民族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良性运行的极其重要的条件。
最后,重塑全民族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是促进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需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生存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在不远的将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使香港、澳门、台湾回归祖国,从而根本结束近百年来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屈辱历史的“印记”,是海峡两岸每一个中国人翘首企盼的美好夙愿。什么是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的精神动力呢?惟有靠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因为爱国主义是国家统一的精神支柱。只有在爱国主义感召下,每一个炎黄子孙,海峡两岸的每一个中国人才能不分阶级,不分党派共同为祖国统一大业尽力;海峡两岸也才能消除前嫌,克服各种人为的障碍,加快统一步伐;台湾当局也才能适时做出顺乎民意的明智选择。只有在祖国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空前的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才能最终走向兴旺发达。
重塑全民族的爱国主义价值观,首先要把培育爱国主义价值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是一种自觉的价值选择。爱国主义价值观体现在价值目标上,表现为人们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追求和向往的精神状态。这种追求和向往一旦化为心灵的“内省”,上升为有目的、有意识的价值观念,蕴藏在民族肌体内的炽烈的爱国热情就会形成巨大的民族凝聚力,从而把整个民族动员起来,组织起来,自觉地投身于为祖国、为全民族的共同利益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中。重塑爱国主义价值观重在教育。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点,是把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崇高的价值目标追求上,形成坚定的爱国主义信仰。这个价值目标,就是通过我们的辛勤劳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理想。爱国主义教育仅仅停留在精神感化上是很不够的,必须把精神感化同理性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只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才能更有效、更持久。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毫无疑问也应当包括在上述四个方面的教育形式之中。
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尤其要强化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薄弱和相对滞后,是当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这个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搞得怎么样,对青少年人才的培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上进的,但是由于他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既容易接受正确思想的影响,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倾向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对我国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对历史知识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历史缺乏全面、系统地了解,加上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最后形成,因此在商品经济大潮带来的拜金主义等不健康思想影响下,一部分青少年对祖国的前途命运漠不关心,有的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辩别不清,甚至沾染了不良习气。为解决上述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教育,大中小学尤其要把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上。要提高大中小学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的质量,并根据青少年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同时,不要忽视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青少年启蒙时期的最好老师,家长应当对孩子从小就灌输“爱家必然爱国”的道理,帮助孩子从小就树立报效祖国的鸿鹄之志。
其次,创造优良的爱国主义环境氛围。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全社会范围的系统工程,必须全党动员,各行各业各单位各部门大力配合,在全社会创造一种浓郁的爱国主义环境氛围,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染和熏陶,才能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新闻出版部门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舆论引导,电台、电视台、各种报刊杂志要积极地运用生动活泼的宣传形式和艺术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文化精神,传播爱国主义的先进思想和典型人物的业绩,以振奋民族精神,鼓舞民族士气,提高民族自信心。对那些有损国格人格、有损民族形象和民族尊严的问题,新闻单位要予以揭露。各个文化部门要组织文化工作者大力创作爱国主义题材的格调高雅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小说、电影、戏剧、歌舞、音像制品,给人民群众以爱国主义的艺术享受。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利用节日、假日,如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等举行庆祝纪念,使节日庆典活动既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洋溢浓厚的爱国主义气氛。要抓住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八一五抗战胜利、一二九学生运动等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使人们不忘记祖国的昨天,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爱国主义热情。要在全体公民中提倡必要的礼仪,进行礼仪教育。中华民族作为世界“礼仪之邦”,具有讲究礼仪的优良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同必要的礼仪教育相结合,使礼仪成为人与人之间文明交往的行为规范。
第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物质载体,它是传播爱国主义文化精神的基地。爱国主义基础设施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历史遗迹遗址,文化保护单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一部分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或自然形成的。整理、保护和进一步挖掘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开发风景旅游资源,不仅可以使人“发思古之幽情”,充分体验灿烂的古老文化艺术的魅力,把人与历史、人与自然融为一体,通过领略文化美与自然美,萌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必须大力保护我国完好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增加必要的经费投入,经常检查和修葺,使之保持历史的延续性。二是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烈士纪念塔、纪念碑,以及各部门各单位的史馆展览。这一部分设施是地方和各有关单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要给予充分利用,使之逐渐充实、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