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BIM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信息化、数据化的模型整合,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和船体。大家普遍公认的优点大致可以分为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却有很多难题。那么如何解决和正确应用BIM项目,以我多年对BIM的学习应用和考察其他公司对BIM的项目应用情况来看,大家通用的难点还存在,各专业BIM技术人员稀缺、设备配备跟不上、想组建BIM团队但是目标不明确。个人总结得出结果是不要一口吃成个胖子,从局部入手,软件发展和人员发展齐进步。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应用技术;难题
近几年国内建筑行业“网红”BIM被广大宣传和应用。那么现阶段国内市场BIM真的比传统设计具有更多优势吗?
BIM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信息化、数据化的模型整合,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和船体。大家普遍公认的优点大致可以分为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却有很多难题。
一、软件难题
1、可视化:由于BIM是建立在全信息建模基础上,简单的项目基本没有需要可视化来指导和解决的施工难题。而真正需要用可视化来解决的复杂施工项目,不管是用REVIT还是ARCHICAD等主流软件都避免不了“族”这个难题。简单的来说就是每一个构件、节点、做法都需要按照真实施工情况来建模,而每一个族都需要自己重新来用模型组建。是一个非常耗时、耗力、耗人的难题。而通常国内的设计周期都不会给出足够的时间去做,并且在国内甲方为主导设计频繁改图改方案的大环境下,如果全设计周期用BIM是不现实的。族也因此被列为各个公司的宝贝不对外共享。而因为每一个项目的不同,这些族基本只会被应用到一次两次,每一个新的项目都要重新组建很多族。
2、协调性:BIM的协调性不单单指设计阶段各专业协调和碰撞检查,他更大的协调性是指从设计到施工到业主到管理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设计阶段的各个专业碰撞检查现在已经做得很成熟了,但是国内的模式基本都是设计-施工-甲方-使用者在建筑生命使用周期都是完全脱开的关系。而且如果大家要用这一整套的信息模型需要购买和使用同样的软件,难度很大。
3、模拟性:在信息化建模用来模拟实际应用情况,比如节能模拟、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模拟包括施工阶段的施工进程模拟等。但是由于各个软件开发国家的不同(基本都是国外BIM软件),所以在建筑规范上对节能、疏散、日照等数据要求都不一样。所以目前国内BIM项目的日照、绿建节能等还需要在单独用国内软件去做,造成了重复工作。
4、优化性:对于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利用BIM的信息化、几何化、规则化去处理一些人员本身很难掌握和判定的一些信息。对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时间、成本、管控进行优化。但是实际来说只有EPC项目能很好地利用这个优点,BIM的出图难、分享难的问题在设计和施工为两个公司的情况下很难合作,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设计和施工的距离,而是我用REVIT你却在用ArchiCAD。
二、公司难题
1、培养BIM人员成本高,软件贵、培训贵、设备贵。
2、软件选择难,市场常用BIM软件已经达十余种,不知如何选择。
3、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多四五十岁人员,学BIM软件能力弱,CAD习惯难以改、没时间学习,就存在无法引导带领新员工。
4、目前市场对BIM还没有很大的认可和强制需求,不知是否如要现在投入其中。
那么如何解决和正确应用BIM项目,以我多年对BIM的学习应用和考察其他公司对BIM的项目应用情况来看,大家通用的难点还存在,各专业BIM技术人员稀缺、设备配备跟不上、想组建BIM团队但是目标不明确。个人总结得出结果是不要一口吃成个胖子,从局部入手,软件发展和人员发展齐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解决方案
无论是软件应用还是人员应用我觉得都要从局部做起,甚至从点做起。最后完成点——线——面——立体的BIM化覆盖。
针对可视化方向我们要从简单项目做起,不同于效果图追求炫丽,而是追求实用。从外立面可视化入手,逐渐到门窗可视化,局部深入到楼梯间可视化,碰撞可视化一点点入手。
在协调性方面可以先从建筑和结构配合入手,逐渐加入设备专业,最后完成全专业共同建模配合。当有了全专业BIM人员和技术之后先从EPC项目实战入手,配合现场调研和施工方技术人员帮助达到信息化模型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的共同应用。可以先从简单的可视化、碰撞检测应用。逐渐在项目上积累经验到节点和时间周期上与施工单位配合到最后的全周期配合。遵循局部入手,大数据入手,到最后完成越来越细化、全面。
模拟性方面可以随着公司设备、人员的越来越成熟,等待市场上插件的成熟,配合传统软件共同完成。而不是坚持全BIM软件完成项目。
优化性随着人员和BIM的深入,从设计阶段碰撞优化、可视化优化到配合EPC完成材料表优化、施工周期优化逐步进行。
公司配备上从年轻人员入手,几年内完成概念和设备替换。对于老员工学BIM难和不习惯来说没必要开始就想组建BIM团队。而是从刚毕业、年轻员工入手培养。各专业可以先培养1-2人,几年后这些人作为BIM骨干再去带新员工学习BIM。实行从局部入手,阶梯化上升,这样设备更换和购买软件也不会占用公司太多资金。
软件选择可以选择两个市场上比较主流的软件一同安排人员学习,最后选择适合自己或者市场应用率高的软件,随着发展最后必定会有两三款成为主导市场的主流软件。
对于BIM人员可兼设BIM职位,毕竟不是每个公司都有人力和财力单独成立BIM工作室,在BIM人员提用上要敢于用新人和年轻人。
公司可针对各个公司财力和人员情况选择深入BIM化的程度和进度。以3年为一周期,制作公司BIM进城计划表。例如3年完成首批BIM技术人员培养,可视化和建筑碰撞检测。第二个三年完成带领新人学习BIM技术,完成全专业BIM技术人员配备,实行小项目实战。第三个三年介入EPC项目实战,配合施工方完成BIM使用周期延续…等等
BIM市场在国内还处于启蒙阶段,都需要公司、人员、软件共同摸索前进,BIM的优势在目前大环境下还不能为公司达到缩短时间、节省成本等优势的提现。但是随着软件的发展和人员的更替相信终会有一天BIM可以在全建筑生命周期中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宇航,周昊,徐倩怡,陈峥,葛恩生.BIM在预制装配式结构中的应用[J/OL].中国科技信息,2019(14):46-47[2019-07-1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739.N.20190717.1321.032.html.
[2]李治民.BIM技术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0):31-32.
[3]甄五昌.建筑检测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0):64-65.
[4]贾朝阳,谢吉建.建筑给排水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0):97-98.
[5]徐惠兴.基于BIM的混凝土施工全流程智慧管控系统研究与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0):193-194.
[6]冯玉娟.概述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0):197-198.
[7]徐江.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9(20):134-135.
论文作者:韩卓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软件论文; 人员论文; 项目论文; 公司论文; 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难题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