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相互作用论文,经济发展论文,节能论文,辩证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在2007年12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正式发布了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三部门联合制定和颁布的我国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方法,表明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真正迈入科学化和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这不仅会打开节能减排工作的全新局面,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对地方经济发展方向将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推动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节能减排新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我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的《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于2008年4月1日起在全国开始实施。较之过去的节能法,新法更加符合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的基本国情。
(一)节能减排法制化环境日趋完善
在新的《节约能源法》出台之前,从国家层面就已经掀起了一场旨在节能降耗、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节能风暴,紧锣密鼓地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剑指“节能减排”。2006年,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召开了全国节能工作会议,正式开始逐步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体系和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并于同年开始定期由国家统计局和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公布《全国单位GDP能耗公报》。2007年,国务院又制定和印发了《我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正式成立了有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国家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总理亲自挂帅,五部委齐抓共管。同年,国家发改委主任向全国人大报告时正式表示:要制定和颁发《我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实行节能减排问责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地方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与此同时,国家还加大了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在财政方面,通过预算安排和增发国债的资金流入支持节能减排工作;在金融方面,央行表示利用金融市场积极支持节能减排工作,加强信贷政策窗口指导,将企业排放和环境违法有关信息逐步纳入企业征信系统;在税收方面,节能环保的技术改造项目继续得到中央和地方财税的重点支持和扶植。节能减排工作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消耗太大,给环境保护和经济安全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节能减排新政策为经济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曾遭遇过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失衡的烦恼。只不过有些国家较好地补偿了“发展的代价”,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些国家则被“经济增长的代价”所绊倒,而走向了衰落。在这一过程中,从简单地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连接起来,从提出可持续发展,到探索以人为本的综合发展观,各国政府在什么是发展和怎样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方面,取得了众多宝贵的共识。如今,我国经济也发展到了这一重要的历史性时刻,如果不加快结构调整,转变那种消耗高、污染重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不仅将使经济发展付出资源和环境的过大代价,而且有可能导致资源支撑不住,经济发展难以为继的后果。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节能减排成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以及经济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将会被越来越多的国民所充分认识和认可。[1](P100)
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但要真正使节能减排行动落到实处,行政手段固然在某些时候可以唱主角,但根本而言,还是要改革不利于实行节能减排的制度,包括出台与环境相关的经济政策,制订完善的财税政策以解决地方在此问题上与中央的博弈。此外,通过结构调整,在产能替代建设过程中,还形成对传统产业的大量新需求,拉动经济新一轮增长。采取市场的和行政的多种手段,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二、节能减排可成为抑制经济过快增长的良方
管理层对节能减排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决策和部署,而且正式将节能减排列入对地方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实际上,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不仅是落实“十一五”规划规定的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双降”目标的需要,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也是抑制当前国民经济可能由偏快转向过热的一帖良方。
(一)节能减排促使经济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正沿着新一轮经济循环中的上轨高速运行,面临着过热的风险。造成这次经济过快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依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高不下。我国是一个典型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投资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这就表明,在这波固定资产投资热潮中,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投资热情丝毫不减,继续高歌猛进。更令人担心的是,由于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着强烈的投资冲动,在预算软约束以及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不少高污染高消耗项目的开工建设依然我行我素。
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的地方项目投资增长比中央项目投资增长要快一倍多。在这种情况下,反映未来投资增长势头的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速持续反弹。其结果是,一批高污染高消耗的项目尚未清理整顿,新一批项目却又在紧锣密鼓地大干快上。这无疑是当前节能减排任务异常艰巨的重要根源。因此,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投资继续高速增长的势头如果不加以控制,不仅会加大今后节能减排工作的阻力,而且将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打折扣。在这种形势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对投资过热引发的经济增长偏快发挥效应: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遏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另一方面能够扭转投资方向由高污染高消耗行业向低污染低消耗行业转移。[2](P51)
(二)节能减排可抑制经济过快增长
首先,实行节能减排责任制有利于改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观,规范其投资行为。传统政绩观最大的特点就是“唯GDP论”。在不少地方政府看来,迅速上马高污染高消耗项目是短期内增加GDP最有效的“捷径”。这种政绩观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科学地认识到GDP作为衡量政绩的一个指标,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其次,推行节能减排能够有效地改善投资结构,减轻资源的消耗和需求压力。我国经济的过快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型”经济的过快增长,而以绿色环保产业和服务业为代表的“轻型”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近几年,我国的重化工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取得了超常规的大发展,但在现有技术条件约束下,这些产业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因此,此次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放在了加快推进结构调整,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过快增长。最后,通过节能减排的财政金融措施,能够抑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投资扩张。比如从2007年开始,国内的金融系统开始实行“绿色信贷”政策,而12家重污染企业因为上了国家环保总局递交给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黑名单”,已经被各家银行追缴、停止或拒绝贷款。
由此可见,推行节能减排工作确实对抑制当前的经济过热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当然,要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工作在保护环境和抑制经济过热方面“一箭双雕”的功效,尚需在落实责任制和完善配套措施上多下工夫,这样才能使节能减排工作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比起企业来,政府由于存在自上而下的垂直层级关系,当市场缺乏必要的经济手段使节能减排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而导致企业不愿主动和积极地承担减排责任时,政府可以通过问责制和层层动员,并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从上到下在短时间内迅速将任务贯彻落实。这是政府主导体制的一个独特优势。
三、节能减排给产业升级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付出的沉重代价。实践证明: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非常重要,没有和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不可能走远。而大力倡导和发展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不仅给我国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升级带来挑战,同时也为我国加快工业化建设和产业升级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拓展空间。
(一)节能减排给电力行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电力行业主要成分为电站设备,输变电一次设备、输变电二次设备及电力环保设备。电源投资主要形成对电站设备及电力环保的需求,输变电一次设备和输变电二次设备的需求一方面来自电网投资,另一方面来自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会对电力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各子行业的差异还是较为明显的。比如,目前我国电力供应已经达到基本供需平衡,电力装机容量也已经达到7亿千瓦以上,宏观调控对电站设备的新增投资可能趋紧。而输配电行业则不然,一方面,前几年大规模的电源建设需要相应的输配电建设投资;另一方面,原有电网的升级换代改造等仍在进行,宏观调控对这部分投资基本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其一是2007年我国发电用煤超过13亿吨,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全国排放总量的50%,火电用水占全国工业用水的40%,烟尘排量占全国排放量的20%。其二是我国火电发电机组所占比例大,大量发电厂主要依靠小机组发电,使得全行业的煤耗量显著提高。其三是全国电网建设滞后,重发电轻供电的思维定式导致电网建设落后于电源建设,电网建设中超高压输电线路比重偏低,高耗能变压器仍在普遍使用。[2](P80)
我国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主要机遇和途径为:大力发展特高压电网;加强现有电厂设备改造,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积极鼓励新能源开发利用。电气设备将在发送配用的各个环节发挥显著作用。电力设备行业中新能源设备和电力节能设备等行业都将在节能减排行动中受益。与此同时,我国火力发电占比过高,对于煤炭资源形成过度依赖,电源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包括太阳能、风能、光能、核能、水能、沼气、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都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水电作为较成熟的发电方式,其大规模建设正在进行中;风电建设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前景广阔,仅2007年就有8家上市公司和跨国企业正式宣布进入风电设备制造和风力发电领域,政府明确表示将给予大力扶持。进入2008年,由于世界石油、煤炭等石化能源价格飞涨,全球市场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掀起了一轮新的高潮。目前我国新出台的能源政策也表明未来能源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新能源将成为主要分支。因此,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前景无疑是光明的。就短期来看,我国风电产业开发的条件更趋成熟,风力发电成本和上网电价已经能够使风电场运营达到盈利水平,未来风电行业的快速增长可以期待。太阳能光伏产业也值得关注,不过由于短期内我国硅料供应瓶颈难以打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盈利基本集中在最上游的太阳能多晶硅生产,而国内太阳能多晶硅的提炼技术还不成熟,因此,该产业的投资目前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受全球投资人的青睐和瞩目是可以理解的,风电产业和太阳能产业的高复合增长率使得这一行业的收益率普遍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
(二)节能减排给建筑行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建筑行业同样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任务同样艰巨。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国试点省市推行建筑节能已实现从点上示范到面上推广,从住宅建筑到公共建筑的扩大,从新建筑到既有建筑的重大转变。无论是新建筑还是对老建筑实施节能改造,第一步就是穿上外墙保温、外遮阳等“节能外衣”,并在此基础上,在用能设备上体现节约以及合理利用再生资源,才是节能建筑深度开发的重点。建筑部提出的“将节能进行到底”,就意味着节能建筑覆盖范围将愈发广泛和节能工作措施将愈加深入。挖掘建筑节能潜力,还将从建筑运行环节逐渐向建筑施工环节延伸,直至建筑全生命周期。2008年建设部将从规划、标准、政策、科技等方面全面推进,确保完成我国建筑节能“十一五”期间节约1.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任务。其一是通过新建筑节能,实现节能7000万吨标准煤;其二是通过北方地区供热体制改革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实现节能1600万吨标准煤;其三是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与改造,实现节能1 100万吨标准煤;其四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实现替代常规能源1 100万吨标准煤;其五是在建筑中推广绿色照明,实现节能200万吨标准煤。
为确保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和抓住发展机遇,建筑行业2008年将重点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室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大力开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政策配套研究和实施工作;继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工作,加强建筑节能法规建设和节能减排激励措施的完善;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我国建筑能耗统计及测评标识制度;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并积极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工艺、材料、设备推广和限用禁用技术的管理体系。世界自然基金会日前正式启动了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上海和保定等城市人选首批试点城市。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为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在未来五年里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将助力我国试点城市在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寻求低碳发展的解决方案,并总结可行模式,陆续向全国推广。
(三)节能减排给轻工行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十一五”期间轻工业行业要实现单位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对节能减排既要采用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加法法则,也要充分利用减法法则,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限制和减少那些具有“三低三高”,即低附加值、低质量、低价格和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和产品。至2007年末,我国能源效率仅为34%,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其中:轻工、纺织、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八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我国居民收入加速增长带动消费加速升级,进一步拉动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家具等行业的需求增长。而在农产品涨价及由此引发的国内温和通胀背景下,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家具等行业成本普遍上涨,形成对行业利润的侵蚀,严重影响了这些行业2008年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和项目开发。[2](P150)
造纸业除了是工业全行业耗能大户外,工业废水排出量约占我国工业废水总量的17%;消费类产品中,家用电器和照明设备的耗电量约占总耗电量的25%以上。不难看出,轻工业在我国虽然算不上是耗能绝对大户,但也是我国工业领域主要的耗能行业,特别是造纸、家电、照明等行业的消费环节,更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轻工行业的和谐与持续发展还有很多脚踏实地的工作要做。由国家林业局、发改委、财政局、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等部委联合制定的《我国林业产业政策要点》中,鼓励现有林厂及林业公司与国内制浆造纸企业共同建筑造纸原料林基地,加快推进“林纸一体化的工程建设”。该政策在短时期内对国内造纸业的企业基本状况不会有太大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拥有林纸一体化项目的一些造纸企业和集团将成为直接受益者,而且随着我国林权流转的逐步放开,相关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将得到很大提高。2008年,国际商品浆市场由于产能利用率的逐步下降而面临下行压力,这将有利于木浆自给率低于50%的我国造纸业走出前期的成本阴影,同时人民币的加速升值也将强化这一利好;造纸行业的利润率水平将因成本压力的缓解而明显提升。收入增长和利润率提高的双重推动也将对该行业加大节能减排的投资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节能减排给制药行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我国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国家环保总局为制药行业的节能减排制定的专项配套政策。它的实施将对我国制药企业在环保和排污方面提出更新和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新的排放标准和要求,制药企业将在环保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在影响成长的同时将在环境保护方面发生大的改观。一些不规范的生物医药中小企业将因无力承担和消化不断增大的环保成本而退出该制药领域,使我国的药品制造行业开始新一轮的洗牌和重组。2008年我国对医药行业的投资思路应该是:遵循医改和成长两条主线,重点关注全面医改受益子行业和相关企业,尤其是那些通过前些年的积累已经在某一领域形成自身优势和抗风险能力,或通过新产品、新市场拉动有望在未来实现较快增长的公司。
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高耗能和高污染的发酵类、化工类原料制药企业将成为环保治理的重点。部分原料药生产企业会因无法达到国家环保部门的排污和环保规定,而被要求停产和整顿,在一段时间内相关制药产品的市场供应会有所降低。按照新的排放标准,一家大型制药企业今后每年用于治理污染的费用将达到上亿元,而中型制药企业也要花费几千万元。新法规提高了现行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要求新建制药企业必须按照新的标准设计和生产,原有制药企业必须在三年过渡期内完成整改和升级。我国医药行业2007年的高增长不能简单理解为建立在上一年低基数上的恢复性增长,而是全行业整体回暖的拐点。从2008年开始,医药行业将受益于医改的市场拉动以及市场规范和集中度的不断提升而加速增长。看病贵、看病难和医疗资源比例失调等问题的解决将带来医疗市场结构性变化和中低端市场的崛起。初步估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给我国医药行业带来近2000亿元的销售增量,可见,我国医药行业的春天正在到来。
(五)节能减排给机电行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机电行业除了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主要抓手以外,其行业自身的高新技术应用和自主创新产品的开发也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2008年,国内外产业资本将进一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利用。同时,我国正式实施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再一次表明了政府力推节能减排的决心和信心,意味着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将是一个大的趋势。因此,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规模将迅速扩张,从而对我国机电行业形成新的增长推动力和发展增长极。我国宏观调控、美国次级债危机、人民币快速升值给机电行业内外需求带来了一定压力。钢铁、能源等生产要素涨价更是对整个机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考验。技术水平落后和自主创新产品不足制约着机电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实践表明:只有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才能有效规避这些压力。相对而言,2008年,机电行业中的机床、工程机械、船舶制造、家用电器、照明灯具等子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在国内外都较具有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从《我国政府采购节能产品清单》来看,家用电器、IT产品、照明灯具、电力设备和卫生洁具等五大类行业的相关领域和企业将有望从中获得益处。而其中家用电器和电力设备等产品涉及机电行业,与之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它同样成为推动机电行业新一轮升级换代和创新发展的原动力。作为未来最具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的风电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机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07年,我国机电行业保持了一个又好又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从发展的走势判断,2008年尽管宏观调控采用适度从紧战略,但我国与机电行业发展速度密切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仍将持续高位运行,因此,“十一五”期间的机电行业仍将维持高速发展的势头。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进一步带动了整个机电行业的出口快速发展,对于全行业拉动作用较为显著。从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处于重工业化初期的我国机电行业将在较长一段期间内得到持续和迅速发展。
标签:节能减排论文;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论文; 辩证关系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节能评估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建设投资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机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