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治疗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疗效观察论文_孙德海1,纪春梅2,王红3,李琪4,祝有杰5,田开

大庆油田总医院 麻醉科疼痛 163001

摘要:目的:在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8月进行保守治疗疗效欠佳,并接受过CT引导下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性阻滞治疗的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患者共20例,最终对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发生了率、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采用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对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而与之相关的吗啡用量也有所降低。另外,疼痛的缓解会持续六个月或者直到患者的死亡。同时,在所有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腹泻,有8例患者出现了低血压,有1例患者出现了一过性下肢无力,并没有出现于手术相关的死亡情况。结论:在CT的引导下采用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对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进行治疗,不仅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而且减少了药物的使用量,具有疗效佳、安全性高的特点。

关键词: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疗效观察

通常情况下,将胰腺癌、肝癌、胃癌称之为上腹部肿瘤,而随着这类肿瘤的发展直至晚期则通常会引起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而在现今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阿片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镇痛的效果明显有待提高,而此时采用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来进行治疗则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然而,就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的镇痛效果在远期中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对其进行了研究,现今所采用的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则可以在中远期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因为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所具有的自身特点,可以更有效、更广泛的破坏腹腔丛。为此,本文从我院中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8月进行保守治疗失败并接受过CT引导下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治疗的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患者共20例进行了深入有效的分析,现报告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中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8月进行保守治疗失败并接受过CT引导下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治疗的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患者共2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9例,女性患者为11例,年龄在37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11)岁,病程在0.5年到6.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5±1.2)年。在20例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患者中,有4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且所有患者都采用服用药物的方式对血压进行降低;有2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在入院期间对血糖进行了控制,另外有4例患者有家族肿瘤病史。而在所有患者中,有16患者为胰腺癌、3例患者为肝癌、1例为胃癌[1]。

1.2方法

在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对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发生了率、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分析[2]。在手术开始的当天应该将镇痛药停服,而手术开始前,则应该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乳酸钠林格式液500毫升。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来表示计量资料的均数,并采用t来进行检验,并采用百分数来进行计数资料的表示,并采用x2来进行检验,而来表示有关数据。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采用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后的疼痛缓解情况以及吗啡用量

采用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对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感,相比手术前的VAS评分,术后的VAS评分也有明显降低,从(8.3±1.3)分降低到了(1.4±1.1)分,而与之相关的吗啡用量也从手术前的(120±80)mg/d降低到手术后的(0±45)mg/d,且与手术前相比较,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4]。

2.2采用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所有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腹泻,有8例患者出现了低血压,有1例患者出现了一过性下肢无力,并没有出现于手术相关的死亡情况。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由中上腹肿瘤导致的疼痛感是十分剧烈的,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中上腹固性癌性内脏痛的传导则一般是由经腹腔神经丛在腹腔神经节换元后向脊髓相应节段投射,进而最终导致上行产生疼痛。就腹腔神经丛而言,其是人体内主打的自主神经丛,通常位于T12到L1水平的腹主动脉前或前侧方,同时围绕着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根部。由此可见,腹腔神经丛所在的位置是极其特殊的,所以必须在影像的引导下进行。

而在本文中,采用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对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感,相比手术前的VAS评分,术后的VAS评分也有明显降低,从(8.3±1.3)分降低到了(1.4±1.1)分,而与之相关的吗啡用量也从手术前的(120±80)mg/d降低到手术后的(0±45)mg/d,且与手术前相比较,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疼痛的缓解会持续六个月或者直到患者的死亡。同时,在所有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腹泻,有8例患者出现了低血压,有1例患者出现了一过性下肢无力,并没有出现于手术相关的死亡情况。

综上所述,在CT的引导下采用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对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进行治疗,不仅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而且减少了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具有疗效佳、安全性高的特点,具有优秀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冯睿,武百山,赖光辉,王琦,倪家骧. 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治疗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疗效观察[J]. 疑难病杂志,2014,13(01):59-62.

[2]姚鹏,丁远远,姜长林,马佳明,孟凌新. 腹腔神经丛毁损阻滞癌痛患者血浆胃动素及β-内啡肽的变化[J].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05):272-274+283.

[3]刘亚芹,姜长林,曲向林. CT介导下行毁损性腹腔神经丛阻滞的护理[J]. 实用医学杂志,2008,(16):2905.

[4]张佩斯,刘会,王天成.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顽固性腹部癌痛[J]. 辽宁医学院学报,2007,(04):54-55.

论文作者:孙德海1,纪春梅2,王红3,李琪4,祝有杰5,田开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  ;  ;  ;  ;  ;  ;  ;  

双侧腹腔神经丛毁损性阻滞治疗中上腹顽固性癌性内脏痛疗效观察论文_孙德海1,纪春梅2,王红3,李琪4,祝有杰5,田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