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作文教学实验促进学生作文“有物#183;有情#183;有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情论文,作文教学论文,学生作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费时多,效率低。为此,我们自1992年开始以“有物、有情、有序”为核心的生活作文教学实验,以期大面积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我们实验采取等组,先后测量,一组控制的方法进行,实验测试按下列参数进行分析:(1)生活题材的数量;(2)文章的字数;(3 )句子总数;(4)材料;(5)中心;(6)真情实感;(7)语言表达基本功;(8)条理;(9)修辞。其中前三项参数用以测定作文的“言之有物”,(4)(5)(6)项参数用测试作文的“言之有情”,(7)(8)(9)项用以测试作文的“言之有序”
实验的目标是解决学生作文中“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的难题,通过从内容入手,遵循写作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侧重教会学生从生活中选材,表达真情实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真”,段落分明,层次清晰。
生活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言之有物”的能力。主要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说,只要说得多,那写得好就有基础了。在让学生说出来的前提下,开始指导学生怎样表达,即怎样写,教会学生处理作文材料,安排次序,详略得当。在学生进行思维分析的基础上,实验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作文欲望,引导他们写真情实感,带着爱憎、美丑感受来作文,学生逐步形成习惯,掌握作文的规律。
实验过程中,以作文指导为主渠道,同时开设作文活动课,组织活动,经常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从三年级起坚持每周写一篇生活周记,四年级起,每学期给老师写一封信,六年级坚持每次校会都进行会议记录,养成练笔的习惯。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知道作文就是要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重点学会从说到写,掌握处理所见所闻所想的材料的技巧。
从附表数据统计可看出,实验组学生作文能力发展水平明显地高于对照组的学生。
1.生活作文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作文“言之有物”
从测试的结果来看,前三个参数指标随实验时间的增加,实验组学生的平均数提高的速度比对照组快得多,并且幅度远远超过对照组学生,这说明了生活作文教学是解决小学生作文言之有物的有效途径。
为什么生活作文教学能帮助学生有话可写?“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因此,“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袁微子先生就曾强调: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指的是文章的形式,当然讲形式总是要联系内容的,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文章的内容中,形式总是服从于内容的需要。所以,学生作文首先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的内容。具体内容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产生作文的需要。可见,认识能力是表达能力的基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认识能力的高低,而生活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指导学生认识生活,通过作前指导,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等活动,接触生活,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在扩展视野的同时提高认识,这样,有了生活材料的积累,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说,“言之有物”了。
2.生活作文训练能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使之“言之有情”
由于生活作文训练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日常生活的人、事来写,让他们把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的事情表达出来,这就从小培养了学生写作扎根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学生在积累生活材料的过程,容易产生表达的“自我需要”,加上教师有意识的鼓励,他们的作文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浓厚起来。
从测试结果分析中,我们认识到学生作文的最大兴趣就是拥有材料。而生活作文训练的优越之处也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材,生活就是素材源,学生拥有了材料,就很容易产生表达的需要。这样,儿童“好表现”的特点,在生活作文训练中得以充分发挥,容易形成一种具有内动力的主动表达因素。这种因素一旦活跃起来,情感机制也就应运而生,笔端也就流露出真情实感。
生活作文训练注重的是提高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的提高不但有利于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而且更有利于作文兴趣的培养。学生掌握了获取材料的能力,认识事物的积极性也就高起来。踊跃参加各种活动,因此有所感触,产生抒情欲望,积极主动地练起笔来,这样,势必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3.生活作文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作文方法,做到“言之有序”
在整个作文过程中,观察是前提,表达是结果,思维是核心,我们从测试的参数结果中证明了这一观点。在生活作文教学中,实验教师不用范文引路,让学生放手作文,重在指导观察和思维训练,突破了把学生思路框入老师或少数学生作文的思路的局限。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表达生活的欲望,整个作文教学过程遵循写作学的“三级飞跃”规律。通过教师前段指导,重点放在激发兴趣,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积累和心理萌动,产生动机,完成作文感和飞跃的过程;然后进入中段指导,重点指导作文的技术操作,即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技巧,促成学生进行心理孕育,实行内孕飞跃;最后,教师进行后段指导,重点放在点拨学生,引导学生心理物化,思维表达成文字,并进行恰当修改,得到心理满足,完成作文的外化飞跃过程。
附表.实验组、对照组生活作文测试成绩统计表
年级一二三
求 实验组 对照组实验组 对照组实验组 对照组
有 物 18 14
19 15 22 18
有 情 16 12
17 14 20 16
有 序 22 18
25 20 28 23
∑ 56
45 62 49 70 57
年级四五六
求 实验组 对照组实验组 对照组实验组 对照组
有 物 25 20
26 22 28 23
有 情 23 18
25 21 27 22
有 序 33 24
36 28 37 30
∑ 81
62 87 71 92 75
标签:升学考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