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人格救赎论文

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人格救赎论文

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人格救赎

陶仁凯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宁 530004)

[摘 要 ]《追风筝的人》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也是一部关于救赎的小说。童年时期的阿米尔家庭环境优越,但由于父亲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人格教育,从而导致成长中出现人格误区。阿米尔的自私、懦弱深深伤害了哈桑。多年之后,他开始对曾经自己犯下的错误进行救赎。从父子关系重建到解救哈桑的遗子索拉博,最终完成在人格上的救赎。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人格教育;人格救赎

卡勒德·胡赛尼于1965年出生在阿富汗的喀布尔,其小说《追风筝的人》于2006年获得法国ELLE杂志读者大奖,胡赛尼于2014年获得约翰·斯坦贝克文学奖,又因其作品的巨大影响力,他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并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阿米尔和哈桑的故事。小说既包含了他们童年时期的温情记忆,也囊括了阿米尔在风筝比赛经历后的痛苦和内疚,它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儿童人物的内心活动,阿米尔的人格救赎是其核心主题。爱与背叛、背叛与救赎,与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如影随形。“寻爱→爱殇→背叛→救赎”,可简约勾勒出阿米尔长达26年的成长之旅。

一、“飘渺”的亲情——阿米尔和父亲的父子关系

阿米尔的父亲是身强力壮、威风八面的成功人物,而阿米尔不但没有他父亲的这些男子气概,反而胆小怯弱。在父亲的伟大光环下,他对近乎“完美”的父亲极为崇拜和骄傲,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注和认同。每个孩子都会追求优越感,而家长或者教育者所能做的就是将这种追求引入到富有成果和有益的方面。他们必须确保,孩子对优越感的追求能获得幸福,而不是患上神经官能症和心理失常。父亲没有对阿米尔进行正确的人格教育,首先是将妻子的离世归咎于阿米尔,从阿米尔出生就对他带有偏见,而后又因为阿米尔长大后性格不像自己而排斥他,对阿米尔的创作才能也不感冒,这些都给童年时期阿米尔的人格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不仅如此,阿米尔的父亲还曾鼓励阿米尔去报名参加他并不喜欢的足球队或者是看球赛等,这些都体现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上的失败。

阿米尔的父亲将“偷盗”视为人生中最大的恶行,然而讽刺的是,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小偷。首先,他剥夺了阿米尔得知自己有兄弟和拥有正常家庭的父爱的权利,他的教育方式给阿米尔带来心理阴影,童年阿米尔因此在追求父爱的过程中误入歧途,变得嫉妒心强且懦弱。在这样一种“飘渺”的父子关系下,阿米尔借风筝比赛获得了父亲的认可,却因此伤害了哈桑。其次,阿米尔的父亲还剥夺了哈桑拥有真实父亲和兄弟的权利。原本应该有像阿米尔一样生活的哈桑,受尽了种族上的歧视和虐待。最后,他还“偷走”阿里的荣誉和尊严。与阿米尔的父亲相反的是拉辛汗,他肯定阿米尔的优点,并且对阿米尔的创作才能不断鼓励、支持。对于阿米尔犯下的错误,他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其进行救赎。拉辛汗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阿米尔父亲的角色。阿米尔的父亲在家庭教育上的失败是导致阿米尔的人格发展走向误区和哈桑的悲剧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umor size, localization, TNM classification or coexisting CP and serum TGF-β1, MCP-1, s-Fr and HA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PDAC. No tested substances in PDAC patients was related to survival.

二、“虚伪”的友情——阿米尔和哈桑的主仆关系

哈桑和阿米尔所代表的是两种对立的种族。首先,阿米尔出身高贵,其祖父是律师,父亲是成功的地毯商人,他的家族属于“上等”的普什图人,是逊尼派穆斯林;而哈桑是仆人阿里的“儿子”,父亲残疾母亲声名狼藉,他们是“卑劣下等”的哈扎拉人,是叶什派穆斯林信徒。历史上部分普什图人曾经因为信仰问题压迫哈扎拉人,阿塞夫欺压哈桑,强调了“他们这种人污染了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国家,他们弄脏我们的血脉”,连阿米尔的老师在提到哈扎拉人的时候也“皱了皱鼻子,仿佛那是某种疾病”。

多年来阿米尔都承受着灵魂的拷问,背叛哈桑这件事一直困扰着他。但阿米尔始终缺乏勇气去重新拨开痛苦的一页,选择将它尘封起来。即使这样,阿米尔还是会经常内心痛苦万分“我常常告诉哈桑,有朝一日,我们会沿着海藻丛生的海滩散步,让我们的脚陷进沙里,看着海水从我们的脚趾退去”。因为拉辛汗的“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加之婚后无子,他认为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们都有不收养的理由……我的理由是:在某个地方,有某个人,因为某件事,决定剥夺我为人父的权利,以报复我曾经的为所欲为”,他决定对当年犯下的错误进行救赎。

俗语说“不怕狂风一片,就怕贼风一线”。大风降温前要及时检查屋顶、四壁及门窗的的缝隙,防止贼风从圈舍、门窗的鼠洞、漏缝、缺口等处吹进。同时对门、窗也要加固,以防大风把门、窗刮坏,形成穿堂风。

三、多年的内疚——阿米尔的人格救赎

(一)父子关系的变化

父亲的去世给他带来很大的打击,阿米尔在拉辛汗来电后决定前往阿富汗进行救赎,因为“我和爸爸的相似超乎原先的想象,我们两个都背叛了愿意为我们付出生命的人……不只是为了洗刷我的罪行,还有爸爸的”。

救赎,就是找回自己,重新站在日光之下的意义。我们寻找我们曾经放弃的一切,恰恰都是我们不得不去寻找的。阿米尔对自己的人格救赎就是要找回善良的本性,寻找当初他为了赢得父亲的认可而放弃的勇敢和正义,重新以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格个体站立在生活中。在童年时期,父亲是如此的成功和耀眼,他希望阿米尔和他一样成功。童年时期的阿米尔顺从他的父亲,以父亲为榜样,并且想尽一切办法来赢得父亲的欢心。阿米尔在阿富汗内战后随父亲逃亡到美国。在美国阿米尔失去了原先优越的生活条件,父亲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从前,因此他必须自己去思考、选择、实践。过去的经历和自我形象开始解体,作为一个成年人,阿米尔开始审视自我。而此时父亲不再是原来那个荣耀、强健的成功商人,反而需要依靠阿米尔来生活。父子齐心协力,逐渐融入美国的生活方式,阿米尔也成长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独立个体。阿米尔的成长改变了父亲原先对他的看法,父子关系也变得更和谐、亲密。

(二)曲折的救赎之路

个体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的人格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这种整体人格的行为表现和个体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是一致的。然而,阿米尔的善良本质和其行为模式并不统一,其最明显的表现是背叛哈桑后的内疚和痛苦,这种不统一为后来的救赎埋下伏笔。身份上的差异导致阿米尔在哈桑遭受欺凌的时候畏缩、逃避。哈桑是一个典型的《古兰经》中的替罪羊形象,他逆来顺受,是阿米尔在追求优越感过程中的牺牲品。

其次,美国是该地区唯一一个WTO-X法定承诺率超过20%的国家。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WTO-X条款覆盖率和承诺率上的突出表现,充分体现了对于新一代贸易政策规则的重视及力争成为21世纪贸易规则制定者的强烈愿望。相比之下中国的RTA条款质量明显偏低,不仅低于该地区全部国家的平均质量水平,甚至在WTO+条款覆盖率、WTO-X条款覆盖率及法定承诺率上均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对于WTO+条款的覆盖率为68.6%,仅高于部分东盟国家;对于WTO-X条款的覆盖率仅为20.5%,远低于发达国家34.1%的平均水平,只及日本和美国的约一半。

首先是在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而且已经被害后,他摒弃宗教信仰中的收养观念,收养索拉博。拯救被关押、虐待的哈桑遗子索拉博之路充满了曲折,当童年的阴影阿塞夫再次出现,阿米尔选择了勇敢面对。索拉博如曾经的哈桑,在危难时刻再一次保护了阿米尔,二人设法逃脱困境。艰难的移民程序让救赎之路雪上加霜,加之索拉博在恤孤院受到的折磨和虐待,让索拉博的自杀成为一种必然。索拉博长期的抑郁,也无疑增添了救赎的困难。因为风筝,哈桑用自己的卑微和忠诚让阿米尔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赢得父亲的认可,但其人格发展却走向了歧路。而在救赎之路,因为风筝,阿米尔甘愿成为为索拉博追风筝的人,弥补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最终通过风筝,他带领索拉博找回人生中的快乐,实现了救赎。

结 语

阿米尔的救赎不仅仅是对自己人格发展缺陷的救赎,更是对悲剧性的哈桑的救赎,也是对失责父亲的救赎。从私生子、低劣种族的身份到成为阿米尔一家的仆人,再到为了保护阿米尔而奉献出的忠诚和受到的伤害,以及最后为了维护种族尊严而献出的生命,哈桑的悲剧伴随其一生。父亲的失责一方面在于没有正确地引导儿童解决在心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导致阿米尔的人格发展走向歧路;另一方面,他未能给哈桑提供一个健康有益的生活环境,并且在哈桑受到伤害后未能给出及时的关照和爱护,导致哈桑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受到双重伤害。阿米尔的人格救赎在于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的个体,父子关系趋于和谐,并且帮助哈桑的遗子索拉博逃离战乱,并为其成长和发展提供积极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M].田颖萍,译.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

[2]韩玉群.人生的回转木马——《追风筝的人》中的成长与救赎[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3-115.

[3]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追风筝的人[M].李继宏,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王琪.认同与成长——《追风筝的人》中父子关系的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7.

[5]张国龙,陈晖.成长的背叛、救赎及其他——《追风筝的人》对成长的深度书写[J].中国图书评论,2005(5):27-31.

标签:;  ;  ;  ;  

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人格救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