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论文_安娜

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论文_安娜

安娜(久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 青海 久治 624700)

摘要:婴孩时期学语言,是模仿父母的语调,父母说一句我们学一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为有自己的发音特色和独特的腔调。每个人学习新事物的过程都是一个由模仿到自我创新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写作也不例外。古话说的好:“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不是让学生彻底推翻那些旧知识,自己去创造新知识,而是让学生借鉴古人的经验,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新知识。下面我将就关于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这一方面浅谈个人想法与见解。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模仿到创新的渐变;写作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2-002-02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年来,唐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这一诗句被世人传唱,甚至成为我国历代教育中的至理名言。诚然,读有益,我们的国人也历来推崇并称扬我国的“五千年传统文化”。然而传统文化中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却也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内含。纵观古代的教育方式,“四书五经”造就了多少庸碌之辈,仅就建国后的传统教育而言,我们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又造就了多少“高分低能”的“人才”?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写作训练一直都是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作文分数在语文考试中所占比重是极大的,因此在中学语文写作这一块,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会创新。

1 作文模仿与作文创新

在大多数中学,作文抄袭状况十分严重,即使没有抄袭,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学生思想僵化,在他们的文章中很难读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青春的激情。是什么原因造成现今中学作文水平的降低?又是什么原因使孩子对作文写作采取抵触态度?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思索与探讨。

教师在布置课后作文时,不能对学生束缚太多,只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主体框架,让他们去自由发挥就好,有些学生的写作功底和想象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进行指点,让学生打开思维空间,找到写作题材。例如教师在布置半命题式作文:“——其实很快乐”的时候,许多学生看到题目后大致都会想到要写什么,但他们的第一想法往往没有什么创新之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提点让他们的思路变广,想得越多写出来的文章就越精彩。那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提点呢?

首先,教师可以采取“模仿”方式,让学生回忆一下之前看过的有关这类题材的文章并自愿起来叙述文章内容,抒发感想,在学生说完看过的类似文章之后,教师便可以引导着说:“同学们都很聪明,记得书中这么多例子,但是我知道你们并不想模仿别人的想法,现在肯定有同学迫不及待的想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了吧?先别急哦,接下来给同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5分钟之后请各位同学到讲台上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初中生聚在一起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老师利用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欢快起来,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模仿”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加深印象,从而进行借鉴与创新,使自己写出的文章既具有个人特色,又充满前人智慧。

2 反向思维创新

文章的写作不能只沿袭旧有的内容,更要加入创新成分,如果只一味的进行模仿不去创新,文学就得不到滋养从而无法生存。在中学作文写作教育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创作具有自我风格的文章,当学生的作文选材很平常甚至庸俗的时候,作为老师,可以教他用反常的事例进行创作。例如作文题目是“我最尊敬的大英雄”,这时候很多学生会选择从革命烈士或警察叔叔等英勇伟大的职业入手,但我们可以选择用反常的事例来写这篇文章:穷困的小偷在冬天跳入湖中救助落水的陌生孩子、路边的乞丐自愿撞上疾驰而来的汽车只为保护背后不相识的孕妇。运用这种反常事例去写平常的题材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读起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日常写作过程中,我们不能使每篇文章都各具特色,但我们可以在文章中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给文章润色,使作品具有新意,不会落入俗套,但切记一篇文章中不可过多运用修辞,这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从而使你的创新之处变得前功尽弃!

3 批判性思维

中学教师进行作文讲解时需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爱上写作,这样学生才会有灵感,就不会苦于肚子中没有墨水而一味的复制、模仿他人的文字。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只有让他们充满生命力祖国才能繁荣富强,而今,学生在语文写作课堂上失去了这种生命力,变得麻木呆板,只会模仿他人的文字,不懂得自我创新。这种不良情况发生的关键原因在于教师的教育工作没有做好,在课堂上没有充分扩展学生的思维,只是一味的进行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写不出优秀的作品。当老师带领学生上阅读课时,除了要讲解文章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处理这种情感,一篇文章,只有拥有了真情实感,才算得上好文章。

批判性思维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具备批判性思维便能够意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从而及时改正,真正做到桃李满天下。学生拥有批判性思维便能够懂得“模仿”的精髓,从而做到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创新与升华,从而创作出足够优秀的作品。

4 由模仿至创新的渐变过程

教会学生文学模仿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领会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是字面上的语言结构;而创新的方式则应当结合教材,限定主题,而不固定作文的题目。对于写作来说,写作的方式与表现的手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抛开那些方式方法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即:不限定称谓、不限定叙述方法、不限定表现手法,只为学生提供一个主体框架,让学生自己去填充其中的色彩。

4.1教会学生模仿

以《社戏》一课为例。在这课中,笔者首先对学生们讲述了鲁迅所生活的社会背景,以及简单扼要地讲述了鲁迅的一生。通过鲁迅的“儿时”与成长后社会状况的对比,让学生体会鲁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认识在那样一个年代,能够拥有“儿时”美好的经历难能可贵。其次,笔者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了写作训练,要求:以“我的童年时代”为题,不限字数,让学生从鲁迅的作品中学习他的语言运用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用写作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儿时趣事。

4.2让学生自主创新

文章的模仿不能只是单一的沿袭旧有的内容,一成不变的写作技法。一味地追求模仿,只能使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少了活力,失去自己的个性。教师可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风格特色,哪怕有些学生的写作手法笨拙,但只要教师能够悉心指点,相信学生会在写作技巧上有所突破。

接上文示例。在以“我的童年时代”为题的写作训练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的作文一味模仿鲁迅的语言运用方式,其语言表现手法既不符合地域语言文化的特色,又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语言特征。因此,笔者在而后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们强调,模仿不是抄袭,即便是方言,也是一种文化,也有其独特的魅力。随后笔者出示了自己所写的范文,让学生们观摩并体会。这时,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由对鲁迅的模仿而转变为对教师的模仿,并使他们逐渐领悟了文学模仿的内涵,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综上所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至创新的渐变过程,其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其中,让学生学会模仿是一种写作教学手段,而让学生学会自主创新,才是我们实施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

5总结

中学生的语文作文教育必须从模仿入手,模仿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事例积累,有助于写作技巧的提高。但中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在模仿的基础上写出具有自我特色、能够抒发自我情感的好文章,如果不会创新只是一味的模仿,那学生就不能突破自我,找到写作的真谛。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将模仿与创新相结合,让中学生们写出具有创新意义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 孙楠,谢蒋艳.中学教学参考 [J].江苏:南京教育出版社,2010.(6).

[2]韩丽梅.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J].上海:语文出版社,2007(4).

论文作者:安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论文_安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