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论文_龚荣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三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西南宁 530021)

摘要:目的 总结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循证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在以往三年之内所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对比分析,所选患者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循证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死亡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循证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可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循证护理

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比较急,通常患者会产生抽搐以及昏迷等,需要及时为患者开展抢救治疗,在抢救期间实施循证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治疗,治疗之后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加快康复速度,对于疾病的恢复起到有利的作用[1]。根据文献资料显示,对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循证护理操作,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死亡率,提升抢救成功率[2]。本文选取我院在以往三年之内所接诊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对比分析,所选患者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循证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所接诊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对比分析,所选患者全部通过明确诊断,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开展不同的护理措施;研究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中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55.7±18.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中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54.1±17.4岁;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常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饮食护理;

研究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作为负责人,代领六名护理人员组建,在开展循证护理之前,需要对每一位护理人员进行有关知识的培训工作,使每一位护理人员能够掌握此类疾病的基本知识与护理对策,将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分析和处理;②为患者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的用药习惯,同时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告知患者怎样有效预防疾病的出现,同时根据患者的疾病进展进行合理与有效的活动指导以及饮食指导工作;③为患者开展饮食护理期间,在最初几天给予患者流食,之后慢慢转化为普食,保证食物软烂并且富含营养,给予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并且容易消化的食物;④针对情绪不稳定患者,护理人员需要与其保持交流,缓解患者的焦虑、烦躁以及恐惧情绪,从而避免不良情绪对于患者恢复所产生的影响;⑤严格观察患者的精神意识情况,特别是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反应迟钝、面色苍白以及大汗现象,对于患者疼痛的位置、疼痛强度以及疼痛性质进行观察,为患者提供吸氧操作;⑥对于患者平时是否存在便秘情况进行评估,指导患者卧床排便,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床边坐便器,保持按时排便的习惯,针对无糖尿病患者每天清晨为其提供蜂蜜水饮用,适当按摩患者腹部,当患者不存在腹泻的情况下为其提供缓泻剂,针对3天以上没有排便的患者,为其使用开塞露,针对超出5天没有排便的患者,使用低压盐水进行灌肠操作[3]。

1.3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死亡例数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采取问卷形式进行调查[4]。

1.4统计学处理

选取SPSS15.0统计软件加以计算,其中计量数据采取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2表示,计算得出的P>0.05表明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计算得出的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数值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例(%)

3讨论

循证护理属于20世纪90年代受到循证医学所影响产生的一类分支学科,主要是依照最佳证据的新理念与新思想在医学领域中发展而来的护理学领域,循证护理的实质为客观并且明确地根据最新证据进行护理工作,依照护理人员的实际技能与临床经验,分析其价值、实际情况以及愿望,三者有效的结合,制定理想的护理方案[5]。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一类疾病,患者早期死亡率非常高,心力衰竭属于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结局,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50岁到59岁人群中产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大概在0.8%左右,80岁到89岁人群产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大概在9.1%左右,并且会有20%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疾病,现在全球中每年大概有超出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一半以上患者死于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疾病通常会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6]。根据本文的研究显示,选取我院在以往三年之内所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对比分析,所选患者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循证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死亡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循证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抢救成功几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其恢复效果,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降低不良后果的产生。

综上所述,临床中针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循证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保证抢救成功率,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玉芝,侯雪飞,杨宏,冯琪,于梦蛟,安贞玉. 循证护理对减少泌尿外科老年病人术后各种风险的发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7,10(2):72.

[2]王瑞芸,谢金平,卢进杰,谢彩云.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26(6):62.

[3]蔡海鹏,阮君英,林祖近,陈磊,宋伟,徐玉顺,泮慧俐. 冠状动脉内注入大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5,17(7B):824.

[4]李臣,骆琪芳,刘亚丽,王晓凤. γ-谷氨酰转移酶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再通后心力衰竭的探讨[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160.

[5]孙环,王秋玲,刘其可,梁冰燚,朱肖霖.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45(16):28.

[6]陈舜妹,李兰. 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信息系统整合模式在儿科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46(2):18.

论文作者:龚荣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  ;  ;  ;  ;  ;  ;  ;  

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论文_龚荣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