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研究评价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引文论文,中文论文,社会科学论文,索引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3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35(2003)01-0092-06
对社会科学研究进行评价,一直是科学研究机构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 。我国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工作中,长期以来一直沿用同行专家定性评价的方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1994年把“社会科学成果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设计”作为院重点研究 课题,其成果已于1999年以专著形式发表,[1],光明日报亦于1998年初予以报道,此 项研究的负责人谈到国外社会科学评估时提到:国外有一个广泛认同的研究规范,通过 引证分析和同行评审,基本上能比较出成果的学术水平。[2]这里的引证分析,就是指 的论著发表之后被后来的科学研究人员和科学研究成果引用的情况。引证分析所借助的 工具就是引文索引。
一 引文索引的特点
美国律师谢泼德(Frank Shepard)1873年编制出版的供律师和法学家查阅法律判例及其 引用情况的检索工具,是引文索引的先驱。它是以早先的判例为线索,分别引出后来援 引这些判例的其他判例[3]。美国图书情报学家E.Garfield借助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 ,于20世纪60年代初编辑发行了《科学引文索引》(SCI),此后又陆续编辑发行了《社 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科学引文索引》(A&HCI)及其他专业性的引文索引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于20世纪90年代编辑出版了《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CSCD)。
科学研究人员在科研工作中,要不断地查找有关文献。查找文献的方法之一是利用文 献检索工具,另一种更传统、更普遍的方法是通过已找到文献的参考文献(引文之一)来 找新的文献。引文索引就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来源文献的文献目录等信息及它们的 参考文献之类的引文系统地、科学地编排起来,供科研人员查检使用。引文索引是区别 于其他任何一种文献检索工具、有着其他检索工具所没有的独特检索功能的一种检索工 具。它不仅有一般文献检索工具所具有的收录文献的目录信息等,而且有其独特检索工 具所没有的收录文献的引文(包括参考文献、文后注、脚注、文内注等)的目录信息,以 及借助于共引和文献耦合生成的相关文献的信息。并且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把这几个部 分有机的、科学地连接起来,为科研工作文献检索提供了多种途径的单项和多项组配检 索。因此引文索引是不同于一般文献检索工具的一种独特的文献检索工具,它不仅有来 源文献的文献目录等信息,而且有来源文献所引用的文献(包括参考文献、文后注、脚 注等)的文献目录信息,并且借助于文献耦合和共同被引文献信息,编制出相关文献索 引,后两者是一般文献检索工具所没有的。因此,引文索引大大扩大了检索范围。据统 计SCI平均每篇来源文献的引文已达21篇以上,SSCI亦在14篇以上,CSSCI目前约5篇左 右。相关文献的检索对提高文献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都有帮助。另外,通过引文索引 检索得出的结果,是类似于家(族)谱的文献目录图谱,它包含对某篇论文的创作产生影 响和作用的早先的论著及其作者,以及在它发表之后受到它的影响而引证过它的后来的 论文。因此,引文索引的检索结果是跨越时空的立体式的检索结果,可用来追溯历史渊 源和后来的发展。而一般检索工具的检索结果则是跨越时间的平面式的结果。
二 引文索引在科研方面的作用
自17世纪学术刊物在英法正式出版以来,学术研究论文就成为研究人员研究成果的书 面记录,是科学实践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版权概念的产生,学术研究论文的出版 又担当起记录科学发现“所有权”的功能,成为科学发现发明的证明[4]。在学术研究 论文中,引文又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篇学术研究论文的引文,是作者对前人和 今人已有研究成果的承认和借鉴、使用的说明,对于被引用者和论著而言,是他(它)们 对以后的科学研究人员及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产生影响和作用的书面记录和证明。因此 引文索引是科学研究工作继承性和发展性的具体、客观的体现。中科院37位院士曾明确 指出:“科学家的声誉只能建立在科研工作取得广大同行承认的基础上,”[5]而论著 发表以后被引用的情况总体说就是广大同行承认的书面记录(当然,也有批评和否定的 引用,但这类引用在引文中所占比例有限,且也不难识别和区分)。
因为引文索引体现了科学研究工作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因此通过引文索引的数据统计 分析,既可以得到其他检索工具也能产生出的某个作者、单位、机构、地区、国家的学 术生产力(发表论文情况)、研究进展和成果情况,也可以得到其他检索工具无法产生的 大量科研信息,诸如:某个作者、单位、机构、地区、国家的学术影响(他们的论著等 对后来科学研究工作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学术地位等情况;可以从中分析出某个项目、 课题、假想、概念、理论的提出、发展和现状以及对它们有些什么评论、修正和发展; 可以了解学科、专业的历史、发展,当前的研究前沿和热点论题、论著,以及这些前沿 和热点的学术带头人和带头机构等;可以发现新的学科专业的生长点及其发展情况;通 过引文分析,可以看出学术著作、学术刊物、报纸等的学术影响和作用;也可分析出各 种学术交流媒体的作用及变化等等。学术研究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几乎都可以从引 文索引中找到解决办法和答案。这从生产SCI、SSCI、A&HCI以及其他单学科性引文索引 的ISI的产品中可得到证实。[6]
三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及其评价作用
(一)研制CSSCI的起因
引文索引客观、真实、公正地反映了科学研究工作的继承性和发展性这一事实,是它 在帮助科研人员进行文献检索和了解科研进展有关情况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的原因所在, 也是引文索引统计数据在科研成果评价方面发挥作用的理论根据。中科院37位院士指出 :“总的说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工作,以及一些确有重要贡献的工作都曾被多次引用。 一项科学著作发表后,如果石沉大海,在国际同行间全无反应,恐怕无论如何也不能说 是一件重要的工作”。[5]
Carfield利用1961年SCI的引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诺贝尔奖获得者人均被引用次数和 被引用论文数分别是所有被引作者人均的30倍和17倍。对1~15年被引用最多的50~100 0名科学家的情况分析发现,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已获得或以后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其中获奖者的人均被引次数和论文篇均被引次数明显高于未获奖者,而在发文数上甚 至少于未获奖者[7](P49),利用引文统计数据还可预测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奖人[7](P35) 。按SCI引文分析数据对美国高校进行排序的结果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的美国大 学排名,有很高的相关性,如果按学科排序,则相关性更高。[8]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方 面,利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的引文 数据分析诺贝尔经济学奖和文学奖获得者的情况,与SCI的结果极为相似。[7](P31)
SCI的数据特别是被引数据的统计分析,在科研评价方面的独特作用,在世界上已获得 广泛承认和接受,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已把被SCI收录的研究性论文数和被引用的 数据列为两大指标,欧洲和南美洲许多国家都把被SCI收录的研究性论文和引文数据作 为评价指标。我国科技界也把被SCI和CSCD收录的发文和引文数作为评审的主要指标。 然而,SSCI和A&HCI至今在世界上并未获得普遍承认和接受,其中主要原因是政治制度 、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作用是自然科学方面不能比的。Carfield 也承认,诺贝尔文学奖在人员、地理和哲学的偏见上充满争执。[7](P31)语言文字上的 影响在文科和地理科也有着明显区别。据统计,到1999年底,在ISI的Web of Science ,中国被SCI-E收录的论文10万多篇,同期中国被SSCI和A&HCI收录的论文不足5000篇。 为弥补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的不足,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已推出CSCD。但文科却 没有相应的数据库。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南京大学为填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缺少引文索引这一空白 ,为了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人员提供一种立体式的检索工具,也为其研究成 果评价提供一种与专家定性评价互为补充的工具,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究开发了《中 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并被教育部列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9]
(二)CSSCI简介
CSSCI在确定了自己的宗旨和方针之后,首先考虑的是文献来源,特别作为一种评价工 具,来源文献的质量和权威性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文献计量学的2/8定律(即20%左右的 文献可以满足80%左右的需求),参照SCI、CSCD等国际和国内的引文数据库的惯例,CSSCI课题组决定选取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的15%左右作为其来源刊。借助于已有 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CSSCI数据库产生的期刊影响因子),并 在2年之内先后两次聘请全国(包括社科院系统的)1000名教授,对按1∶1.2的比例提出 的来源期刊进行差额评选,最后确定下2000年的源刊419种。[10]
在文献标引项目和检索点上,兼顾了科学研究工作者文献检索和科研管理工作者基础 数据统计的需要。针对中国文科期刊的特点,在引文标引下,包括了参考文献,文后注 ,脚注,并对文内注和文内引语也进行了标引。并且对文献类型和文种以及图书分类和 学科分类,均作了详细标引。在计算机检索界面上,来源文献的检索点有作者(或第一 作者)、机构(或第一作者机构)、地区(包括省、市、县);题名词、关键词、刊名;学 科分类(包括国家标准中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和综合性社科刊物及高校文科综合性 学报)和图书分类,发表时间,基金项目等;被引文献的检索点有:作者(或排除自引) ,题名(篇名、书名),刊物(包括汇编名等),出版社等;此外,还有相关文献检索点。 在一个检索界面上的所有检索点均可进行单项检索、多项组配检索及布尔逻辑检索。[1 1]
(三)CSSCI在科研工作和科研评价方面的作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具有引文索引所具有的一切特点和优点,它在科学研究工作上 的作用如前所述,此不赘述。这里重点谈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在科研评价工作上的 作用。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源刊主要来自中国本土,用于科研评价的数据全部来自国内 出版刊物。因此,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上都有共同的标准,语言文字上的 歧视也不存在了。
1.在文献计量学上,CSSCI有着与SCI极为相似甚至相同的特点
首先,CSSCI的源刊数量和SCI-E相同,均占各自学术期刊总量的15%左右。
其次,在被引的文献中,大量被引的只是极少数。根据SCI的统计,论文发表后被引用 的只占51%多一点[12]。在1945~1988年间被引用的近3273万件文献中,被引用1次的占 56%左右,被引用4次以下的占80%,而被引用50次以上的占1.52%,被引100次以上的占0 .45%,被引用1000次以上的只占0.00004%[13]
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一年的数据中,在被引的作者、书籍和论文中,被引1次的均 占被引总数的2/3以上,被引2次以下的占被引总数的80%以上;作者被引20次以上的仅 占16.3%,被引10次以上的书籍和论文分别占总数的3.1%和0.08%。以1999年的数据为例 ,共收录期刊504种、来源论文65712篇、被引文献305274篇(种)次。其中作者、书籍和 论文的被引情况如下:
从期刊的被引情况看也基本符合2/8定律:1999年被引的1万余种期刊中,被引6次以上 的刊数占总刊数的18%,它们的被引次数占期刊被引总次数的80%,1999年被引的6170余 种中文期刊中,被引10次以上的刊数占总刊数的16.2%,它们的被引次数占被引总次数 的81.1%。
2.CSSCI引文统计结果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
(1)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作者和著作被引次数上,马克思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革命领袖人物及他们的著作均排在最前列。1998年、1999年 和2000年作者被引次数排在最前列的均是马克思、邓小平、毛泽东、列宁等。1998年、 1999年和2000年书籍被引次数排序最前列的是邓小平文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毛泽东选集,列宁全集等。
(2)传统文化影响源远流长。在按作者被引次数排序中,排在革命领袖人物之后就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司马迁等。[14]
(3)对书的引用大大超过对期刊论文的引用。对书(包括古籍和汇编)的引用次数占文献 被引总次数的2/3以上,对期刊论文的引用次数约占文献被引总次数的1/4左右,对其他 文献的引用次数约占文献被引总次数的7%左右。
(4)各省市区与各学科专业间不平衡。东部沿海省市,特别是北京占了相当大比例,19 99年被CSSCI收录的论文中,北京占23.5%,北京、湖北、江苏、上海四省市发文占45.3 %,西部一些省区相对很少。在学科专业间,由于传统影响、科研人员多少等,在引文 数量和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区别。图书馆学、情报学、历史学、考古学的引文著录比较规 范完整,而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则有待改进,两者1999年分别有近2/3和1/2的论文无引 文。
(5)引文亟待规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相当大一部分论文没有引文,有引文的论 文篇均引文也只有8篇左右,这与SCI、SSCI均有很大差距。有些论文甚至对批评和商榷 的对象也没有著录出来。引文中缺项、中外文夹杂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更有甚者,有的 论文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文件汇编中收有中共十五大的文件。
3.CSSCI的引文分析结果与其他评定结果有极强的相关性
(1)《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文化卷)列出47位历史人物[15],其中出现在中文社 会科学引文索引1999年被引最多的100位作者中有22人,在被引最多的250名作者中有29 人,在被引最多的450名作者中有32人。另外15人中,宗教界7人,戏剧、小说、书画家 6人,古代第一个异端思想的代表和古今家训之祖各1人。
(2)按学科对作者被引次数进行排序发现:如果在革命领袖、传统文化代表人物及团体 作者不参与排序的情况下,无论是按论著被引次数还是仅按论文被引次数排序,结果排 在前列的确实都是活跃在各自学科前沿的现代的知名学者,下面是1999年按上述原则排 出的经济学、语言学和图书馆学情报学三个学科的前十名。
(3)按1998年期刊影响因子和被引总次数对图书馆学的期刊进行排序,排在前12位的期 刊和北京大学等编制的《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出的图书馆学前12种期刊完全相同 ,甚至名次也基本一致。[16]
(4)《经济研究》一刊的期刊影响因子和当年被引指数在1998年、1999年和2000年均列 所有中文社科期刊之首,这和该刊的作者群及学术影响是完全一致的。该刊1998年134 篇论文的作者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中央国家部委机关,金融机构的总部和高等 院校,从地区看,除湖北和陕西外,全部来自沿海省、市及美、英等海外高校。1999年 该刊被引用的论文作者470余人中有8位被引20次以上,他们依次为张维迎(53次),樊纲 (44次),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组(43次),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 (38次),杨瑞龙(32次),周其仁(27次),陈东琪(22次),易纲(22次),这些作者在经济 学科论文被引最多的中国作者排名中均排在前13位,其中前6名也是经济学科论文被引 最多的6名中国作者。1999年《经济研究》被引用10次以上的18篇论文中,有17篇也是 经济学科中被引用最多的17篇中国人作者的论文,另一篇名列经济学科中被引用的中国 作者论文的第20位。
(5)对19世纪80年代以来中文报纸的被引情况按年度进行统计发现:中文报纸年被引次 数发生明显变化的均出现在中国近现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前后,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胜利等。
(四)使用CSSCI的数据应注意的问题
引文统计数据也和其他任何一种量化评价指标一样,有着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而 且中国人文社会期刊论文著录亟待规范,CSSCI的数据也有待不断地补充和积累,因此 使用这些数据时,必须科学地加以分析,与专家的定性评价结合使用,以弥补专家评价 中某些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其互为补充。此外,在使用引文数据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问 题。
(1)保证取样数据的规模。数据规模越大,时间跨度越长,正确性、可靠性越好,反之 则差,尤其在对个体的评价中应科学地加以分析。
(2)不同学科甚至专业方向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引文规律,且不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 的学科专业。必须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区别对待。
(3)注意区分作者和期刊的自引。作者和期刊的自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研究工作 的连续性和刊物选题的连续性,因此适度的自引是正常的。但过量自引显然并不正常。 根据统计,SCI中刊物自引率在13%左右[17]。根据1994年和1995年统计,在SCI收录的 我国科学家的论文中,作者自引次数约占被引总次数的17%~19%左右。[18]
(4)注意区分正面引用和批评性引用。一般认为,批评性的引文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要 高于理科的。只要把引文和来源文献加以比较,这是不难区分的;如果提供给同行专家 ,则更易识别。
(5)注意区分同姓名者。在中文作者中同姓名作者相当普遍,在1998年的CSSCI发文作 者中,李军这一名字就分布在20多个院校研究机构中。
(6)CSSCI的评价功能主要来自引文,但由于其来源期刊主要依影响因子为根据,因此 ,其源刊也是各学科中学术影响最大的刊物,所以其刊载的论文总体说来是质量比较高 的。因此,被来源期刊收录的论文也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
四 结束语
CSSCI和SCI等引文检索工具一样,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其他检索工具所不具备的独特 的检索功能和检索点,为科研机构和科研管理部门提供了评价作者、机构、地区的学术 生产力和学术影响的量化工具。借助引文索引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术论著、学术刊 物和学术研究人员、学术机构的深入影响及其对后来学术研究的作用。但引文索引的数 据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从学术影响这一方面反映出了学术研究成果的质量情况。它必 须与同行专家的评审等指标结合使用。尽管它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它毕竟是我们可 以得到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同行们对研究人员及其论著看法的最精确的指标,这是 其他任何评价指标无法取代的学术研究质量的量化指标。只要摒弃简单化、绝对化和排 他化,在利用这些数据时,认真地进行分析,适当地结合同行专家的评价,并通过适当 的权重、补偿等措施,它会在研究工作质量评审中发挥最佳的量化指标作用。
收稿日期:200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