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应实现三大突破_企业经济论文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应实现三大突破_企业经济论文

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应当实现三个突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结构调整论文,我国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还必然伴随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别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增长以结构的加速转换为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发展目标和工业化战略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与之相伴,工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无论从我国工业发展的自身状况,还是从我国民族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看,都必须进一步提高素质和大力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完成从数量扩张向素质提高的根本性转变,才有可能重现我国工业过去近二十年的辉煌。目前,我国工业发展已进入了重要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工业领域的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因此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而进行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必须有战略选择,笔者认为,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应该实现三个突破。

一、在促进我国工业主导产业形成方面有所突破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斯托曾把人类社会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他认为,一国经济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就是经济“起飞”阶段。所谓“起飞”,是指一国在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间内(20—30年)实现基本经济和生产方法的剧烈转变。罗斯托提出的“起飞”的第一个条件是,资本积累率要达到10%以上,“起飞”的第二个条件是要建立“起飞”的主导部门,这个主导部门通过自己的三种影响带动经济的增长。A.回顾影响,指主导部门对某些供给生产资料部门的影响;B.旁侧影响,指主导部门对所在地区的影响;C.前瞻影响,指主导部门对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出现的诱导作用。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起飞”准备阶段,我国在1994年发布的产业政策中,把机械工业、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工业、建筑业与建材工业规定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导产业。产业政策实施几年以后,现在看来,这些产业还没有形成主导产业,真正发挥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我国工业产品技术档次低,其产品质量、性能与需求结构对加工工业升级要求相差甚远。如机械工业在整个工业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国工业产业结构进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机械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高,只相当于一些发达国家40年代的水平。机械产品目前达到世界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水平的只占三分之一,达到当前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 世界制造技术已向精密化、高效化和智能化为特点的方向发展,而我国还相差较远,因此我国呈现出日益加大的进口依赖而对国内机械产品需求不足。而其它高科技、高附加值工业在我国发展依然落后,对工业总产值贡献度小。根据1997年完成的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的数据,到1995年底,石油开采、石油化工、化学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是2.1%、3.2%、6.6%,这三个行业加起来, 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只有11.9%;建材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7.7%, 机械工业所占比重是8.2%,电子及通讯设备所占比重为4%。另据有关部门的资料,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三个行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只有0.9%、3%、1.1%。 这些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显然与主导产业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促进我国主导产业的形成,主要是扩大主导产业的市场份额。从工业化过程来看,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所具有的重化工业化,其主要方面是作为装备工业的机电工业对国民经济推动作用的增强。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在装备工业方面有强大的市场需求。第三次工业普查的一次数字表明,1995年与1985年比较,我国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增加了5.2倍, 年均增长率为21.7%。其中1990—1995年的年均增长率进一步提高到24%。1995年与1994年比较,全国的工业设备原值增加了4600亿元左右,相当于1995年汽车工业产值的3倍。但是, 国内的设备需求近年却大量转向境外,90年代以来,每年进口的机械设备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购置费的2/3左右,新增的大型成套设备更是大部分依靠进口。1999年 1—4月,进口机械设备(不包括车辆交通工具)180亿美元(约1491亿元),就十分不利于我国工业的发展。如果考虑到这些设备需求对装备工业改造升级的影响,以及装备工业改造升级对材料工业、基础零部件工业和工业基础技术的影响,则国内工业因此丧失的市场份额就更大了。例如,中国巨大的环保市场令人瞩目,1998年,国家为拉动经济,在1000亿投入计划中,再次将城市污水治理列为重点支持对象,共有300 余个项目、200余亿的补助贷款列入计划并予以实施。到2000年前, 全国完成水污染防治任务800项、1820亿元的投资。 而我国的环保企业没有与外国公司的技术设备相抗衡的能力,外国公司却以进出口的价格、国内就地加工的低廉成本获取了巨大的利润。有关专家指出,随着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许多行业面临新一轮主体技术更新和设备更新,为装备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机会,把设备国产化工作抓上去,使装备工业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实际上,高加工度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工业消费品产业和设备制造业,两类产业在发展上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装备工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会推动工业基础技术的发展,引起新的工业消费品的出现,而新的工业消费品的技术创新也会促进装备工业的发展。特别是这两类产业的发展都会带动材料工业、基础零部件工业等一系列产业的改造、创新、升级,而这些产业的创新升级活动也同时对装备工业形成需求,并推动装备工业和新一代工业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因此,适应新的发展阶段的要求,工业发展的方向和社会特点会发生重大变化。专家们的意见符合发展经济学“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是指以国内生产来替代出口。实行这种战略主要是为了对本国生产所需要进口的产品的部门和行业实行保护。这种战略的优点是:第一,可以促使发达国家由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转向投资,从而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资金缺乏和技术落后的问题,带动本国工业的发展;第二,本国生产的替代进口产品的市场是现成的,投资和经营风险较小,第三,发展中国家通过对本国替代进口部门的保护来发展本国生产,比要求发达国家降低关税来扩大出口,更为主动和可靠。因此,政府应该化大力气,一方面使一部分国内有能力提供的设备进口转为国内购买,采取适当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减少盲目进口。另一方面,就是政府应重点扶持技术带动性强、关联度大或需求量大面广的重要技术装备的国产化;重点扶持与装备国产化有关的共性实用技术和重要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视具体情况给予拨款或优惠贷款支持。特别关键的是把我国的设备工业技术提上一个新台阶,提高设备工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尽可能实现工业设备国产化,让本国的产品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以设备国产化来促进我国工业主导产业的形成。

二、在推动企业发展规模经济上有所突破

我国企业分工协作程度低、规模不经济。一般认为,在大中小并存的企业规模结构中,各种规模的企业在不同层次上投入工业经济活动,可以相互补充、相互竞争。大企业可以利用规模优势和经营实力,承担重大开发项目和建设项目,并能够直接参与目标竞争。中小企业通过开发和利用新技术、不断更新产品,适应市场多样化的要求。而我国的大企业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在1994年被评为全球最大的500 家工业企业中,我国一家也没有。1995年我国500 家最大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之和为12986.1亿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计算约合1527亿美元, 还不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1576亿美元。宝钢集团在我国大企业中名列前茅,但其销售收入尚不及世界500家大企业最后一名的一半。 据最近日本经济新闻界对亚洲中国、韩国、印度、东盟五国等8 个国家和台湾、香港两个地区企业调查,列入营业额前100名的企业中韩国占38家, 中国大陆占14家,香港地区占13家。说明中国大陆大企业不多,只有韩国的1/3强,仅比香港地区多一家。1995年全国共有510381个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才4.5万亿元, 其中大型企业6416个,固定资产原值2.5万亿元,平均每家不足4000万元。例如, 汽车生产企业最小的有效经济规模是40—60 万辆, 但我国目前有汽车制造厂120家,平均每个厂年生产汽车4000辆,能生产1万辆的仅19家,生产10万辆的仅5家。而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大企业在中国的工业建设中, 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从倍率分析,上位100 家企业的利税总额平均是全部企业平均的1600倍以上,上位200家已接近1000倍。 这一结果表明,企业盈利状况和企业的规模结构从正相关的关系。1997年,在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销售收入和资产为50亿元的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3%,亏损额占全部亏损额比重0.63%;销售收入和资产达到5亿元以上的企业相应指标为9.5%和6.67%;销售收入和资产为5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相应指标为23.9%和22.9%;销售收入和资产低于5000万元的企业相应指标为23.65%和70.03%。这说明,企业的亏损程度和企业的规模结构呈负相关的关系。规模不经济,确实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率。而我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上位100 家工业企业按销售额计算工业集中度仅为16%。而有关资料显示,美、日、德等国在70年代初期以销售额计算的100家工业集中度达到30%以上, 其中当时的联邦德国达到45%。因此,中国工业企业集中度很不令人满意。这说明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目前仍处在初始阶段,企业集团的实力还远不能与国外大公司相比,其发展还需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有一些大型或超大型的跨国经营的公司和企业,实际上国家与国家的经济竞争,就是大公司之间的竞争。因此,现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大公司的发展,并千方百计地支持和帮助大企业发展,成为不约而同的经济政策。那么,我国促进企业发展规模经济就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发展规模经济,第一,加强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进程,通过改组体制、兼并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组建要坚持以下原则:有利于支持支柱行业和重点行业发展的原则;突出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的主导地位,充分实施扶强战略的原则;通过优化组合、优势互补,优势扩张、协作配套、统一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的原则;以产权为纽带,突破行业、部门、地区的界限,从社会的角度开展资产运作,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推进资产快速增值的原则。通过这些原则,促进体制,解决重复建设问题。我国现行的投资体制审批权限是以投资规模划分的,投资权限不断下放必然引发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导致投资分散,规模不经济。今后要根据结构调整要求,将过去那种按照投资规模划分审批权限的管理方法,尽快改革成按照禁止发展那些产业,限制发展的产业和鼓励发展的产业等体现产业政策和规模经济要求相结合的投资审批权限的管理办法。此外,还要对所有在建项目进行清理,对一些规模不经济、建成后产品无市场、投产后必然出现亏损的项目要坚决停止;对生活不配套、工艺落后等原因不能正常投产项目要作出处理;对一些全国生产能力过剩、重复建设的项目要坚决停止审批。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企业上规模、上档次。

三、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有所突破

我国在加强企业技术投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要有所突破。所谓高新技术产业,是指那些由于新的科学技术发明转化为现实的生产技术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产业群。这些产业的特点是需求增长快,劳动生产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发展速度快。同时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是初始主要依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继而主要依赖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最后主要依赖资金、技术密集产业、与知识技术密集产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主要体现了这种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了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都是高新技术产业,如微电子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新材料、新能源工业、航天工业、遗传工程、海洋生物工程等。80 年代以后, 世界微型电子计算机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集成电路生产的增长速度为20%左右,机器人的增长速度为20—40%,光导纤维国际生产销售量每年增长40—50%,而传统产业生产下降,生产设备能力闲置现象非常严重。到了90年代中期,与10年前相比,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已经大大提高。据世界银行《世界竞争力报告》提供的数字,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已经连续几年居于世界首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加大了对信息产业的投资。

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水平低,我国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很大。所以我国要把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目标。第一,我国政府应该政策上对高新技术产业实行倾斜,支持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让高新技术产业优先获得发展。政府要加大开发和研究的投资比重,90年代初,美国的科技投入占国内总值比重的2.6%, 瑞士达到了2.8%,韩国为2.4%,印度已达到1%,而我国一直在0.7%左右徘徊。1993年,下降到了0.62%,1994年,又进一步下降到了0.5%, 这样很不利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专家所估算,我国的高附加值产品在整个工业总产值中比重大概不会超过8%, 这就和知识经济时代很不相适应,我国政府应当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我国应该加大对电子计算机产业、海洋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遗传工程产业、航天工业产业、微电子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以推动这些产业尽快发展。第二,大力改造落后的装备技术。我国的生产技术落后,关键是产业装备水平低。据对大中型企业11800 种主要专业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的普查,按设备原价计算,达到国际水平的占26.1%,属于国际先进水平的27.7%,属于国内一般平均水平的33.4%,属于国内落后水平的仍然占到12.8%。另据对中国钢铁、有色金属等15个行业的调查,关键技术的掌握与应用以及大中型企业普遍的技术水平要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5—10年以上,有的行业甚至落后20—30年。这就需要加大对产业装备技术改造的投资,以此推动我国工业企业上档次。第三,提高我国的产业技术开发能力,推进我国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目前,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薄弱,技术开发设备投入相对不足,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据测算,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超过80%。而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体在30%左右,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6倍、韩国的4.5倍、美国的3倍;钢材、木材、 水泥的消耗强度分别为发达国家5—8倍、4—10倍和10—30倍。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众多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我国政府一方面应当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发展科技事业,另一方面调动市场机制,出台有关政策,如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等促进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主观能动性。要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大型企业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拥有名牌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开发能力;产品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一定的优势。同时,在当今技术发展日益大型化、复杂化的情况下,政府在重大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上应加强组织和支持作用。组织研究院所、企业和高等院校的多方力量,在技术开发、产品设计、设备制造、安装调试、生产工艺等全过程上,实现高效率的优化结合,形成联合攻关的能力。第四,培养我国的技术市场,加大对技术成果的转化力度。近几年,我国取得了几万项科研成果,有5—6万项是由国家设立,其中只有20%左右的成果转化并批量生产、取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率,只有5%的成果形成了产业化,取得了较为丰厚的利润。 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我国的科研和生产脱节,科学技术市场不发达的结果。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我国的技术市场,我国的技术市场要向企业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起到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改革我国的科技体制,让科技人才尽快进入市场,让科技成果尽快得到转化,迅速改善我国科技成果利用率不高的局面。第五,加大培育我国科技人才的力度。1998年4月29日, 江泽民同志考察北京大学的工作时指出,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要靠教育、靠人才。我国要积极充实和加强企业的技术力量,全国提高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力争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使我国的大中型企业职工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0%以上。中小型和乡镇企业达到8 %以上,到2010年分别提高到20—30%。特别是我国要加强科学研究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组织管理人才和现代企业家队伍的培养,使我国的工业企业有一批高水平的人才。

标签:;  ;  ;  ;  ;  ;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应实现三大突破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