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市政桥梁;基础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0引言
因为钻孔灌注桩具备较强的适应性、稳定性,且操作方面、成本低,所以被大量的应用到市政桥梁工程中,主要用于基础结构的施工,可以满足多种条件下的使用需要,并且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要想充分的发挥出该施工技术的优势,应该积极的总结经验教训,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加强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从而可以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消除安全问题,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
一、钻孔灌注桩技术分析
灌注施工要根据施工方案和技术标准,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和材料,然后结合现场的条件开展施工,可以选择机械或者人工开挖的施工方式,将钢管直接计入到土体结构中,并且再按照要求进行钢筋笼的吊放施工,最后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可以达到结构强度的需要。从目前的集中灌注桩形式来说,钻孔灌注桩的稳定性最高,且能够应用到多种施工条件下,同时施工难度低、外界影响小,不会给周边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当前很多桥梁都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方式,但是因为桥梁结构的组成相对较为复杂,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在施工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且要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施工,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合格。同时还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员工有效的管理,避免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切实消除工程的质量问题。
二、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
1.前期准备
为了能够有效的消除不良因素的作用,使得工程技术实施更加的规范化,要在工程开始前做好各项机械准备工作。根据工程的施工经验,选择合适的工程技术标准,做好各个要点的控制,保证机械、材料等资源符合实际需要,在全部检查符合标准后方能投入到工程中进行施工。对于现场材料的存放和管理来说,这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要做好现场的防潮管理,不能因为自然环境等因素而影响工程的质量。此外,还应该做好现场方案的编制与会审工作,所有 工程的施工单位都应该进行方案的审核,如果发现存在和现场情况不符合的问题,要立即做出调整,并且由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的监督与指导。组织工程人员和管理人员深入的学习设计方案,了解方案的具体内容,掌握技术要点,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此外,还要保证工程参与的所有人员了解管理制度,一旦存在突发情况,要结合预案及时进行处理,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2.埋设护筒
为了能够使得护筒埋设质量达标,要做好泥浆制备工作,保证配合比参数合格,不能存在质量不足等原因而导致的桩底沉渣上浮的问题,否则将会导致结构的稳定性比较差。通常来说,泥浆的制备应该使用粘土、水、添加剂等材料来进行,对于粘土来说,应该在配制的过程中将其碾碎,然后再加入水、添加剂等进行充分的混合搅拌处理,可以提高混合料质量的同时还能够缩短搅拌时间。在泥浆质量合格后,就能够开始进行护筒埋设施工,此时应该保证护筒的直径大于桩体直径20~40cm左右。同时还需要上部端口的位置上设置溢浆口,上、中、下三个位置上都应该设置加劲肋,以保证护筒稳定性合格,防止在后续施工中存在偏差的问题。从工程实践经验分析,护筒中心线应该和桩体中心线重合,且偏差控制在5mm以下。埋设施工结束之后,应该立即进行护筒回填施工,并且夯实验收,以保证其符合工程技术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钻孔清孔
钻孔是极为重要的施工工序,如果存在任何的问题,都会给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消除钻机沉降、位移所产生的影响,应该在钻机安装到规定位置上设置枕木、垫板等结构,保证钻机设置在孔位正上方,保持与地面平行,保证钻孔施工可以顺利的进行。在钻进阶段,要严格控制钻孔施工速度,根据孔径的尺寸,要有效的预防存在和护筒碰撞的情况,避免存在歪斜的问题。此外,还应该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来进行打桩顺序的确定,通常需要从中间向两侧来进行,确保钻孔施工顺利进行。钻孔施工结束之后,应该进行质量的检测,达到要求之后才能开始进行清孔作业,保证底部不会存在任何的残渣,且水位处于地下水以下1.0~1.5m。目前最为常见的清孔方式就是掏渣清孔施工,也就是说想孔内引入掏渣筒,保证内部并不存在任何的残渣而影响工程质量;抽浆清孔施工方式,就是利用空气吸泥机加固内部的泥浆和空气充分的混合,组合成为泥浆,然后进行全面的清理,保证内部清洁度合格。
4.钢筋笼安装
根据工程的需要在现场进行钢筋笼的制作施工,但是应该确保钢筋笼的质量全部合格,不能存在锈蚀、裂缝等问题。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施工难度,应该有效的减小支座和安装位置的间隔距离,防止长距离的影响之下导致钢筋笼变形的情况出现,影响安装质量。钢筋绑扎要按照设计方案来进行,严控钢筋尺寸、用量等,特别是焊接施工,要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在上述的制作环节完成之后,将钢筋笼吊装到规定的位置上,对准孔位进行垂直安装,防止和孔壁存在碰撞的情况,同时应该保证钢筋笼的结构长度控制在12m以下,以保证钢筋笼结构性能合格。此外,钢筋笼下方到孔口的位置上之后,应该开始临时固定施工,保证其处在桩基的中心问题,然后就能够开始进行钢筋笼的拼接、焊接施工。
5.灌注混凝土
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施工是非常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可以通过使用直升导管方式来进行施工,首先进行首批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保证材料浇筑足量,数据要经过全面的计算,并且提供足够的冲击能量,使得管内泥浆全部排出去,并且实施孔底沉渣的置换,确保导管下口埋设到混凝土结构1m以内,但是要防止存在堵塞的问题。在进行漏斗制作的过程中,应该以首批灌注混凝土的量为主要的依据,下部应该设置翻转闸阀部件,在灌注的过程中应该自动开启然后将混凝土注入到孔底,将泥浆和沉渣全部排除干净,然后埋住管下口,此时可以完成整个首批混凝土灌注施工。此外,在整个施工环节,应该预防存在钢筋笼上浮的情况,此时在混凝土顶面与钢筋笼底部连接的位置上,应该有效的降低灌注施工速度,且在埋设深度达到4m之后,就能够开始通过常规速度灌浆施工。伴随着注浆量的逐步增大,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的提升导管,保证其埋设深度在一个稳定的数值区间内,以有效的预防存在堵塞的问题,否则将会导致后续的浇筑施工难以达标。浇筑完成之后,要拆除导管结构,同时需要将其进行清洗处理,保证不会存在混凝土材料,这样就能够后续正常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结语
市政桥梁工程项目是重要基础工程,在进行桥梁基础施工中,可以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方式,加强各个施工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提升工程质量水平,保证桥梁工程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达标,满足现代交通的运行需要,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叶志峰. 市政桥梁工程的基础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探究[J]. 江西建材,2016,(17):156-156,159.+
[2] 何宾. 市政桥梁工程的基础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探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3):1050.
论文作者:白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钻孔论文; 钢筋论文; 工程论文; 混凝土论文; 泥浆论文; 质量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