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穿,天真未泯
——记上海研修之行
陈 琳
2019年7月,福建省 “十三五”第一批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到上海参加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我国中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集中研修。上海之行很多研修内容偏重于“大教育”,比学科教学更为宏观;我自己现在看书也开始不局限于语文教学,我模模糊糊地感觉作为省学科带头人,研修到一定阶段,这个高度和站位是对的,但是我没有办法清晰地具体地说出超越学科教学的研修意义。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上一层楼。为什么要先上一层楼,对任何问题的认知,站得高自然就能看得远。好了,现在我们站在楼顶,晴空万里视线一览无余,我们先把远处的风景纳入视野之内,回头再来看研修内容这些脚下的事情。
一、为什么要到学术高地集中研修
一言以蔽之,面对面接触带来的触动,是其他学习方式无法提供的。
在今天,获取信息的数量、渠道、便捷度都已经达到极致,互联网能够打破各种时空阻碍,实现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多位互动;教师只要有心向学,完全能不受空间限制,实现时时在学,处处可学;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不远千里集中到上海,面对面地向教育专家们学习呢?应该说,学习方式的不同对研修者的影响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我们通过读专家们的著作来学习,是通过载体 (作品)来认识他们的思想、精神、方法,是一种间接的学习;而我们与专家面对面地授与受、讲与听、问与答,这种剥离了网络、纸媒等中介的直接传递方式,有点儿像古代的师带徒:人与人之间带着温度,有情感的接触、触发、衍化。
这种触动有时候不亚于一本好书。 《语文学习》副主编张少杰老师在这次研修中给我们做了一场讲座。我和张老师相识已久,但从未见面。这次在研修中相遇,非常激动。张老师握着我的手,笑着说:“是陈琳吧,我一下子就认出来了。”是的,一位曾经在微信、电话里鼓励你肯定你给你加油给你打气的人,真正出现在你面前,那种感动是无法言喻的。讲座结束后,一位老师问张老师:“张老师,您曾经寄书给我,您还记得吗?”张老师说:“我给好多人都送书呢,不记得了。”我当时没有说话,但是感激之情层层涌起:因为张老师也曾送书给我,她轻描淡写说给我寄了几本书,没想到快递到了,书有一大箱,里面有詹丹老师和余党绪老师的著作,真让人喜出望外。我搬不动,后来让保安帮忙才把书带回家。
作为羊养殖过程中危害较大的疾病,羊链球菌病的防治工作对于整个养殖过程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于羊链球菌病的发生、应对和治疗进行科学的执行,可以更好的降低羊群患病几率,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如果,把上海的地图上下左右对折,中心点就是市西中学,校训“好学力行”,赵朴初先生题字。市西中学党委书记方秀红老师介绍办学理念和实践,她朴实、清瘦,但让人感觉身上有光,谈吐之间有教育家的风范,非常大气。理想、情怀,这些抽象的东西真的能点亮一个人,让她光彩照人。市西中学形成了生命教育的理性认识,探寻学校生命教育的有效方式,把握学校生命教育的未来走向,用生命的视角审视和重构当下的学校教育,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全部纳入生命教学的范畴进行整体教育,让学校真正成为生命成长的载体。
4.4 出血的护理 白淑侠等[44]对90例白血病患者采用漱口液漱口以及口腔护理等预防措施,针对齿龈渗血问题,采用无菌棉球或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或用2%碘甘油涂于齿龈边缘处,有消炎止痛和止血作用。止血效果不明显时,可用肾上腺素棉球或明胶海绵片贴附牙龈止血,云南白药和大黄止血膜对口腔出血均有效。另外,口腔黏膜及舌部有多个血泡者在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应轻柔,用冰水和冰盐水漱口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血小板低下出血不止时可遵医嘱及时输注血小板悬液。
在市西中学那一天,让我直观地认识到一种教育价值观,把生命成长当作教育的本质。在当今时代,大家都非常熟悉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真正应该关注的对象是 “人”,而不是知识,更不是分数。立德树人,要关注生命的健康成长,追求生命的层次和意义,承担生命的责任与担当。当我们在别处接受洗礼,回到原来的课堂,我们会有敬畏——学科教学也是直面生命教育的一个载体、一个主渠道,这会让我们虽然置身世俗氛围,却能够坚守教育价值并执着于教育理想。
看看,如果我们拘泥于学科教学,那是停留在能力一和责任一,如果研修涉及教育哲学层面,则迈向了能力二、三和责任二、三。我自己也曾经给一线的老师们做过讲座,我太清楚不少教师希望你讲的是 “可操作性”的东西。所谓 “可操作性”,换成大白话就是要么直接能拿来课堂上用,要么直接能拿来作为高三备考策略。当然,不能完全责备老师们功利短视,教育的外部现状和教师个体素质差异,导致了相当多教师即使仅仅追求能力一和责任一就已经力不从心。在这些老师看来,能力二、三和责任二、三是外界用来要求甚至苛责教师的,不是教师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形成职业标准。这样一种外部性认知也就对超出学科教学的培训形成了本能的对立心态——说什么对学生对社会层面的责任,那都在浪费我们的时间,打心眼儿里烦。
我小学同学的母亲、有一半东欧血统且在苏联多年的亚兰阿姨,在1982年左右曾专门跟我说过“三种树比拟三种人”,印象深刻,令人叫绝,但我却一直没有替她写出来,欠疚至今。
二、研修为什么要超越具体学科教学
一言以蔽之,挣破教书匠的角色束缚,破茧重生。
所谓 “前沿”必然意味着超前于现有的教学。它代表着未来,我们现在还没有站在那里,但我们终将要朝着未来走去。
讲清楚了面对面的学习让学术研究带上 “人”的个性,现在,让我再次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到学术高地集中研修,因为超级大城市人口密度大,人与人之间物理距离小,便于高频高效地交互,交互能碰撞出高质量的思想火花、促成更多的学术成果;大量的学术成果反过来吸引人才进一步聚集。知识总是密集地汇聚涌现。这是我们坐在各自的家里分散地读书感觉不到的东西。我不是否定各自读书的进益,而是说,即便是在资讯如此便捷的今天,资本、人才、创意依然向着超级大城市聚集,学术也一样;某种程度上说,既有坐在各自的家里读书的自由,还能有到学术高地去研修的机会,是我们的福气。
在课堂上,教师每教一个知识点或学习策略等,就要让学生及时牢固地掌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要让学生将老师教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需要一个过程,必须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之中,学练结合,否则学生就囫囵吞枣,不甚了了。
研究具体学科教学,不是不需要;相反,它非常必要,相当于房子的基底;你不能想象没有基底的摩天大楼。然而,只研究学科教学,那简直是自我拘囿,长此以往将永远封闭在教书匠层面。因此,研修内容的宏观与微观、心态的抗拒与接纳,背后实际上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状态的转变。当我们找回研修主体,以自己为主体建构对话、思考、共享的研修文化,我们不会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我们既是创造者,同时又是学习者,既是教育者,同时又是研究者;通过改变自己,去改变旧的教育模式。我们会看到,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之上,要建构自己的教育理念,要富有文化的影响力;要将学科教学纳入综合素质层面,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要将学科教学提升到课程改革层面,要通过多样化的课程促成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参观上海市西中学那天,我们始终充满了热情。我们省学科带头人培训班里大部分都是普通教师,同时身兼校领导的只有几个。如果我们从自己的职位来看待学校教育,就会觉得外校办学理念、特色与我无关。实际上,打开了眼界才会转换头脑,头脑转化了我们再回到原来的学校我们的学科教学才会转变,我们的学科教学转变了,整个学校教育也有可能改变。简而言之,我相信具体而微由下至上的变化是可能的。
讲座结束后,我送她回家,她带我参观用阳台改造的书房,打开书橱让我看她的藏书。我们有着同样的感慨,看书的时间不够用。她又从书架上拿出两本孙绍振老师的签名版送我,我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很开心地把书带回福州了。
和专家们直接接触能让我们发生质的改变吗?显然不能,然而改变又是实实在在地发生着,因为在我们身边,未必每一个教师对教育都抱着神圣的情感。相当一部分人把它当作一个普通工作,一个养家糊口的饭碗,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不属于这部分人,你不满足于把教师职业当作一个普通职业,那么在身边聚集起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就非常有必要了。
三、为什么要关注前沿的教研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单中惠教授是研究杜威的专家,老先生已经七十多岁了,讲起杜威依然饱含热爱。他讲 《杜威课程教学思想新论》,课件中有一张PPT对我触动很大:教育者要有三种能力,一是知识技能要丰富 (知识方面),二是要有无限同情 (学生方面),三是对于达到目的要有兴趣 (社交方面);教育者更要有三种责任,一是对知识应负的责任,二是对于学生应负的责任,三是对于社会应负的责任。
肩颈 现在很多白领一坐就是一天,肩颈很容易僵硬。不仅肌肉总绷着劲儿,而且还会血液循环不畅,肩膀和脖颈僵硬或疼痛。
我们这次研修的第一场讲座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的叶丽新教授主讲,她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语言教育与评价”“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等领域。她讲 《语文教育评价对核心素养发展诉求的回应》,谈到核心素养测评学明细的两个基本问题,深深地吸引了我,一般核心素养测评和语文课程、语文许可核心素养测评是什么关系?是否需要直接测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的,把高大上的核心素养和测评联系起来,分析它的理论、现状、思路,而且这些前沿的东西从一位很像张爱玲、带着一种海派的优雅的女性口中说出,语速又非常快,大段大段的论述一点儿都不打磕巴,能这样说话的人往往思维非常敏捷;外表优雅而思维敏捷,两种反差结合在一起,带来了很大的魅力,这种魅力超越了学术本身,我无以言表。
华东师范大学王意如教授讲了《<红楼梦>差序格局的变现与颠覆》,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角度来讲 《红楼梦》,确实让人耳目一新。王意如教授认为,当代人需要的不是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而是要甄别它,哪些是要淘汰的,哪些可以纪念,哪些可以继承可以拿来。在这种审视的态度之下,王教授借用了 《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来分析《红楼梦》当中的主奴关系、嫡庶关系、男女关系, 《红楼梦》正是因为一定程度上反拨、冲击、颠覆了这三类关系,实现了用艺术世界弥补理想境界的缺乏,完成了对传统小说的超越。 《红楼梦》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无疑是它最大的价值的一部分。
最后,让我从两个层面归纳一下研修的意义。首先,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要不断研修。教师如果对自身认知有偏差,没有把自己当创造者,仅仅把自己当作知识的传递者,就会排斥宏观层面的教育研修。实际上,只有创造性的工作才会带来尊严。我特地强调教师工作的性质,是为了说明教师的创造需要 “转化”,他要把最前沿最本质的精神财富、研究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人成长的精神滋养。如果他排斥教育哲学层面的研修,代际传承很快就会出现问题,教师个体的能力和精神内存一旦落后僵化,如何促成学生的 “转化”?其次,研修不是仅仅为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很重要,没有它我们连讲台都站不住,但是研修更大的意义是,让教师发展自己全部的人格,其中包括了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对责任的承担。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远远不只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向学生呈现了我们全部的人格。研修帮助我们像照镜子一样看见了自己,看到我们的长处与不足,我们的热爱与疼痛,我们现在站立的地方以及将来要去的地方。
制度看似冰冷,实则只是为了起到督促业务员的作用,增长幅度大的,公司会予以奖励,同时不符合要求的员工也理应受到惩罚。以第三条淘汰制度为例,“销售额增幅不足冠军的1/4”,假设冠军的增长额是80万,而同样的平台下,销售同样的产品,个别人却连20万增幅都做不到,那能说明什么?显然是自身不努力造成的,不努力的员工,任何公司都不会喜欢,对于营销行业更是如此,所以淘汰是必然结果。
站在现在,我们已然世事洞穿;面向未来,我们天真未泯。以此文自勉!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19年度开放课题 “跨媒介阅读促进文化认同的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KCZ-201900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标签:研修内容论文; 上海论文; 语文学科带头人论文; 天真论文; 学科教学论文; 教育现代化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语文课程论文;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