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反思论文_蔡志明

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反思论文_蔡志明

(广安市广安区井河镇初级中学校 广安 638007)

一、教学前后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及其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同时能灵活的应用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在本章的教学中我们始终重视几何语言的教学。几何图形是几何学的研究对象,对它的一般描述表示是按“几何模型→图形→文字→符号”这种程序进行的。首先建立的是图形语言,其次是文字语言,再次是符号语言,最后形成的应是对于对象的三种数学语言的综合描述,有了这种整体认识,三种语言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就能基本把握对象了。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首先,本节课我本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主,突出重点的意图,结合学案使之得到充分的诠释。我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平移、翻折和旋转的作图,为体会重合的图形全等这一定义提供了分析、思考、发现的依据,把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总结出概念。我通过具体练习让学生总结,并带领学生寻找快速寻找对应的方法,练习的设计采用由易到难的手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气呵成,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抓住课堂45分钟,突出效率教学。在B组练习中,我让学生尝试使用数学推理的格式,使学生熟悉这种推理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我在结尾总结全等三角形时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实例,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兴趣。

再次从教学流程来说:情境创设---自学概念与特征---练习与小结---变式练习---应用数学,我创造性调整了教学顺序:在学生掌握了全等图形定义和特征后,增添了书上没有的常见图形练习,也为全等图形的变换奠定了基础。再通过探究实践,将想与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想与做中感受和体验,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像采用这种由易到难的手法,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一鼓作气,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

新的课程标准着重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的学习权力。因此我备课时所想的是学生如何学会,而不是教师如何教。在教学中应运用多种策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学会数学和会学数学,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体验数学和做数学。始终给学生以创造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扮演主动角色,教师不代替学生思考,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 本节课采用这种教学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消化当堂课的知识点,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概括,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突破。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不断探究的思维空间。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图形的“静”变“动”,增强了直观性,初步培养想象能力,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里,运用了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起到变抽象为直观和化难为易的作用,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有深远的影响。

四、教学中的成功体验

1、基础的把握: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了SAS判定三角形全等后,能正确写出证明的过程,所以我很注重学生的格式,学生的掌握也不错。2、减少教师的活动量,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去探讨。教师只作出适当的引导,做到少讲,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促使学生学会学习。3.分成递进:本节课在设计上,采用从易到难的顺序,以变式的形式给学生展示SAS定理证明全等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类比法在数学中的作用。

五、不足和遗憾之处

总的来说,虽然课堂上同学们总结错误点总结的不错,但学生对几何语言的掌握还不是非常牢固;第一,很多几何问题能做但说不出理由;第二,回答问题的时候也很少用到几何语言来解释问题的原因;所以针对这种现象,我准备在课堂对同学们加强训练,从题目中去反馈会显得更加适合。在新教材的讲解中,有时还是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的方法。

当然,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内容博大精深。一堂课的教学或多或少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遗憾,这就要求我应该不断的思考和在总结中调整,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教材的变化和课标的要求。

论文作者:蔡志明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  ;  ;  ;  ;  ;  ;  ;  

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反思论文_蔡志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