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明通俗小说出版的思想特征_小说论文

论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的思想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明代论文,通俗论文,后期论文,思想论文,小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1)04-0072-04

从不同的角度考察明代后期通俗小说的刊刻,可以得到多方面有意义的结论、发掘出不同的文化蕴涵,从而对该时期所刊刻的小说有一个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认识。本文主要是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考察明代后期通俗小说的刊刻特点。

一、鹜逐男女之情

从小说思想内容的角度来观察,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的首要特点是鹜逐男女之情,即侧重刊刻那些叙写男女爱情(包括同性恋)的小说。从笔者抽样的76部刊刻于明代后期的通俗小说看,其中言情的成份相当大,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第一,刊刻了许多中、短篇小说集,争相登载一些流行的言情小说。如《万锦情林》、《国色天香》、《燕居笔记》、《风流十传》、《绣谷春容》、《花阵绮言》等。这些小说集大都刊载了《钟情丽集》、《寻芳雅集》、《天缘奇遇》、《觅莲记》、《花神三妙传》等言情作品。

第二,短篇小说集中整集收辑言情小说者甚多。如《欢喜冤家》、《弁而钗》、《鼓掌绝尘》、《宜春香质》、《一片情》、《谐佳丽》等等。

第三,非言情小说集中的言情短篇小说比例甚大,如:《古今小说》为32.5%;《警世通言》为37.5%;《醒世恒言》为27.5%;《拍案惊奇》为32.5%;《二刻拍案惊奇》为33.3%。

第四,一些书商和作者在编辑、刊刻小说过程中,热衷鼓吹并推介其中的言情内容。如《艳镜》(又名《欢喜冤家》,刻于1640年)序称:

使慧者读之,可资谈柄。愚者读之,可涤腐肠。稚者读之,可知世情。壮者读之,可知变态。致趣无穷,足驾唐人杂说;诙谐有窍,不让晋人清淡。使惠风发响,入松壑而弥清,流水成音,泻盘石而转韵。圣人不除郑卫之风,太史亦采谣诼之奏,公之世人,唤醒大梦。

再如,万历四十五年(1617)所刻《金瓶梅词话》,其欣欣子序云:

吾友笑笑生为此,爰罄平日所蕴者著斯传,凡一百回。其中语句新奇,脍炙人口,无非明人伦,戒淫奔,分淑慝,化善恶。知盛衰消长之机。取报应轮回之事,如在目前。始终如脉络贯通,如万系迎风不乱也。使观者庶几可以一哂而忘忧也……此一传者,虽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使三尺童子闻之,如沃天浆而拔鲸牙,洞洞然易晓。(《金瓶梅词话》卷首)

谢肇淛为《金瓶梅》作跋亦云:

其中朝野之政务,官私之晋接,闺闼之媟语,市里之猥谈,与夫势交利合之态,心输背笑之局,桑中濮上之期,尊罍枕席之语,驵之机械意智,粉黛之自媚争妍,狎客之从臾逢迎,奴佁之稽唇淬语,穷极境象。駴意快心。(《小草窗文集》卷二十四)

《一片情》原序云:

余偶阅《一片情》,而深有得乎作者之心。伊何心哉?彼见夫世之钟情者,汨而不返也,迷而不悟也,沉而不睡也,荡而不节也,滔滔而不知止也,茫茫而不知归也,如食之甘口,如衣之适体,如花之娱目,如酒之醉心,更如奇珍异玩之怡神悦志,而隋珠赵璧之易肺涤肠。问其即焉而于衷无染,触焉而于意无系,停焉而于目无碍,过焉而于目心无着,任其来,任其去,任其变幻,任其弥漫,任其奇丽,任其炫耀,视为太空之浮影,等为仙山之幻迹,而绝无留恋者。几人哉?此《一片情》所为作也。

《如意君传》书末之跋亦大致类此:

史之有小说,犹经之有注解乎,经所蕴,注解散之。乃如汉武飞燕内外之传,闺阁密款,犹视之于今,而足以发史之所蕴,则果犹经有注解耳。顷得《则天后如意君传》,其叙事委悉,错言奇叙,比诸传,快活相倍。因刊于家,以与好事之人云。

这些确实道出了作者编刊此类书时鼓吹言情之宗旨。一般说来,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序跋,往往就是该小说的发行广告,因而序跋以推崇鼓吹男女之情为旨,是亦可说明此一时期通俗小说刊刻之鹜逐男女之情的特点。

二、渲染时事政治

从思想内容的角度看,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的另一特点是渲染时事政治。此点在天启、崇祯年间表现尤为显著。崇祯初年,毅宗登基后铲除了逆党,于是当时书坊老板和书贾便赶制骂魏忠贤的书,刊刻出《玉镜新谭》、《皇明忠烈传》、《颂天胪笔》、《警世阴阳梦》、《魏忠贤小说斥奸书》(作崇祯元年,即1628年)、《梼杌闲评》、《皇明中兴圣烈传》(又名《魏忠贤轶事》,乐舜日作);在天启年间,辽事日急,人人都要明白东北的战况,就有程开祜的《筹辽硕画》,陈云龙的《辽海丹忠录》、吟啸主人的《平虏传》等书出版。大的民变出现,便很快有《剿闯通俗小说》(又名《忠孝传》)、《甲申痛史》等书出版。关于此期通俗小说刊刻的注重时事宣传,我们尚可通过部分小说封面上刻印的一些耸动视听之语见其一斑,如《玉镜新谭》封面写道:

逆珰势灼滔天,忤之者立遭惨死夺,媚之者忽致富贵。今蒙优,冀劲节刚,赐享千秋之美誉。附之者虽叨富贵宠荣,适戮尸籍产。犹晨露夕晖,遗万撰之秽名。其得失如何,同涂共辙,诚然话柄,和璧殷誉。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这种注重时事政治渲染,并不止于书名的采取和封面广告的宣传,在其作品内容方面也尽量做到名实相符。《平虏传》即为一例。该书作者吟啸主人说:

余坐南都燕子矶上,阅邸报,奴囚越辽犯蓟,连陷数城,抱杞忧甚矣。凡遇客自燕来者辄促膝问之。言与报同。第民间之义士烈女。报人眎为细故不录者,予闻之更实获我心焉,忠孝节义兼之矣,而安得无录。今奴贼已遁,海晏可俟,因记邸报中事之关系者,与海内共欣逢见上之仁明智勇。间就燕客丛谭,详为记录,以见天下民间亦有此忠孝节义而已。(卷首)

这是该书的写作宗旨,刊刻者无疑是将它作为时事政治报导的,继而他又说:

兹集出,使阅者亦识虏酋之无能,可制梃以挞之也。因名曰《近报丛谭平虏传》。近报者邸报,丛谈者,传闻语也。(《平虏传》卷首)

邸报是明政府的机关报,《平虏传》的作者以此为主要素材,杂揉传闻而成此书,其渲染时事政治之主旨是显而易见的。与此相类的是《剿闯通俗小说》。该书刊刻出版于明末,叙李自成起义始末,中间大量收入当时的奏章檄文,具有一定的写实性,或可补充史载之不足。这可以第二回为例。此回中,作者逐日地详记了李自成攻克北京前后的一些大事:

三月初一,昌平兵变,都门戒严;二日,李自成围宣府,朱三乐欲守城,众不从,李建泰奏请南迁,上不听,李建泰降,保定陷;三日,遣太监杜秩亨,总后唐通守居庸,御史王章陈守战之策,议不决,致书南都发兵勤王,而南北不通;……十九日平明,“皇上手自撞钟集百官,无一至者”,杀袁宫人,砍伤长公主,自缢于梅山,王承恩同缢以殉,自成兵入京。

如果拿《明史》、《清史》和上述所记内容作一对照,便可看出,其绝大部分内容是与史书所载相符的。

三、倾向市民生活

这是明代后期通俗小说之刊刻在思想内容方面体现出的又一特点。其具体表现为三方面:

首先,所刊刻的小说之描写对象主要是市民。如“三言”共120篇,其中以市民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占30%;“两拍”共78篇,以市民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占34.3%。如果将这些小说集中一些流传已久的宋代话本抽去,其比例还会增大。这些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市民,有的是小业主,有的是富商大贾,有的则是市井无赖和手工业者。

其次,作品所反映的主要观念,大多符合市民思想实际。如向往发迹变泰(《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初拍》卷一),惩罚忘恩负义之人(《桂员外穷途忏悔》《警》卷十五),诅咒强取豪夺(《陆五汉硬留合色鞋》《醒》卷十六),戒惧好色图淫(《陈之美巧计骗多娇》《欢喜冤家》第七回),颂扬友谊、义气(《施润泽滩头遇友》《醒》卷十八),肯定逐利求财(《江都市烈妇屠身》《石点头》第十一卷)等等,都是市民所肯定的价值观念,符合市民的心理要求。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明代后期所刊刻之通俗小说的恢宏广阔的市民生活画面。此外,刻书者为适应市民生活的要求,还刊刻出一些指导人们适应城市生活的小说,如“万历丁巳年(1617)春正月之吉三岭山人,熊振骥撰”的《杜骗新书》,其全称《叙江湖奇闻杜骗新书》,旨在为市民在生活中防奸识骗提供经验。刊刻者序云:

是集之作,非云小补,揭季世之伪芽,清其萌蘖,发奸人之胆魄,密为关防。使居家长者,执此以启儿孙,不落在奸之股掌;即壮游少年,守此以防奸宄,岂入老棍之牢笼,任他机变千般巧,不越奚囊一卷书。故书曰“江湖奇闻”,志末世之弊窦也;曰“杜骗新书”,示救世之良策也。(《鼎刻江湖历览杜骗新书》卷首)

最后,这个时期刊刻的一些清官政治小说亦大多反映了市民的政治愿望。此一方面以几种关于包拯和海瑞的公案小说为代表。明末以包龙图、海刚峰为题材的小说很多,《三侠五义》、《大红袍》等不论,仅就纯公案小说,便有《百家公案》、《龙图公案》、《神断公案》、《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以及《龙图刚峰公案》五种。这些书旨在歌颂包公、海公的清廉正直、铁面无私、机敏明睿。客观上也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抨击了邪恶势力——唯社会黑暗,恶势力猖獗,人民才会如此盼望有包公、海公这样的清官,并不时地把他们神化。

此类书以《百家公案》为较早,后即群至。今存《百家公案》无序跋,但书末有一个款识,题曰:“万历甲午岁(1594年)末朱氏与耕堂梓行。”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明万卷楼刊六卷百回本《新镌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谓:“记年曰丁酉,疑即万历二十五年(1597)”,说“此《包公案》祖本”。《龙图公案》三种,皆出《百家公案》后的一些相同的故事,且留下了由《百家公案》删节而成的痕迹。至于《百家公案》中回首的“断云”及回中的判语,在《龙图公案》的相同故事中,则几乎全被删去。我们所见的这部《居官公案》凡四卷七十一回,卷首有序,尾署“万历丙午岁夏月之吉晋人斋李春芳书于万卷楼中”,有阴阳文钤各一方。此书即是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金陵万卷楼刊本。次“新锲全像海忠介公居官公案目录”,又次“海公遗像”一幅;再次有《皇明都御史忠介公海刚峰传》,与史载多不相合。正文卷首题“新刻全像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署“晋人斋李春芳编次,金陵万卷楼舟生镌”。这部书更像《折狱龟鉴》一类书,每回中均有所谓“告状”、“折状”。“告状”系原告的状词;“折状”则为被告辩词。还有所谓“海公判”,录的是所谓海公对该案判决的判词,较诸《百家公案》,故事情节也显得更为简单。另外还有《新刊皇明诸司廉明奇判公案》四卷,明余象斗撰,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余氏文台堂刻本,《新刻全像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四卷,明李春芳撰,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金陵万卷楼刻本等等。

四、格调趋于庸俗

与第一个特点,即鹜逐男女之情相关,此期通俗小说刊刻过程中还有一很突出的特点是,所刊刻作品的格调趋于庸俗。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此期刊刻的非言情通俗小说,从内容构成上看,其色情描写的比例较大。如《金瓶梅》这种色情描写占到全书5%的小说,在明代后期就被再版多次。此外,《禅真后史》这样以写仙道侠士为主的小说,也大量地夹杂着色情佐料,大致有2%。这样的情况,甚至在《石点头》、《幻影》、《韩湘子全传》这样的以劝世淑俗为旨的小说中也屡见不鲜。

第二,与此相近的是,此期刊刻的小说还常常打着“以淫戒淫”的旗号来渲写色情。《株林野史》、《绣榻野史》、《痴婆子传》、《肉蒲团》是其中的典型。此类作品无一不在书前大谈淫色之不可不戒,继之便道出作者戒淫止欲的良苦用心——用淫乱祸报的故事来以淫止淫。于是小说便在这样的幌子下,大肆描写色欲、淫乱、苟合,而后“劝百讽一”地来个说教性的结尾。作者和刊刻者的根本用心也就昭然若揭。

第三,在标题立意上存在着刻意以女色动人的倾向。如《花灯轿莲女成佛记》,本是一个士女向佛、最后皈依佛教并坐化亡身的故事,作者却拟了这样一个艳丽的题名;《张古老种瓜得文女》,本是描写道人方士的超人境界和不同凡响,致力宣扬超凡脱俗的思想,作者却用了一个类似老夫娶少妻的题目以蛊惑人心。还有像宋元话本《志诚张主管》被改为《小夫人金钱赠少年》(《警》卷十六);《戒指儿记》被改为《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古》卷四)等等。另外,还有一些描写侠义、崇高、仁义的作品,在命题上也往往涂上男女之情的色彩,如《穷马周遭际卖媪》(《古》卷五);《葛令公生遣弄珠儿》(同上,卷六)等等。

第四,此期所刊刻的色情小说中大多夹杂进一些房中术的内容,借小说宣扬房中术,解说春宫画。这方面《昭阳趣史》、《如意君传》、《素娥篇》以及《浓情快史》最为突出。如《素娥篇》即是对房中四十二式的形象化解释。

五、特点成因略析

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在思想内容上表现出上述特点,其成因是相当复杂的。择要而言,既与其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潮有关;同时也受到一定的小说思潮之影响;还与当时市民阶层的文化要求,尤其是欣赏趣味密切相关。

首先,明代后期,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都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就国家政治而言,一方面是皇帝的长期怠政和政府的腐败、宦官专权、士林党争激烈,以及随之而来的民变蜂起。另方面是部分士人要求整饬风俗,痛斥奸邪。在社会生活上,则是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而表现出的士大夫阶层的腐化淫靡,市民阶层的豪奢放逸,以及其时帝王求长生、重房中术,造成上行下效的颓靡风气,这种特定时代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生活反映在小说出版上,就是大量的报道时事要闻的小说和许多注重言情的小说被刊刻出来。

其次,市民阶层的壮大亦使得一种独特而鲜明的市民文化要求出现。其审美意识和欣赏趣味主要表现为喜爱庸俗,追求刺激。正如即空观主人的《拍案惊奇序》所言:“近世承平日久,民佚志淫,一二轻薄恶少,初学拈笔,便思污蔑世界,广摭诬造,非荒诞不足信,则亵秽不忍闻。得罪名教,种业来生,莫此为甚。而且纸为之贵,无翼飞,不胫走。”这也决定了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中出现追踪时事,渲染时事,鹜逐男女之情以及作品格调趋于庸俗诸特点的产生。

最后,受明代中后期泰州学派掀起的重人伦物理、尚日用常行的世俗化社会思潮影响,小说方面也出现了《今古奇观》序所说的“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之思潮,它肇始于《金瓶梅》,造极于《三言》、《二拍》,席卷了明代后期小说界。顺应这一思潮的要求,以及受此一思潮的影响,小说刊刻在思想内容方面很自然地表现出倾向市民生活,格调趋于庸俗的特点。

收稿日期:2001-04-12

标签:;  ;  ;  ;  ;  

论晚明通俗小说出版的思想特征_小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