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理论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制改革论文,启示论文,产权论文,理论论文,行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已进行了十多年,在这过程中,大家关心的焦点是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很多方面还是不能令人满意,例如,政府职能的错位,权力的腐败、滥用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一定程度上同理论研究不深入,缺乏明确适用的思想指导有关。本文拟就产权理论的基本原理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和影响,做一些初步探讨。
第一,对行政官员制度低效益的思考
导致行政官员低效率的原因可从行政政策与行政机构的工作两方面来分析,我们知道,任何政治决定,在本质上都类似于某种经济行为,这表现在:其一,它改变了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并由此给社会带来了某些利益;其二,它又需要社会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政策好坏的评定,就取决于一项政策对社会的贡献与社会为它所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别。对于社会体制来说,如果在一种体制下的政府能产生相对于另一体制更多、更好的政策,那么我们就称这种体制更好。现实中对于社会体制与政策的选择,是一个逐步择优、逐步完善的过程。一般说来,导致政策发生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改变某种体制或政策的代价与人们预计从这种改变中所得到的好处相比太高了,因而,人们不愿或实际上不可能改变这一体制或政策。尤其是在那种政策的改变所带来的长期效果比较好,但短期内效果不太大而代价却很高时,更是如此。我国十年前价格改革所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今后的行政体制改革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其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制或政策的运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只是变得有利于某些特殊利益集团。这些集团一方面利用国家机器来寻求其自身利益的极大化,另一方面,还利用其特殊地位,造成一种假象,似乎它们是在为国家、集体谋福利,公众则因信息不灵而无法限制这种欺骗行为。
通过产权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当发现一项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不要急于去寻找另一项政策来代替它,最好还是先审查一下人们之所以选中它的原因,看看到底对哪一个阶层或集团更有利。在弄清这些之后,再另找他法。如果操之过急,结果可能是另一项坏政策代替了现有的坏政策,不同的只是得益的集团与得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归纳一下,造成行政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大致有三:(一)行政官员制度垄断劳务供给,缺乏竞争导致低效率。由于行政部门提供特殊劳务的垄断性,其他机构难以替代这些行政部门的工作,因而无法判断它们工作效益的高低。(二)由于行政部门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这势必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并且行政机构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三)从理论上看,政治家必须服从公民代表的政治监督以保证行政部门运行的效率,但在现实中,这种监督作用将会由信息的不完备而失去效力。
根据交易费用理论,行政机构必须树立投入产出观念,以提高行政效率。为此必须做到:(一)财政投入合理化,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对于任何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浪费行为,都要追究其责任。(二)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财政预决算应向权力机关公开,必要时应向社会公开,纳税人有权了解自己所缴纳的税款的用途是否合理。(三)各级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应定期向权力机关述职,必要时将述职的内容向社会公开。
第二,对行政机构自我扩张行为的思考
最早注意到行政机构扩张现象的是英国的帕金森。他在1957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和行政管理学中其他问题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帕金森定律。这一定律指出,行政机构中的官员,当工作太忙需要增加人员时,总爱增加部属,而不愿增加和自己地位相当的竞争对手。然而新增加的人员为了有工作可做,不免又人为地去制造许多不必要的工作,为此每年总得增加60%左右的机关人员,结果导致行政机构和行政工作人员无限膨胀。帕金森定律告诉人们,为什么行政组织在经历一般发展以后,总会形成机构雍肿,冗员充斥的局面,迫使当政者不得不定期进行艰难的消肿工作。
行政机构扩张的直接结果是行政低效和财政赤字。对于财政赤字问题,产权理论认为,首先,政府支出的效果丝毫不比私人投资的效果更好,而只是对私人投资的排挤;其次,政府借款和私人借款一样,必须偿还,这无疑将成为后代人的包袱;再次,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赤字压力过大,会迫使政府增加货币发行,当货币发行量的增长超过经济增长时,就会产生货币贬值现象——通货膨胀。
第三,对行政管理中寻租行为的思考
寻租,即寻求租金。从经济学意义上说,租金原指某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要素机会成本的剩余。寻租则是一种非生产性的谋利行为,是个人竭力寻求价值最大化而造成的社会浪费。通俗地说,寻租就是利用较低的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或利润。在寻租行为中,所供给的要素或产品的变化对价格的变化不敏感,但这种不敏感并不是因为像一般土地和特殊技能那样的自然原因,而是由于寻租者从政府那里寻到了某种特权,从而对某项资源具有垄断权。
造成行政管理中大量寻租行为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大致存在以下原因:
(一)政府的不适度行政干预是造成大量寻租行为的根本性原因。在竞争性市场体系中,通过时间的调整,所有经济租金势必减小或者消灭。但不适当的行政干预会打乱市场的调节,使经济租金不能减少、消灭或者人为造成资源短缺,产生新的租金。
(二)行政官员的“经济人”性质是造成寻租行为的另一原因。政府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这些人即“行政官员”。这些官员在现实中也和其他人一样,企图通过利用现存制度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只要存在着租金,存在着寻租的机会,就会诱发他们的寻租行为。
(三)企业企图越过市场来寻找高额利润是形成寻租行为的又一原因。企业利润的获得,本应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但政府的某些行政行为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使部分企业能够凭借特殊的权力取得租金,这较之于通过剧烈的市场竞争增加利润要省力的多。行政的特许、配额、许可证以及近来我国出现的价差、利差、汇差等都存在着潜在的巨额租金,许多企业因此乐于向要害管理部门的官员行贿,并以利润、租金形式与行政官员共享租金。
对付寻租行为,我们要借鉴产权理论中的“制度创新”来消除租源,而不能仅仅流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暂时救治措施。为此,我们至少要做好以下两点:
首先,行政行为是帮助市场的发育,而不是越俎代疱,直接介入交易关系。应当认识到,竞争性市场机制因其能通过时间的推移来自动降低、消灭经济租金,所以是寻租行为的天敌。因此,行政部门应把握好对市场干预的程度,以建立平等公开的市场竞争机制来消除租源。
其次,行政部门在实施必不可少的行政干预时,应坚持公开、平等、随机的原则。公开原则就是指行政部门在实行市场干预时应使社会相关成员知道这一行为会产生特定的租金,因此便于此租金的公平分配;平等原则是指政府在分配租金时应向社会成员尽可能广泛地提供相等的份额;随机原则是指当租金的分配无法达到平等时,应随机地实行分配,使所有的人都具有相等的权利期望值。确保了以上三项原则,虽然在一定条件下行政干预会造成资源稀缺,会产生租金,却激不起个人或企业寻租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