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线性路线对驾驶员行驶速度和安全具有很大作用。经过分析发现,公路线性通常以平面线性、横断面线性和纵断面线性为主,很多驾驶员行驶速度都是根据三维立体形成的线形进行判断的。公路立体线性设计,除了要满足驾驶动力学要求,还应该从驾驶员心理感觉、舒适度等方面进行衡量。经过对各种交通事故分析发现,公路不良线性组合是产生交通事故的多发因素。所以进行公路线性设计必须将环境、公路功能和行车安全考虑进去,既要实现公路交通运输全状况,还要从设计上改变行车安全问题。
关键词:公路线性设计;行车安全;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变化,交通安全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所以为了保证交通安全,进行公路线性设计时,必须加入一些安全防护方法,通过设计控制,保证人们出行的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1、路线线形的概述
公路路线线形概况地说是按照公路设计标准,在平面上、纵面上绘的或者这两者相结合的主体的几何线形,把这些分别称为平面线形、纵面线形、立体线形,一般所说的线形大多是指平面线形而言。公路线形设计就是确定路线的空间位置、几何形状及尺寸的工作。公路的线形构成了公路的主骨架,是其他组成部分(如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等)设计、施工全过程的基础。公路线形设计的优劣决定着公路建成后所能发挥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的程度,同时也是影响公路沿线开发利用程度的主要因素。
因此,公路路线线形设计的优劣是该路段的总体设计和使用效能的主要评价指标。在进行线形设计时,必须对公路应具有的性能与作用进行充分而慎重的研究,以免留下后患。
将线形设计时应考虑的基本事项归纳四点,即线形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①应从行驶力学上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从营运费用等方面保证经济性;
②从驾驶员的视觉、心理方面来看应是良好的;
③应与公路周围的环境及景观协调融洽;
④应与地形、地物、土地利用规划等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相适应,而且工程费用与收益额要均衡,经济上要合理。
2、公路线性设计中提高行车安全的措施
2.1设计和交通安全
平面线性是公路设计中应用得比较普遍。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直线设计非常简单,通常在地势平坦、无障碍物的条件下都可以设计。但是由于直线比较单调,容易让驾驶员产生视觉疲劳,对行车安全造成了严重隐患。所以进行直线设计时,必须将直线路段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情况下,同向行驶直线长度最小不应该小于行驶速度的六倍,受到影响时,可以适当将同向行驶曲线转换为复曲线和卵线曲线。进行设计时,还需要根据地形适当引入曲线,提高驾驶员的行车注意力。
经过研究报告,大半径曲线的事故产生率比小半径低;连续曲线协调比不协调的要低。所以基本可以得出曲率越大,事故产生率越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产生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曲率增大时,汽车转弯时的半径就会减少,增加视线盲区。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进行公路线性设计时,必须根据地形状况,尽可能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同时,为了保证驾驶员形式度舒适,汽车在曲线上形式时间不宜小于3秒。
2.2纵断面设计与交通安全
纵向坡度和竖曲线是组成纵断面的主要内容。人们经常根据车辆类型和动力特点确定道路最大纵坡,进而确定车辆行驶爬坡、下坡安全行。经过调查显示,在平原山区和丘陵路段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为18%、26%和19%。爬坡线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习惯于在下坡采取熄火滑动,一旦出现紧急状况,在重力作用下,制动距离会延长,容易产生严重交通事故,事故率占坡道事故38%;车辆上坡时会超越停放或低速行驶的车辆,此种状况造成事故占坡道事故率为20%;其他原因产生的交通事故占18%。所以应该严格控制平均纵坡,尽可能采用平缓的纵坡并控制坡长,同时注意竖曲线交换对行车距离产生的影响。
2.3平纵面组合和交通安全
平面和纵面组合可以对驾驶员视觉起到诱导,如果诱导和自然线性结合相背离,就会产生很多交通事故。为了减少错误诱导,可以做到:第一,不能将小半径起点和终点设计在曲线顶部和底部;第二,不能将竖曲线的底部与顶部插入小半径曲线内部;第三,不能将竖曲线的底部和顶部与反向平行曲线重合;第四,设计时不能将凹凸、跳跃等设置在驾驶员视线线性中断位置;第五,不可以将小半径的竖曲线和曲线进行重合。
2.4视线距离和交通安全
视线距离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道路交通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保证足够的视线距离,不但可以减少交通事故,还可以提高车辆通行能力。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一定的时间对路况进行判断,这就要求留有足够的视线距离。进行视距设计时,必须让驾驶员反应时间取值大于驾驶正常形式反应时间,保证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对路况进行辨别。当形式路线非常复杂时,应该适当增加反应时间,将取值控制在2.5秒以上。
2.5线性设计的连续性和交通安全
线性设计连续性主要表示进行公路设计中驾驶员行驶的速度与相关几何线形之间的特性。如果驾驶员和路线几何要素产生矛盾,驾驶员就会改变行驶速度,此种状况下,如果发生交通事故,驾驶员将不能及时反应,进而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设计公路线性设计时,必须控制线性设计的连续性。人们通常习惯于使用车辆运行速度模型对线性设计连续性进行判断。
2.6路线交叉和交通安全
公路设计的交叉路线必须可以保证驾驶员容易识别且车辆相互间干扰较少,保证车辆可以顺利通过。因此,进行公路线性设计时,必须将交叉处主线和被交叉主线的指标控制到最高值,同时保证驾驶员行驶距离稳定。如果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不能清楚的识别其他车辆和交通标识,就很难控制自己车辆行驶,严重时将发生交通事故,对行车安全和道路行驶状况产生了巨大影响。通常情况下,平面交叉路口是车辆形成交叉的主要冲突点、分流点,现阶段已经成为影响交叉路口行车及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所以,进行路线交叉设计时,要根据交叉形式、灯控、分隔等方式进行控制,减少公路线路设计中的冲突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交通安全是一种动态项目,对人们出行安全和道路运转状况具有很大影响。虽然很多交通事故的产生都是由于不良线路形状、结构产生的,但是一定的交通标志、防护措施、行车距离、行车速度都会对人员行驶安全产生保护。所以进行公路线性设计时,必须将交通安全因素放在首位,根据地形、环境等因素,给公路使用这提供安全可靠的行车路线,提高公路运营水平,带动经济发展。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给公路线性设计中行车安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慧芬,建涛.线形安全设计探讨[J].河北交通科技,2014(09).
[2]陈茜.于安全环保考虑的环湖公路边坡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2014(05).
[3]郭海龙.于行车安全性的山区高速公路合理路肩宽度研究[J].长安大学,2015(12).
[4]王放鸣.公路线性设计中提高行车安全的措施探讨[J].科技信息,2011(19).
论文作者:伍华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公路论文; 线性论文; 线形论文; 驾驶员论文; 曲线论文; 行车论文; 交通安全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