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 于圣杰 林 辉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人们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逐渐诞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出现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探究了网络语言的内涵和特征,并分析了网络语言为汉语言文学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发展;影响
现如今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语言恰恰就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而生的。网络语言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且对人们的观念意识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一、网络用语概述
(一)内涵
现代信息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应用,促进许多新兴事物的出现、传播与普及。网络语言若离开信息技术,将难以得到普及,为人们所熟知。目前,网络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占领着重要位置,很多人平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都用到了网络语言。他们有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有的则是利用网络语言的言简意赅表达自身惊奇、崇拜的感情等。比如“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这句网络语言就是出自一个小学生的作文,通过大众媒体等途径得到了传播,最终为人们所熟知[1]。
(二)特征
网络语言特征众多,将汉语与英文相结合就是其中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种方式能够将特定的意思通过言简意赅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年轻人经常使用的一句话“I服了you”,通常情况下用来说明自己认为对方的一些话或者行为显得很笨拙,却运用这种英汉结合又充满反语意味的形式说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此外,网络语言也存在使用谐音的情况。通过谐音表达自身的情感以及意向。例如“你爸妈造(知道)吗”“粉丝(fans)”等。使用谐音式的网络语言可以给人一种诙谐的感觉,又能较好地表达说话人的意图。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对于网民而言,网络用语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且会随着自身以及相关衍生文化的发展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网络语言主要是指人们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运用符号、简写、外来词汇等方式对传统的词汇赋予的全新内涵,并创造出了一些全新的词汇。也正因如此,网络语言在实际的应用上十分的灵活多变,并不会受到传统语言规则限制,充分体现出了语言的个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无论是哪一门语言要想长久的被人们传承与应用下来,就必须要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创新。网络语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恰恰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型作用。尤其是网络语言能够更加形象、更加生动的将人们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丰富了人们的语言沟通形式,给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全新的乐趣[2]。现如今的年轻人时时刻刻都与网络进行接触,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因此在年轻群体之中网络语言被广泛应用。为此牛津词典之中每年都会收录一些全新的外来词汇与合成词,也就促使了牛津词典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可以说网络语言的出现使汉语言文学更加的丰富多彩。如,在网络之中人们常说的神马都是浮云,神马就是什么的谐音;木有就是没有的谐音;在网络论坛之中常看到的拍砖,就是指批评意见。灌水则是指随意写着完,并无实质性内容。
(二)消极影响
网络语言虽然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着两面性,难免也会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这是因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本身就不够规范,一些网络语言还对汉语言意识造成了曲解,甚至是为了博得大家的关注,无视汉语言应用规范,故意使用错别字来追求语言意义上的雷同性。而这个问题则对给人们的汉语言学习造成错误的指导。尤其是青少年在网络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且他们还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对任何形象的事故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因为缺乏生活阅历无法做好正确的分辨,也就极易受到不良网络文化影响。特别是在汉语言学习上,经常接触网络语言的青少年会逐渐习惯了不规范的语言用法,大大的降低了学生们的文字书写能力、语言鉴赏能力。与此同时,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环境,打破了现实生活界线,构建出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之中网络语言具有更大的张力,能够更加直白的进行表达,严重的影响了传统语言的发展,也导致了传统语言表达形式逐渐丧失了其应有的功能。同时,从国际视角上加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现如今西方许多国家加强了对汉语言的关注,并且掀起了汉语言学习热潮。但是如若我国不对网络语言加以控制,那么势必会对汉语言国家化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3]。这还是因为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与汉语言用语规范相背离,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人们在汉语言运用过程中的混乱以及不正确的认识,这都会给汉语言的国际化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三、结论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网络语言传播速度非常快,并且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当前网络语言在语言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人们应当了解网络语言为汉语言文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丽.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转型的思考——以铜陵学院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16,15(04):98-101.
[2]徐清华.网络环境下高校汉语言文学的传播研究——评《汉语言与文学》[J].新闻战线,2017(16):154.
[3]高岭.汉语言文学专业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兼谈对美国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资源运用的借鉴[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54-57.
论文作者:赵宇,于圣杰,林,辉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网络语言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网络论文; 汉语言论文; 语言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谐音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