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思考论文_朱丽婷1,王妍2

海绵城市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思考论文_朱丽婷1,王妍2

1.临沂市翼田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2.临沂市意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海绵城市”研究与起步较发达国家相对较晚,起初主要为雨水利用,近几年来重心转移到雨水与污染控制。在景观设计工作中,如何秉承环保的设计理念,将海绵城市策略贯穿融入设计过程中,是景观设计工作中面对且需要实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充分结合笔者对有关文献研究以及自身实践情况下,就海绵城市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环境保护;景观设计

一、海绵城市理论在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般说来,城市景观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发挥植被、堤岸、湿地及水体等生态优势,保证城市水体处于完整状态,为城市处于可持续性发展状态提供良性缓冲空间,其设计原则阐述如下。

1.完整性

完整性原则,又称城市水环境完整性原则,指将城市建设及城市开发纳入城市水环境生态平衡系统中,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由于城市建设对城市水体的破坏,特别是禁止破坏城市生物的多样性,保证城市水环境处于可持续性发展状态。

2.安全性

安全性原则,又称城市水环境安全性原则。由于水资源质量直接决定城市发展水平,因此,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城市建设工作流程,保证城市水环境的安全性。例如,在城市雨洪的管理过程中,利用建设水利工程等手段,保证城市用水安全,保护周边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3.尊重性

尊重性原则,又称城市水环境尊重原则。城市空间规划必须保留城市水体的原始形式,尤其是江河湖泊,必须遵循自然原则,逐步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型城市雨洪排水系统,保证城市水环境的基质。同时,景观设计应符合人性化设计原则,突出城市的特色,与城市水系统相结合,以水元素为切入点,进一步发挥系统职能。

二、海绵城市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雨水花园

在公园内形成大量的“海绵体”,如河、湖、池塘等水系,以及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溢流部分通过管网引入五源河内,从而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标准,缓减城市内涝压力。屋面雨水径流断接进入雨水花园,增加雨水的调蓄、下渗;雨水花园植物选择种植野牛草、细叶芒、黄菖蒲、千屈菜等;部分建筑将雨落管断接介入雨水桶,进行直接的回收利用。

2.构建自然防护林带,防止水土流失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严重影响了大自然的水循环流程,建筑工程数量增多及防渗漏铺装面积的加大造成城市绿地面积减少,湿地及低洼绿地等蓄滞渗雨水空间被压缩,导致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峻,甚至降低了土壤对于雨水的自然渗透能力。因此,在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遵循自然原则,结合城市的发展情况,转变传统理念,逐步构建相应的自然防护林带,最大程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摒弃传统景观设计的糟粕,例如 “造园” 意识,以观赏类植物强行取代原生类植物,以人工美学取代自然风景。因此,在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结合施工区域山水资源的优势,将景观设计与休闲、疗养、度假、居住及探险功能相结合,穿山越岭,促使周边群众体验原生态环境,有利于树立环保理念,最大程度地发挥环境教育及生物多样性的职能。

3.设置生态停车场

采用透水路面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不透水区域面积不断增大,导致径流量增加,洪峰提前,所以为减少城市不透水区面积,园区场地内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采用透水沥青和透水混凝土,透水铺装满足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利用雨水花园对降雨、地表径流水量等进行储备,用于园区日常绿化灌溉、园区水景供水。污水经过通过污水回收系统进行处理后用于建筑中水供应以及灌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停车位采用植草砖透水铺装形式,对雨水进行源头下渗削减,形成的雨水径流进入周边生物治理带进行进一步调蓄净化,溢流雨水随地势进入下一级生物滞留设施,最终汇入地中心水体。

收集雨水方面,将城市的路面、广场、停车场的地面用具有透水性的铺砖制作,同时在东西区分别设置大型的蓄水池兼顾景观和存水的功能。雨水入渗过滤方面,降雨时通过种植的耐污耐涝植物和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干净的雨水涵养在地下。雨水储存方面,除了蕴含在土壤中的雨水外,东西区分别建有一个景观水池和城市随处可见的水体。

4.植被浅沟

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一般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城市设置除转输型植草沟外,还包括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及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可分别提高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控制效果。

5.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的应用适用于平屋顶建筑和坡度≤15°的坡屋顶建筑,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节能减排。将城市景观建筑屋顶进行优化。

6.完善现有的城市中心绿化基础设施

城市中心绿化基础设施的类型丰富,涵盖生态驳岸、水资源二次利用、建设滨水空间、开发低影响系统及绿道建设5大方面。该基础设施切实解决了游憩危机、生物危机、空气污染及城市水污染等问题,例如,利用设计城市景观,将文化体验与市民游憩功能相结合,将景观设计重点转变为公园串联道。同时,以房地产开发和市政建设为切入点,通过雨水回收、植被浅沟、屋顶绿化及生物滞留等措施,拓展低影响开发雨水体系的职能,保持原有的自然系统活力。其中,植被浅沟反映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构建自然防护林带,促使雨水流入植被浅沟,一部分雨水流入地下,一部分雨水停留于植被表层,完成降雨过滤,保证植被浅沟水分补给充沛,避免环境污染,降低城市绿化用水量。

最后,完善滨水区域的基础设施,激发其建设活力,逐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商业区域、滨水漫步区域及滨水运动区域,例如:利用植物过滤及人工浮岛等手段,净化滨水区域的水资源,做好相应的二次利用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将城市绿地与城市不规则水岸空间相串联,形成“绿色走廊”,不仅彰显了城市魅力,还为城市居民提供短暂游戏休息的场所,符合景观设计人性化的特点。但是,水岸处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硬材护坡无法保证雨水正常排放及收集,阻挡了雨水的渗透,客观上增加了地表径流量,加剧了排水负荷。

因此,在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减少水岸线的设计,以减轻对自然驳岸的影响;选择新型环保的护坡材质,促使驳岸具备强有力的稳定性及防渗漏性;改良铺设道路的材料,促使降水渗透至地表深处,无法形成地面积水,初步完成透水路面过滤,进一步净化城市地下水,增强城市的蓄水能力,保证周边植物处于正常生长状态。

三、结束语

通过对城市雨洪管理等相关内容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到节能等理论知识对设计工作的指导意义,认识到节能等措施对城市发展以及景观环境建设的益处。一线景观设计人员应积极掌握国内外先进设计理念及思想,提升自身素养与设计水平,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将先进设计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实现自己的设计理想。

参考文献:

[1] 史永红.海绵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的思考[J].城市建筑,2016(20):214-214.

[2] 张龙.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6(12):128-131.

[3] 彭红元.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9).

[4] 王馨竞.景观设计中构建海绵城市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9):00003-00003.

[5] 陈小锋.研究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及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29).

论文作者:朱丽婷1,王妍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思考论文_朱丽婷1,王妍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