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入学考试对学生学习成绩归因的影响研究_中考论文

中考对学生学习成就归因的影响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生学习论文,中考论文,成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目的

所谓归因,乃是人们关于行为和事件的原因及知觉的判断。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学生要经历众多的考试,其成功和失败是经常有的事,由于大量的社会心理学因素的影响,造成他们对学习成败的原因知觉,原因特征上的心理意义或维度上的倾向以及所导致的期望,情感反应等因素可能会不尽相同。本文所指的中考是相对高考(高中毕业的升学考试)和初考(小学毕业的升学考试)而言的,它是初中毕业生参加的升学考试。经过中考的筛选将决定初中毕业生能否继续升学;进什么层次和类型的学校,所以它对中学生的学业、就业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中考作为一个学习成就的事件,试图在未经中考和中考成功及失败组;中考后进入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校分组;中考前后男女性别分组等对中考结果归因的差异尝试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能为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改革提供心理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以近似于上海市闸北区一九九一学年经过中考进入高一级各类学校及对应目前初三学生人数各10%抽样。他们是市北、风华、闸北等市、区重点和一般高中的高一学生和上海市粮食学校(中专)、上海市劳动局第三技工学校、上海市食品行业技工学校、彭浦机器厂技工学校、上海闸北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年级新生共472名。删除不符合要求的最后选定422名被试的问卷,其中男227名,女195名。新中、青云、恒丰、闸北三中,闸北八中等各层次的初三学生445名。删除不符合要求的最后选定409名被试的问卷,其中男196名,女213名。总共选定831名被试的问卷。

(二)问卷 本研究问卷的编制是以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的归因理论为基础,参考南京师范大学张永清、曲阜师范大学韩仁生、上海市闸北区教育学院郑毓芝等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归因的调查要点,结合本次调查的特点编制而成的。问卷依据调查对象分为第一问卷,将中考作为前期信息调查未经中考的初三学生的归因特点;第二问卷,调查业已进入高一级各类学校学生的归因特点。两问卷内容相同,均有中考成败归因、情感反应、学业预期、就业期望的部分组成并各自有针对性的指导语。归因部分包含长期努力、本人能力、运气、题目难易、教师水平、思想负担、考前突击、家庭教师八个原因。这八个原因分别具有内部和外部、稳定和不稳定、可控和不可控三个维度(见表1)。其次,根据情感反应受原因特性的影响将情感分为三类,即自我情感(满意、自豪、不满意、自卑);他人情感(感激、愤恨);惊奇或发愣等。问卷采用五级量表。对二种问卷的信度检查专门先选择风华中学的高一和青云中学的初三各一个班级采用稳定系数来估计,隔周的相关系数r[,高一]=0.9932,r[,高三]=0.9862。对全体被试的测试统一在一九九一学年第一学期第八周进行。

表1 学生考试成败归因分类表

(三)资料处理 所测数据以未考、成功、失败分组;以重点中学、一般高中、中专、职技校分组;以中考前后男女性别分组统计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比较检验。其中除性别比较采用Z检验外其余的采用方差分析法(F检验),先判断变量的差异情况再多重比较(q检验)。首先比较未考、成功、失败组的归因特点,再次比较归因的性别差异,最后比较各组的情感、学习预期、就业期望等反应特点,由于市重点和区重点中学,职校和技校的归因特点等无统计上的意义,故本研究把市、区重点中学和职校、技校各合并为一组。

三、结果与分析

(一)未考、成功、失败组的归因特点比较

本研究831名被试中409名为各层次的初三学生属未考组,其余422名被试中256名认为中考考出了水平,是成功的,166名认为没有考出水平是失败的。他们在各类学校的分布见表2。

表2 中考成败者在各校的分布

(1)未考、成功、失败三组的原因知觉比较

原因知觉在此处系指学生所认为考试成败的原因。根据统计,见表3。各组在各原因知觉的平均数上存在差别。

表3 未考、成功、失败三组原因比较检验结果

经过对表3(8×3)组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判断各对平均数之间的差异程度,所得结果表明,未考组的多数原因知觉变量相对较大,在长期努力,本人能力,题目难易等原因知觉上显著高于其余二组;未考组和成功者在教师水平,家庭教师,考前突击三个原因知觉上无显著差异;失败组除思想负担一项外的原因知觉变量相对都较小。

(2)未考、成功、失败三组在原因维度上的特点比较

一般说来,大家都同意考试成败的归因是长期努力、能力、题目难易、教师水平的函数。但同样对待一次考试的结果,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列出完全不同的原因作解释。不同的原因是否也可以进行比较呢?按照心理学家韦纳创立的归因三维结构模式(部位×稳定×控制性)能概括出性质类似原因的基本特性从而进行比较分析。表4就是未考、成功、失败三组在原因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经(6×3)组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所显示的结果情况。其中未考组的内部因素、稳定因素、不可控因素的平均数显著高于成功和失败组,外部因素、可控因素的平均数显著高于失败组,各组的不稳定因素平均数之间无显著差异。三组在原因维度上的特征都是内部因素、稳定因素占优势。未考和失败组是不可控制因素占优势。成功组的可控与不可控因素非常接近。

表4 未考、成功、失败三组原因维度上的特点比较检验结果

综上所述,未考组的大多数原因知觉的变量比较大,尤其是长期努力、本人能力、题目难易的平均数,特征上更强调内部的和稳定的因素起作用。成功组开始注意运气这一外部因素,控制性倾向不明显。失败组的大多数原因知觉的变量比较小而思想负担平均数却显著大于成功组。

(二)各类学校归因特点比较

已进入高一级学校的422名被试,尽管对成败看法各异。但已按中考分数及本人志愿进入了各类学校。现以重点中学、一般高中、中专、职技校分组来比较他们的归因特点。

(1)重点中学、一般高中、中专、职技校四组原因知觉的比较

重点中学、一般中学、中专、职技校四组在原因知觉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经(8×4)组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后结果见表(略)。各组在题目难易原因知觉上无显著差异;重点中学和中专组除家庭教师外其余七个原因知觉平均数均无显著差异;重点中学的能力原因知觉最高,中专组其次(重点中学显著高于一般高中和职技校组,中专组显著高于职技校组);职技校组的家庭教师原因知觉显著高于其他三组;一般高中组的思想负担原因知觉最高而其他绝大多数原因知觉平均数为各组最低;一般高中和职技校组的思想负担原因知觉平均数显著高于重点中学组;重点中学组的教师水平原因知觉最高,中专组其次,二者均显著高于一般高中组。

(2)重点中学、一般高中、中专、职技校四组在原因维度上的比较

重点中学、一般高中、中专、职技校四组在原因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后结果见表(略)。

四组在内部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平均数上均无显著差异:中专和职技校组在外部因素及可控因素平均数显著高于一般高中;重点中学的稳定因素平均数最高,中专组其次,二者均显著高于一般高中;职技校组的不稳定因素显著高于一般高中;四组均为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占优势,重点中学、一般高中、中专组为不可控因素占优势;职技校组的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平均数很接近。

综上所述,重点中学、中专组的被试更能觉察到长期努力、能力、教师水平等属于稳定性的原因知觉;中专、职技校组的外部归因、可控归因倾向明显高于一般高中;一般高中对思想负担这一原因知觉特别敏感;四组的归因特征都是内部的、稳定的;在控制性维度上前三组为不可控因素占优势,职技校组的可控因素略占优势。

(三)中考前后学生归因特点的性别差异

男女出生之后,首先来自家庭以后则受到来自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要求,训练与期望等影响使性别之分不再是原先的生理之别,而往往被打上了社会的烙印。那么中考对学生学习成就归因的影响在性别上是否存在差异?现分中考前后二组来比较归因特点。

(1)未经中考学生原因知觉的性别差异

中考前男女生在原因知觉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经Z检验其结果见表(略)。未经中考的男女生在八个原因知觉上的平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2)未经中考学生在原因维度上的性别差异

中考前男女生在原因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经过Z检验后结果见表(略)。未经中考的男女生在原因维度上的平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女生均为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制因素占优势。

(3)中考后学生原因知觉的性别差异

经过中考的男女生在原因知觉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经过Z检验后结果见表5。其中男生的能力知觉平均数显著大于女生。女生的思想负担平均数显著大于男生。

表5 经过中考的男女生原因知觉比较检验结果

(4)中考后学生在原因维度上的性别差异

经过中考的男女生在原因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经过Z检验其结果见表(略)。男女生在原因维度上的平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女生均为内部的和稳定的因素占优势。男生的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平均数非常接近。女生的不可控因素占优势。

综上所述,未经中考的男女生在学习成就的原因知觉,原因维度上的倾向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经过中考的男女生在能力,思想负担两个原因知觉的平均数上有显著差异。在原因维度上男女生均为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占优势,男生的控制性倾向不明显,女生为不可控因素占优势。

(四)各组别的情感、学习预期、就业期望的反应特点

韦纳及其同事的研究证实了每个原因特征或维度都有深远的心理学意义。稳定性与成功的期望有关联。例如,成功归属于能力这一稳定性原因,那在今后类似的活动中有充分信心保持成功的结果;若成功归属于运气好等不稳定性原因,会对成功不抱希望而今后的成功结果可能改变。原因源和控制性特性与情感体验相联系,当人们把成败结果归因为内部的可控制原因时会感到满意或不满意;归因于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时会使人自豪或自卑;归因于外部的可控制原因会使人感激或愤恨;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会使人惊奇或发愣。

(1)未考、成功、失败三组的情感、学习预期、就业期望的比较

表6系未考、成功、失败的三种情感、学习预期、就业期望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经(5×3)组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所显示的结果:未考组和成功组的三种情感平均数均显著高于失败组;成功组的惊奇或发愣感最高,就业期望显著低于失败组;未考组与成功组惊奇或发愣一项外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6 各类学校组的情感、学习预期、就业期望的比较检验结果

(2)各类学校组的情感、学习预期、就业期望的比较

重点中学、一般高中、中专、职技校四组在三种情感、学习预期、就业期望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经(5×3)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所显示的结果:重点中学的自我情感平均数显著高于其余三组;重点中学、中专、职技校组的他人情感和惊奇或发愣感的平均数无显著差异并且都显著高于一般高中;重点中学的学习预期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各组的就业期望平均数都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职技校最高,中专组居二,一般高中居三,重点中学最低。

(3)中考前后不同性别的各种情感、学习预期、就业期望的各项变量经比较分析无统计上的意义

综上所述,成功组与未考组的情感反应,学习预期,就业期望比较接近;失败组除就业期望高之外其余变量均比较小。重点中学的自我情感,他人情感强烈,学习预期最高,就业期望最低;重点中学、中专、职技校组的他人情感,惊奇或发愣感都显著高于一般高中;中专、一般高中、职技校组的学习预期很接近;职技校、中专组的就业期望高于一般高中。中考前后学生的情感反应、学习预期、就业期望在男女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四、讨论与小结

中考作为初中阶段最后的学业考试,其结果和考前的长期努力,教师的教学,考前的突击,能力的发挥等等以及别人进行过的活动均要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认识过程,对考试形成内心体验和作出归因。显然,没有经历过这场考试和经历过这场考试,考出水平和没有考出水平的学生对待考试成败归因的原因知觉,原因特征,情感反应,学习预期,就业期望都会存在差异。未考组的绝大多数原因知觉的变量比较大,尤其是长期努力,本人能力,题目难易等。特征上更强调内部的和稳定的因素起作用,自我情感和学习预期高。这可能与初中学生自身体验较少,比较多的受家长、老师的宣传教育影响的缘故。而成功组开始注意运气这一外部因素,成功组与失败是从中考的结果出发来推断成败原因的。

中考的结果不仅仅是成绩或分数,考试的结果还与当事人过去的学习水平及成败史等众多的因素联系在一起的。例如,过去学习水平高或低;这次偶而失手或超常发挥;被录取高中的升学率;职业定向学校将来的分配和待遇;填报众多志愿上的一些偶然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学生考试成败归因的。还有,目前进入区重点或一般高中的学生原来期望比较高结果进了高考升学率较低的学校,他们就会认为没有考出水平是失败者,他们的学习成败归因与只求考取职技校可与工作挂钩的学生学习成败的归因显然是有偏差的。所以一般高中和失败组的被试除了思想负担这一原因知觉外其余原因知觉的平均数都比较低(原因特征上是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与其他组无显著差异),不难看出他们的情绪低下,有明显的内疚和自卑感。这种被扭曲了的归因方式发展下去会影响今后的成就生涯。

比较各类学校组的归因特点可以看出层次愈高的学校如重点中学的原因知觉平均数愈大(其中长期努力、能力、教师水平尤其显著),在原因特征上愈倾向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自我情感强烈、学习预期高、就业期望低,显然,他们所经验过的结果可能会再现。

中专、职技校等职业定向类学校的被试和一般高中相比,其运气,家庭教师原因知觉比较高,原因特征的外部和不稳定性倾向明显,他人情感和惊奇发愣感比较高,学习预期不高,就业期望很高。多数被试认为中考成功,进了职技校似乎已是“铁饭碗到手”,学习动机水准下降,今后学习的成功结果可能会改变。

经过中考,男女生在学习成就归因的性别差异初露端倪。男生开始产生比女生更有能力的看法,女生的思想负担原因知觉开始比男生高,造就女生学习成功时不象男生那样自信,失败时更易自卑。

本研究没有发现,所谓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因素,把失败归因外部的——不稳定因素的自利性归因偏差。所有被试的组别都倾向于内部的和稳定的归因,这或许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有可能说明我们的学生谦虚、诚实,敢于正视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是老师、家长长期教育的结果。但是科学的观点不应把学习成就都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把所有成败都归因为努力是不现实的。这样不可能使学生成为有自我支配和有成就动机的人,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自我责任标准,客观地对学习成就作出归因。

(本文承蒙上海师范大学岑国桢先生指导,特此致谢。)

标签:;  ;  ;  

中学入学考试对学生学习成绩归因的影响研究_中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