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浅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污染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资源环境面临严峻形势,其中水污染问题尤为严重。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资金被投入到环保领域,尤其是水治理领域。巨额的环保投入以何种方式支出、去向如何、取得的效益又如何以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情况如何等都令人关注,深入开展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迫在眉睫。
目前各地先后开展了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遇到不少困难,值得探索并加以改进。首先,由于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水环境审计成为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审计人员必须具备水污染程度的鉴定、水主要污染指标、污水量的确定等方面的知识。目前,大多数审计人员单独承担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任务还具有一定难度。其次,我国的环境会计发展滞后,水环境信息披露不及时,审计取证存在困难。环境会计是以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等会计要素为核算内容的一门专业会计,是一个将生态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相结合的会计研究的新领域,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刚刚起步。大部分企业不重视水环境成本、效益的核算,不设置专门的水环境会计部门,企业会计不能真实披露水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等,这就使得审计人员很难从会计报表中直接获取审计证据。此外,水环境治理的收益往往是无形的,而这种无形收益由环境审计人员利用调查估算缺乏说服力,这种现状成为实行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的又一障碍。那么,应当如何切实开展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应在如下几个方面着力。
多措并举夯实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的基础
首先,要加强相关的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审计人民的专业素质。在当前区域经济的大环境下,建立起统一规划和领导的水污染治理环境工作细则,避免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等制度化、规范化,为加强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提供制度保证。要逐步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可通过举办进修班、交流研讨会等方式,拓展审计人员的知识面,合理调整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建立起一支合格的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人员队伍,做好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工作。
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理论研究。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的发展需要理论基础来支撑,建立一套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理论框架,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并完善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准则,有助于更好地评价环境管理责任,揭示违法行为,促进和加强环境管理。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的特点,借鉴发达国家相关审计的先进理论和操作技术,构建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的理论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准则,确定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作业规则与报告标准,为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次,要加强水污染治理环境信息化建设。应当对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指导,从而使各类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信息资源能得到优化配置、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要整合审计资源,实行科学的审计管理。要建立数据共享的办公和业务应用系统,将审计、环保、水利、建设等部门的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信息全部纳入系统,提高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可行性。
突出重点,确保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取得实效
审计机关要对水污染治理环境资金使用的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性开展绩效审计:
一是开展水污染治理项目合规性审计。合规性审计,可通过审核执行政策法规的具体规定,审查执行政策法规措施的手段是否可行、合理;可根据调查的结果,围绕执行政策法规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总体效果如何,审查执行有无偏差等方式来进行审计,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以利于政策法规的修订和管理的加强,提高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合规性审计,重点在于对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审查资金的筹集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审核管理环保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审查资金在管理上是否符合规定、资金拨付是否安全及时,发现资金管理环节存在的缺陷,完善资金管理;审查资金的使用是否做到专款专用,有无超支挪用情况。
二是开展水污染治理项目绩效审计。主要对其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效果、项目的投资效益和主管部门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水污染治理资金的绩效审计主要是对其使用效果进行监督,具体审查资金使用分配的合理性以及拨付使用的效率性、效果性,分析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资金使用后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价。
标签:环境审计论文; 水污染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