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市立医院 (261500) 单及美 刘学敏 张来英
【 中 图 分 类 号 】 R473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550 -1868( 2015) 10
临床上注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在多年护理工作中,真切体会到注射与拔针的重要性,一些慢性病人经反复注射,如方法不当,肌肉注射容易形成硬结;静脉注射淤血,血管遭到破坏,这样不仅影响药物的吸收,还会增加病人的痛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探讨注射与拔针方法,努力选择既减少病人痛苦又有利于药物吸收的途径,是我们每个护士的职责。
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对120例肌肉注射和350例静脉注射的患者临床观察发现,肌肉注射无一例硬结形成,静脉注射穿刺成功率达98%。
2.方法
2.1 肌肉注射 第二版《护理学基础》教材“留置气泡技术”指出, 用注射器抽吸药液后,再吸进0.2~0.3ml空气。注射时气泡在上,当全部药液注入后,再注入空气。对那些刺激性大,剂量较多的药液,如硫酸镁应彻底消毒后选择臀大肌深部注射,并不断更换部位,热敷促进吸收。拔针时在距针眼0.2cm处按压,待针头快拔出时再按压针眼2~ 3分钟。
2.2 静脉穿刺 临床上多选择周围静脉,采用手自然放松握指法,病人的手自然放松,护士的手与病人的手十字相向,用拇指将病人手背皮肤绷紧,护士左手拇指的位置与病人血管的位置相对应,可握住两指也可以握住四指,病人手指的弯曲程度以血管最佳充盈度为宜。采用40度角垂直直刺,回血后再进针少许,然后轻抚针栓,胶布固定好,针眼处用小敷料覆盖。对细小、反复注射难找的血管及休克的病人,可采取50~60度毛巾热敷2~3分钟;也可用1%硝酸甘油涂擦,进针角度以25~30度为宜,护士尽可能做到稳、准、快。拔针时松胶布,覆盖针眼的胶布不动,护士左手食指轻抚针柄,防针头移动,距针柄2~3cm头皮针处反折并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左手食指指腹顺静脉走行平压覆盖穿刺部位的针眼,中指压在针眼上2~3cm处,开始拔针时食指用力轻,待针头快拔出时再用力按压3~5min,勿揉。此法用于经验丰富的护士。
3 讨论
3.1 “留置气泡技术”该方法可使针头部位的药液全部进入肌肉组织内,并预防拔针头时,药液渗入皮下组织,从而减低组织受到刺激的程度,减轻病人的不适,也可将药液限制在所注射的肌肉局部,以利吸收。拔针时距针眼0.2~0.3cm处按压,可减轻因垂直压迫针眼时,针头阻力大,针头斜面对肌肉的切割引起疼痛。
3.2 静脉输液采用手自然放松握指法,可使血管充盈且固定,特别是消瘦皮肤松弛易滑动的血管。40度角垂直进针可减少针头对皮下组织的刺激,使疼痛减轻。热敷可使局部血管受热扩张,血循环增加,血管充盈;1%硝酸甘油局部涂擦是利用它的渗透作用使小静脉扩张,血管直径及充盈度增加。手捏头皮针拔针,既防药液外渗血管外,又防因关闭输液夹回血引起的疼痛及污染环境。
综上所述,我们每个护士在工作中应多总结经验及心得,探讨并掌握多种穿刺与拔针方法及技巧,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论文作者:单及美,刘学敏,张来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5年10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针眼论文; 针头论文; 药液论文; 病人论文; 血管论文; 护士论文; 静脉注射论文; 《医药界》2015年10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