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教育论文,地理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爱国主义情感,是“四有”人才所必须具有的。地理学科,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地理教材,都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因此,地理课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
对祖国的挚爱,不是先天秉赋,而是后天养成的。而地理学科的教育和教学,就可以从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的山山水水、地矿资源、工农业的发展入手,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让学生如实地了解国情的优势和劣势。用国情优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以国情劣势激发学生的忧国心,用爱国情与忧国心唤起学生的报国志,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之目的。具体做法是:
一、通过乡土地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从认识自己的家乡入手去认识祖国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结合教材联系实际向学生介绍本乡本土的自然风光、地矿资源、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生活变化等,使学生对家乡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等地理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比如,我们地处鲁西南,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当同学们知道我们这里就是全国冬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向来以出产鲁西南大黄牛而闻名全国时,同学们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而热爱家乡的情感就是我们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教育的基础。
二、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我国有辽阔的疆土、壮丽的山川、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等,通过学习,对祖国的感情就会随之一步步加深。
比如,当学习到我国的疆域时,老师打开世界地图,祖国的轮廓就清晰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她好象一只雄鸡迎着朝阳,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当老师指图讲到我们的祖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和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相等,相当于十七个法国或三十九个英国时,同学们就会情不自禁地露出自豪感,为自己的祖国幅员如此辽阔而感到骄傲。这就很自然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了。
三、通过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绩和建国以来各行各业在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我们祖国的许多地理条件是天赋的,但还有许多是千百年来经过劳动人民的双手开发和创造出来的。我国的成都平原所以成为“天府之国”,是和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领导当地人民修建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及后来四川人民的辛勤开发密不可分的。我国各地的雄伟宫殿楼阁、人工园林、古代运河、万里长城等巨大工程的修建,无一不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淮河、黄河、海河、长江等大河得到了治理;东北、西北、华北的大油田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大京九、长江三峡等巨大工程的建设,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准确回收等。地理课上这些一件件令人鼓舞的事实,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美好江山,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创造精神而自豪,同时也有力地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只有坚持了党的领导,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一个又一个巨大胜利。
四、通过教材中反映出的国情劣势,激发学生的忧国心,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国在自然条件和其他方面,都有不利和不足之处,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并勉励他们立志改变这种状况,同样可以起到积极作用。比如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贫矿多、富矿少,甚至短缺一些矿种;我国水力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但到现在为止,已开发利用的还不到10%;目前我国虽是世界上粮食产量最多的国家,但由于人口众多,每人每年占有粮食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等。这些情况如果处理得好,很能激励学生奋发上进,树立改造祖国河山的雄心壮志,变爱国情为具体行动。如当学生知道我国是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只有13.4%,在世界各国中排列120位时,许多学生就很自觉地积极投入到植树造林,收集树种、草籽支援大西北的活动中去。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要通过地理教学的具体内容逐步渗透,采取多种形式,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只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