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现如今,地铁已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其运营状态与管理模式随着社会大众的需求而不断变化,并针对各种突发事件优化调度调整工作,注重提高管理质量与服务水平。各个阶段的行车难免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故障,特别是在面临客流量大的情况下,不但要及时采取维修措施,还要利用整合方法缓解运输压力。本文针对运营故障情况下的行车组织调整工作展开研究,并分析其优化措施。
关键词:运营;故障情况;行车组织;调度调整
引言:
地铁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交通工具,其为人们生活与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倘若检查工作不及时便极其容易产生故障状况,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对此,地铁运行面临着许多不可预知的影响因素,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优化调度调整工作,才能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行车环境。本文针对故障情况下的行车状况展开探讨,分析其调度调整工作与优化措施。
一、地铁运营故障的等级分类与原因
(一)地铁故障等级分类
地铁的故障状况可以大致分为一般故障、中型故障、大型故障以及特大型故障这四类,当地铁发生故障时,地铁调度调整控制中心能够根据故障状况判断其故障等级,以此采取合理的救治措施,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并减少资源浪费。一般故障指的是一些危害程度较小的故障状况,例如车门故障、屏蔽门故障等,这类故障事件对列车晚点造成的影响小,同时维修难度小、时间短。中型故障造成列车的晚点范围在五分钟到十分钟之间,其维修难度较一般故障更高,同时影响范围也更大,例如道岔故障、供电故障以及区间进人等。大型故障将影响列车的正常通行,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地铁运行线路的瘫痪,将令列车晚点十分钟到二十分钟左右,例如ECC故障、轨旁ATR故障等[1]。特大型故障是故障等级中最高的一种,此类故障不仅会影响地铁线路的正常通行,对其他列车的正常运行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并导致单线或双线中断行车,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列车晚点时间通常在二十分钟及以上,例如联锁故障、列车脱轨、感应板变形等。
(二)行车设备故障
在地铁故障情况中最常见的便是设备故障,设备故障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零件脱落、生锈或损坏,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以及检修人员发现不及时令设备长期处于不正常的工作状态。另外,设备故障还包括信号中断、列车本身故障以及电力设备故障等,设备故障看似影响小,但往往会因为某个零件的脱落而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运行。
(三)恶劣天气影响
恶劣天气对地铁行车故障造成的影响占比大,并且破坏程度也不同于一般的设备故障。当面对强风天气时,列车往往难以正常运行,强风对车辆本身也会造成致命性的伤害,令其出现形态弯曲或者大面积坍塌等,并产生一系列连环效应,倘若调度调整工作不及时便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2]。雷雨天气将会令地铁运行系统出现短路或大面积停电现象,令运行被迫停止。
二、运营故障情况下的调度组织措施
(一)实行列车下线、替开、调表
当某辆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故障情况时,倘若其损坏程度已经严重影响到线路的正常运营,需组织起下线并退出服务,避免因维修时间过长而导致线路瘫痪、停滞。另外,使用备用列车替开、调表措施,及时安排其完成故障列车的行车任务,将损失降到最低。除此之外,当列车在始发站、终点站出现故障时,需要及时安排其下线,以免影响其他列车的正常通行。
(二)列车加开
列车加开调整措施应用于客流量过大的情况下。当列车出现故障情况而不得不进行下线检修时,却又面临着客流高峰期,这时便需要调度中心及时增加运行车辆,使用备用车或出段场列车,减小行车间距,舒缓交通运行压力,增大铁路运行能力,并为乘客创造更加优质的乘车环境。
(三)列车减速运行并增加停站时间
当列车运行出现故障情况时,应及时进行检修与调配工作,这便需要大量的时间完成。对此,调度中心能对列车行驶速度做出要求,令其进行适当的减速并增加停站的时间,为检修工作争取更多的处理时间,把握运营节奏,减小因列车故障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将其对乘客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地铁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故障状况时,需要对实际情况展开合理分析,并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对其进行调度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及时处理故障,将其对地铁运营造成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并减小因故障而导致的乘客慌乱、无序现象,维持运营、确保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岩. 地铁行车组织中的行车调整与地铁运营管理研究[J]. 工程技术:引文版, 2016(5):00064-00064.
[2]曾惠玉.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中的调度调整方式研究[J]. 商情, 2017(34).
论文作者:尹茂岗,魏振仓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故障论文; 列车论文; 地铁论文; 行车论文; 工作论文; 措施论文; 设备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