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策略研究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觉得写作是一件让他们既痛苦又快乐的事。具体来说,痛苦在于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写会更好,快乐在于写出一篇自己满意,教师也觉得很好的作文时,快乐感与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对此,教师应当在写作教学中,逐渐消除学生的痛苦,增加学生的快乐。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应当将写作教学进行一定的扩展,并从维度以及频度两个角度进行扩展,也就是说,将写作与其他内容进行结合,并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写作渗透。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写作与阅读相结合
写作与阅读的结合可谓是强强联合,写作可以让阅读更加深入,而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可以深化写作情感,还可以提升写作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可以进行悄无声息地写作渗透,也就是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好词好句进行分析和积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学习阅读内容中运用的技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谋篇布局进行学习。
例如:在进行《观潮》的教学时,我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在阅读中找出这篇课文中运用了哪些技巧。这样的阅读要求意在让学生认识到技巧运用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学生对写作的各种技巧进行更深刻的认识。在阅读结束后,我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找出的技巧,在一位学生分享完之后,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比如有学生注意到了课文中所运用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其他学生补充了时间顺序、动静结合等技巧。在学生的分享和补充结束之后,我 问学生一个问题,即:在你以往的写作中,写作技巧运用得多吗?有学生表示很多时候会忘了用,也有学生表示想不到该怎么用。对于此,我建议学生多阅读,分析阅读内容中的写作技巧是如何运用的。并且,在写作之前给自己一定的心理暗示,即不要忘了写作技巧的运用。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写作与生活相结合
写作与生活的结合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更加真实,也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更加细致,还可以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为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并热爱生活。也就是说,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写作的角度,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观察生活的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一定的记录,学生每天都在生活,但是不一定每天都会写作,记录生活有助于随时写作。
例如:在“爬山虎的脚”的教学结束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观察生活的任务。展开来说,对于爬山虎这种植物,很多学生都见过,但是对于爬山虎的脚,很多学生却又没有明确的印象,这就说明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不够仔细。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对生活观察的不仔细。所以,在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仔细观察,比如,观察自己回家路上的风景、观察自己家的植物、动物等等,看看能有什么新的发现,并将这些发现写下来,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样的生活观察任务比较轻松,学生也很喜欢。并且,通过观察之后的交流,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会更深,学生的写作灵感会因此而生。所以,教师需要注重写作与生活的结合。
三、写作与修改相结合
写作与修改的结合就像是建筑师不断修改图纸一样,在不断的修改中,图纸会更加完美,而作文也会更加优秀。所以,教师应当让学生在写作完成之后,进行多样化的修改。并且,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修改提出一定的要求,即修改需要落实到实处,不能进行大、空、泛的修改。也就是说,需要注重修改的细节,比如用词、造句、布局等。在修改中对这些方面进行不断优化,作文的质量会越来越好。
例如:在“我和——过一天”的写作结束之后,我让学生先进行了自主修改。展开来说,在学生的修改开始之前,我对学生提出了详细的修改要求,即:在修改时,不要将原句划掉,只需将原句标记出来,在旁边进行修改。并且,这次的修改要细节化,词、句、段落都可以进行修改。有了这样的修改要求,学生的修改效果非常好,比如,有学生的作文中写着“我想和我的偶像过一天,这样的一天应该会很好玩”,修改过后为“我想和偶像过一天,这一天可能是惊险刺激的,也可能是平静无波的,还可能是趣味横生的”。通过这样的修改可以看出修改的效用。因此,教师需要注重修改。
总而言之,写作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发展具有促进意义,同时写作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多样性和快乐。因此,教师需要对写作教学进行优化,让学生能够逐渐扎实写作功底,在不断的写作中提升写作能力,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优秀作文。
参考文献
[1]魏晓红.如何有效开展语文读写结合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9(10):75.
[2]王金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实效性探究[J].才智,2019(28):46.
论文作者:詹子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还可以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技巧论文; 爬山虎论文; 我让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