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 250000
【摘 要】在[1]《中医内科学》中不难总结出大部分疾病都存在饮食不节这一病因,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很多现代疑难病的患病原因,如发病年龄逐步降低的胃癌患者多存在早饭饮食不规律的共同点。饮食习惯能够影响我们的生理、心理机能,其本质上是在改变着我们的体质——反映我们身体状态的一种综合表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偏颇体质,从而使人体向健康方向发展。
【关键词】饮食;中医体质;现状;前景
中医学认为药物具有自身的属性包括温、热、寒、凉与酸、甘、苦、辛、咸。正所谓为“药食同源”,即食物亦有此“四气五味”。《吕氏春秋?本味》中便记载着“五味三材……,必以甘、酸、苦、辛、咸”,3000年前人类便将食物性味分为五类。并且在《黄帝内经》中论述了五味与五脏相联系,“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中医体质最早起源于[2]《内经》,其虽未出现“体质”二字,却将人类按照不同准则而划分,如按照阴阳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阴阳和平五种;更有《灵枢?卫气失常》按形态分为“脂者”、“膏者”、“肉者”三类等等,笔者总结研究现状,并从饮食调理不同疾病的偏颇体质及其效果方面进行阐述,提出饮食影响中医体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研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一、饮食调理正常体质及偏颇体质的现状研究
1.1糖尿病人群的饮食调理
糖尿病是一类以血糖升高为表现的代谢性疾病,在中医属于消渴病的范畴。不过运用中医体质辩证理论指导患者的饮食,根据糖尿病体质分型来指导临床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韩文坛[3]通过调查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以阴虚质、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据此李秀敏[4]认为痰湿质的患者应该在饮食方面减少肥甘厚味类的摄入,应食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山药;气滞血瘀的患者低盐低脂的同时需食桃仁、油菜等活血化瘀的食物;阴虚质应多食滋补肾阴的食物,如冬瓜、苦瓜。综上所述,食疗对糖尿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2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饮食调理
中医体质辨识作为一种健康状态的识别工具,可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饮食治疗与护理,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欧阳冬梅等[5]为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原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研究,得出中医体质辨识原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饮食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减少治疗后并发症发病率和疾病复发率的结论。另外,凌云等[6]研究表明,在中医体质辨识原理指导下对患者进行体质分型,对不同体质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饮食护理,有助于辅助药物对机体的调节、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并发症及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中医体质与饮食关系十分密切,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来说,饮食对其疾病的治疗意义重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一般人群的饮食调理
同样一般人群也需要正确饮食来改善体质,尽量向平和质发展,从而达到“治未病”的效果。在《内经》中的饮食理论阐述了食物与人的五脏六腑都具有阴阳五行之分,因此,脏腑的阴阳五行出现失和时,可以通过食物的阴阳五行调理人所出现的偏颇[7]。在调理偏颇体质时,根据“因人制宜”的原则,不同的体质要采用不同的饮食调理方案。[8]仲景言“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饮食以及其性味能够改善人们身体状况,达到养生的目的,不良的饮食习惯亦能损伤人体。所以,应采取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改善偏颇体质。
二、饮食调理中医体质研究的现存问题
首先,很多人通过饮食来调理体质,但鲜有人就“饮食这单一因素和体质的相关系数”问题进行阐释,即饮食能对体质产生多少影响;另外,现许多学者将重心放置在患病的病人饮食调理方面,对于一般人群饮食调节甚少,“治未病”思想中更重要的是“未病先防”;其次,对饮食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研究最终是为了实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目标,虽然人们明确这一目标,却无成熟的调理偏颇体质的膳食食谱供人们去实现这一目标;同时目前研究的重点仍局限于理论这一方面,并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需紧密结合。
三、饮食调理中医体质的前景与展望
[9]科学严谨的饮食调理体质方案旨在调理人群偏颇体质,调和脾胃,调整阴阳平衡,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在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介于健康与患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刘小燕[10]研究体质调护亚健康人群的实验结果中表明通过饮食等中医体质调护的这一组改善亚健康人群的效果明显优于一般调护组。饮食调理亚健康人群能够达到《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所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状态。饮食调理体质在不久的未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使人们能通过饮食自行改善身体状况,真正能够将“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落到实处,从而达到《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健康长寿的生活状态,这也是我们之所以长期研究这一理论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贺娟,苏颖.内经讲义[M].北京:人名卫生出版社,2002:68-211.
[3]韩文坛.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调查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18(5).
[4]李秀敏.用中医体质学说对2 型糖尿病患者辨证饮食调护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6(4):122-12.
[5] 欧阳冬梅,唐杨.中医体质辨识原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2016,22(21):91-92.
[6] 凌云,刘文伟,黄一鲜,等.中医体质辨识原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1):160-162.
[7] 刘昊雯.《内经》饮食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8]范永升.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77.
[9]王琦.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展望[J].中医药学刊,2002,20(2):137-140.
[10] 刘小燕.体质调护在中医防治亚健康人群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12,17(5):293-295.
论文作者:刘启予,于翔羽,张舒,王倩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体质论文; 饮食论文; 中医论文; 患者论文; 偏颇论文; 阴阳论文; 这一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论文;